亮亮向陳青茹道謝的那一嗓子太亮,直傳到側門口,劉春梅和兩個姊妹正圍坐在一大木盆邊,盆里兩只剛從滾水里燙過的,們一邊拔一邊在嘮嗑。
劉春梅姐向陳青茹方向努努,“你們瞧,亮亮這個倔脾氣,誰都不親近,唯獨親近他舅媽。”
另一個說:“是啊,這姑娘脾氣很好,剛才湯水沾到袖子上也沒發作,還主拿抹布桌子,果然是個當老師的,知書達禮,衛明這媳婦討得值!”
劉春梅心里滋滋,面上卻謙虛,開始禮尚往來地夸獎起們的兒媳婦。
這個年紀的人心里只有三件事,老人、孩子和錢,見陳青茹這麼得孩子喜歡,不免提到孩子。“他們準備明年辦婚禮吧,衛明今年三十,也該二十七八了,肚子有靜沒有?”
劉春梅嘆了口氣,低聲說:“沒有,衛明說們不急著要孩子,想再等兩年。”
“這還等呢?我們那時候二十七八孩子都生了幾個了,現在的年輕人啊,不知怎麼都不生孩子,不生孩子那家里冷冷清清的,有什麼滋味兒?”
另一個說:“是啊,再過幾年就不好生了,人年紀大了生娃難,媽不好,娃也容易發育不好,他們年輕不懂這些事,姐你要催啊!”
“我怎麼好催?”劉春梅說:“你沒看抖音上,現在的年輕人都抱怨我們這些老一輩的催生嗎?”
“怎麼不好催?你是衛明的媽,想抱孫子怎麼了?”
“是啊姐,該催就得催。”
說著說著就說遠了,開始規劃起陳青茹生孩子以后的事,怎麼伺候月子,前三年孩子怎麼弄,是放在老家還是劉春梅過去市里給他們帶……好像一個人的肚子必須盡其用,且要在最好的時候用,過了期就不行了。不僅男人這麼認為,連人自己也這樣想。
陳青茹對這邊的談論一無所覺,端著杯溫開水坐在院子里,看孩子們舉著木追追打打,看大路對面溪水邊殺魚的人,耳畔充斥著游戲音、剁魚聲、麻將聲,每個聲音都仿佛來自遠,與他們之間隔著一道無形的屏障,既不能融其中,又不能置事外。
突然對上婆婆劉春梅的目,兩人俱是一愣,在陳青茹低頭之前,劉春梅率先調開視線,接著劉春梅的兩個姐妹的也瞟了過來,眼神相的一瞬,就像課堂上被抓住玩手機的學生,立刻錯開眼去。
陳青茹生出一種強烈的直覺,們在談論。
于是起,假裝散步往側門方向走了幾步,們也很警覺,立刻把話題轉到別,于是陳青茹只聽見們說什麼老師、二兒媳、妯娌,聽了好一會兒才拼湊出人,原來們不是在談論,而是在談另外一位老師——宋衛明的表嫂。
陳青茹大為詫異,目轉向客廳,里面一個人端著塑料小碗,追在一個小孩兒屁后頭求吃飯。這人就是們口中的老師,們喊鶯鶯,剛才還坐一桌來著,陳青茹丁點兒沒看出來這是名老師。
這位鶯鶯的老師看起來三十幾歲年紀,不高,滾圓的子被一黑呢子大裹著,長發用皮筋隨意扎了個低馬尾,鬢側被孩子抓了,蓬起來,打底和皮鞋也是灰的,這打扮放在二十來歲小姑娘上還看得過去,放在不打理發型的中年婦人上,就顯得沒氣神,像穿著孝。
陳青茹心里“咯噔”一下,端著茶緩步往屋里走,像是要看清里面到底什麼景,也是要看清自己生了孩子后,會是什麼景。
被喂飯的小孩滿屋子跑,“不吃了,媽媽我不吃了,我吃飽了!”林寶鶯舉著一勺飯在后面追,“最后一口,佳佳,吃最后一口!”孩子大聲說:“我真的吃飽了!”說完從陳青茹邊經過,一溜煙跑出門去了。
“佳佳,別去玩水!”林寶鶯追到門口,見孩子跑遠了,就自己把塑料小飯碗里剩下的幾口飯拉完。
陳青茹看得皺眉,心想沾了孩子口水的飯怎麼吃得下?
