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夏諾說的見面時間是下午,但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就按捺不住心的躁與期待。
于是乎,趁著莫筱筱午睡的功夫,我直接從蘑菇屋里溜了出來,朝著那片綿延起伏的金屬“殘骸”奔去。
但人心總是微妙的,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一直期盼著快些與夏諾見面。
但真當我提前奔赴約定地點,已經能看到遠“殘骸”的廓時,卻又有些畏懼地不敢向前。
夏諾將見面地點選在了那片“殘骸”,反而激起了我更多的想象。
要知道,新漢人口中的“殘骸”,就特指“高宗號”的天“墓園”。
飛船殘骸地新漢最偏遠的郊外,很有大人會靠近。再加上其間艙室結構復雜,又被拆廢的零件胡堆堵著,自然打我小時候,就了年輕世代獨的“游樂場”。
打小兒,十四世代就喜歡在這里捉迷藏、玩游戲,甚至諸如“一起逃課”這類的“重大”謀,也都是在這里進行的。偶爾從廢棄零件里尋到造型別致的小東西,那些在大人眼中毫無價值的廢,還能為孩子們互相爭搶的“寶貝”。
夏諾選擇在這里見面,很難被人發現。
是想躲著其他人,單獨與我私會?
我不浮想聯翩起來:是要告訴我什麼東西嗎,難道是……
但我也明白,期待越高,越怕落空。如果一切都是我鏡花水月的妄想,豈非更加難以接?但畢竟是二十歲的青春年歲,此刻,我卻無法停止自己的幻想……
這種矛盾的思緒,令我愈發難以向前邁進了,害怕去驗證終將揭開的答案。
直到終于完全停下腳步,一轉頭,發現先賢碑就在我的旁。
相比于幾日前的喧囂,如今的先賢碑下,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凄涼寂靜,只有我一個人,孤立在巨大長碑的影中。
我出手來,將手掌在碑面,著先賢碑上傳來的冰涼,心中原本翻滾著的幻想與焦