林寶鶯見陳青茹正看著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孩子難帶,吃個飯也不消停。”
陳青茹搭茬,“是啊,這個年紀的小孩子還比較調皮——聽說你也是老師。”
“對哦,不過跟你們市區的老師不能比,我是在鎮上教初中化學的,”說著,轉進屋,把碗筷放在飯桌上,隨手拖了張椅子來坐下。
陳青茹也在旁邊坐了,“那你們鎮上的孩子好不好教?”
“初中的崽子們最難教了,”林寶鶯像找到知音,立刻滔滔不絕,“幸好我不當班主任了,不然非心死不可,上學期末就有七八個學生半夜爬圍墻出去,路上出了車禍,凌晨兩點多他們班主任接到電話,嚇得冷汗都出來了,連夜趕去醫院看況……”說著說著大約覺自己多話了,不好意思地沖陳青茹笑笑,“你們市區的孩子不一樣吧,聽說你教高中,高中的學生肯定更聽話。”
陳青茹抿了口茶說:“哪里的學生都難管。”
“說得也是,各個年齡有各個年齡的難管。”
接著兩人便嘮起了工作,林寶鶯吐槽校領導不上課卻拿高績效,評優評先不公平,陳青茹主要對大大小小的會議及心理講座不滿,當然最多的還是抱怨學生難管。后來談到林寶鶯的學歷,陳青茹得知是10年左右某知名211的本科生,專業是高分子材料,咦了聲,“你不是師范生,為什麼最后當了老師?”
“當老師穩定啊,也有時間照顧家里,不過這幾年老師的工作量也上來了,前些年我還輕松一點。”
陳青茹點點頭,到這里覺得自己跟這位老師已沒話可說了,但林寶鶯大概平時很遇到可談的親戚,話匣子一打開便關不上,說當初畢業后進了一家國企工作,但因離家上千公里,過年才能回家一趟,媽就考個教師編回老家安心教書,說孩子總要嫁人生子,遠嫁他鄉就相當于沒這個兒了。林寶鶯這才回家考了教師編制,最后分派到本鎮的中學教書,原本服務五年就能調去縣城,可那時又在母親的催促下結婚生了孩子,走不了。
“當老師也就是為了周末和寒暑假有時間照看家里,在離家近的村鎮上教書還更好,省得去縣城來回折騰,”林寶鶯說。
這話很有點安自己的意思,說得也心虛,于是反問陳青茹:“難道不是嗎?大家都是這麼想吧?你為什麼當老師啊?”
陳青茹語塞,低頭抿了口茶,借這幾秒鐘思考自己為什麼當老師。要說有教育夢,為祖國培育莘莘學子那有點虛偽了,但也不全然因為當老師空閑時間多,好照顧家里。那為什麼想當老師呢?也不知道,誰把這個觀念植腦中的,是為教師的母親嗎?那母親又為什麼當老師,不是為了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有更多空閑時間照顧家里嗎?被這深層原因嚇了一跳,不敢再深想。
“誰當老師不是為了寒暑假,你說是吧?我們這已經很好了,在我們村有許多人沒工作,在家帶孩子做家務,被婆家看不起嘞!”話語中自豪。
陳青茹不知怎麼回復的話,只好轉移話題,“你的皮真好,是天生這麼白嗎?”
“我皮白嗎?”林寶鶯立刻兩眼放著陳青茹,從兜里出手機,點開相冊,調出一張年輕時的照片給陳青茹看,“我現在老多了,以前的皮才是真好嘞!這是我還沒結婚時的樣子,那時應該跟你差不多大,誒……你多大啊?”
陳青茹回答:“我28了。”
“那我照片里比你還要年輕一點,我那時候大概……26吧!”說。
照片里的姑娘齊劉海,長發披肩,站在一塊石碑旁,風吹得的鬢發有點,然而也是的,那時的材比現在小得多,笑容也明得多,像一朵向日葵。
陳青茹看著照片,對照本人,眉眼間依稀可辨出是一個人,但神氣質卻大不一樣了,的面目已經模糊,跟這山村路上隨可遇見的婦人別無二致,而這才不過六七年的景。
“拍這張照片次年我就生了孩子,有孩子就沒時間捯飭自己了——你也準備生孩子吧?”林寶鶯看向林青茹,陳青茹抿了口茶在里,聽見這句話,“咕咚”咽了下去,“還……還沒呢!”
“總是要生的,生了孩子這日子就不一樣了,大不一樣,天天都有的忙,忙來忙去,一年到頭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林寶鶯向院子里自己的小兒。
下午的像躺在搖椅里午睡的老人,懶洋洋的,撲在臉上,將的眼角的細紋都填滿了。
亮亮向陳青茹道謝的那一嗓子太亮,直傳到側門口,劉春梅和兩個姊妹正圍坐在一大木盆邊,盆里兩只剛從滾水里燙過的,們一邊拔一邊在嘮嗑。
劉春梅姐向陳青茹方向努努,“你們瞧,亮亮這個倔脾氣,誰都不親近,唯獨親近他舅媽。”
另一個說:“是啊,這姑娘脾氣很好,剛才湯水沾到袖子上也沒發作,還主拿抹布桌子,果然是個當老師的,知書達禮,衛明這媳婦討得值!”
劉春梅心里滋滋,面上卻謙虛,開始禮尚往來地夸獎起們的兒媳婦。
這個年紀的人心里只有三件事,老人、孩子和錢,見陳青茹這麼得孩子喜歡,不免提到孩子。“他們準備明年辦婚禮吧,衛明今年三十,也該二十七八了,肚子有靜沒有?”
劉春梅嘆了口氣,低聲說:“沒有,衛明說們不急著要孩子,想再等兩年。”
“這還等呢?我們那時候二十七八孩子都生了幾個了,現在的年輕人啊,不知怎麼都不生孩子,不生孩子那家里冷冷清清的,有什麼滋味兒?”
另一個說:“是啊,再過幾年就不好生了,人年紀大了生娃難,媽不好,娃也容易發育不好,他們年輕不懂這些事,姐你要催啊!”
“我怎麼好催?”劉春梅說:“你沒看抖音上,現在的年輕人都抱怨我們這些老一輩的催生嗎?”
“怎麼不好催?你是衛明的媽,想抱孫子怎麼了?”
“是啊姐,該催就得催。”
說著說著就說遠了,開始規劃起陳青茹生孩子以后的事,怎麼伺候月子,前三年孩子怎麼弄,是放在老家還是劉春梅過去市里給他們帶……好像一個人的肚子必須盡其用,且要在最好的時候用,過了期就不行了。不僅男人這麼認為,連人自己也這樣想。
陳青茹對這邊的談論一無所覺,端著杯溫開水坐在院子里,看孩子們舉著木追追打打,看大路對面溪水邊殺魚的人,耳畔充斥著游戲音、剁魚聲、麻將聲,每個聲音都仿佛來自遠,與他們之間隔著一道無形的屏障,既不能融其中,又不能置事外。
突然對上婆婆劉春梅的目,兩人俱是一愣,在陳青茹低頭之前,劉春梅率先調開視線,接著劉春梅的兩個姐妹的也瞟了過來,眼神相的一瞬,就像課堂上被抓住玩手機的學生,立刻錯開眼去。
陳青茹生出一種強烈的直覺,們在談論。
于是起,假裝散步往側門方向走了幾步,們也很警覺,立刻把話題轉到別,于是陳青茹只聽見們說什麼老師、二兒媳、妯娌,聽了好一會兒才拼湊出人,原來們不是在談論,而是在談另外一位老師——宋衛明的表嫂。
陳青茹大為詫異,目轉向客廳,里面一個人端著塑料小碗,追在一個小孩兒屁后頭求吃飯。這人就是們口中的老師,們喊鶯鶯,剛才還坐一桌來著,陳青茹丁點兒沒看出來這是名老師。
這位鶯鶯的老師看起來三十幾歲年紀,不高,滾圓的子被一黑呢子大裹著,長發用皮筋隨意扎了個低馬尾,鬢側被孩子抓了,蓬起來,打底和皮鞋也是灰的,這打扮放在二十來歲小姑娘上還看得過去,放在不打理發型的中年婦人上,就顯得沒氣神,像穿著孝。
陳青茹心里“咯噔”一下,端著茶緩步往屋里走,像是要看清里面到底什麼景,也是要看清自己生了孩子后,會是什麼景。
被喂飯的小孩滿屋子跑,“不吃了,媽媽我不吃了,我吃飽了!”林寶鶯舉著一勺飯在后面追,“最后一口,佳佳,吃最后一口!”孩子大聲說:“我真的吃飽了!”說完從陳青茹邊經過,一溜煙跑出門去了。
“佳佳,別去玩水!”林寶鶯追到門口,見孩子跑遠了,就自己把塑料小飯碗里剩下的幾口飯拉完。
陳青茹看得皺眉,心想沾了孩子口水的飯怎麼吃得下?
林寶鶯見陳青茹正看著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孩子難帶,吃個飯也不消停。”
陳青茹搭茬,“是啊,這個年紀的小孩子還比較調皮——聽說你也是老師。”
“對哦,不過跟你們市區的老師不能比,我是在鎮上教初中化學的,”說著,轉進屋,把碗筷放在飯桌上,隨手拖了張椅子來坐下。
陳青茹也在旁邊坐了,“那你們鎮上的孩子好不好教?”
“初中的崽子們最難教了,”林寶鶯像找到知音,立刻滔滔不絕,“幸好我不當班主任了,不然非心死不可,上學期末就有七八個學生半夜爬圍墻出去,路上出了車禍,凌晨兩點多他們班主任接到電話,嚇得冷汗都出來了,連夜趕去醫院看況……”說著說著大約覺自己多話了,不好意思地沖陳青茹笑笑,“你們市區的孩子不一樣吧,聽說你教高中,高中的學生肯定更聽話。”
陳青茹抿了口茶說:“哪里的學生都難管。”
“說得也是,各個年齡有各個年齡的難管。”
接著兩人便嘮起了工作,林寶鶯吐槽校領導不上課卻拿高績效,評優評先不公平,陳青茹主要對大大小小的會議及心理講座不滿,當然最多的還是抱怨學生難管。后來談到林寶鶯的學歷,陳青茹得知是10年左右某知名211的本科生,專業是高分子材料,咦了聲,“你不是師范生,為什麼最后當了老師?”
“當老師穩定啊,也有時間照顧家里,不過這幾年老師的工作量也上來了,前些年我還輕松一點。”
陳青茹點點頭,到這里覺得自己跟這位老師已沒話可說了,但林寶鶯大概平時很遇到可談的親戚,話匣子一打開便關不上,說當初畢業后進了一家國企工作,但因離家上千公里,過年才能回家一趟,媽就考個教師編回老家安心教書,說孩子總要嫁人生子,遠嫁他鄉就相當于沒這個兒了。林寶鶯這才回家考了教師編制,最后分派到本鎮的中學教書,原本服務五年就能調去縣城,可那時又在母親的催促下結婚生了孩子,走不了。
“當老師也就是為了周末和寒暑假有時間照看家里,在離家近的村鎮上教書還更好,省得去縣城來回折騰,”林寶鶯說。
這話很有點安自己的意思,說得也心虛,于是反問陳青茹:“難道不是嗎?大家都是這麼想吧?你為什麼當老師啊?”
陳青茹語塞,低頭抿了口茶,借這幾秒鐘思考自己為什麼當老師。要說有教育夢,為祖國培育莘莘學子那有點虛偽了,但也不全然因為當老師空閑時間多,好照顧家里。那為什麼想當老師呢?也不知道,誰把這個觀念植腦中的,是為教師的母親嗎?那母親又為什麼當老師,不是為了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有更多空閑時間照顧家里嗎?被這深層原因嚇了一跳,不敢再深想。
“誰當老師不是為了寒暑假,你說是吧?我們這已經很好了,在我們村有許多人沒工作,在家帶孩子做家務,被婆家看不起嘞!”話語中自豪。
陳青茹不知怎麼回復的話,只好轉移話題,“你的皮真好,是天生這麼白嗎?”
“我皮白嗎?”林寶鶯立刻兩眼放著陳青茹,從兜里出手機,點開相冊,調出一張年輕時的照片給陳青茹看,“我現在老多了,以前的皮才是真好嘞!這是我還沒結婚時的樣子,那時應該跟你差不多大,誒……你多大啊?”
陳青茹回答:“我28了。”
“那我照片里比你還要年輕一點,我那時候大概……26吧!”說。
照片里的姑娘齊劉海,長發披肩,站在一塊石碑旁,風吹得的鬢發有點,然而也是的,那時的材比現在小得多,笑容也明得多,像一朵向日葵。
陳青茹看著照片,對照本人,眉眼間依稀可辨出是一個人,但神氣質卻大不一樣了,的面目已經模糊,跟這山村路上隨可遇見的婦人別無二致,而這才不過六七年的景。
“拍這張照片次年我就生了孩子,有孩子就沒時間捯飭自己了——你也準備生孩子吧?”林寶鶯看向林青茹,陳青茹抿了口茶在里,聽見這句話,“咕咚”咽了下去,“還……還沒呢!”
“總是要生的,生了孩子這日子就不一樣了,大不一樣,天天都有的忙,忙來忙去,一年到頭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林寶鶯向院子里自己的小兒。
下午的像躺在搖椅里午睡的老人,懶洋洋的,撲在臉上,將的眼角的細紋都填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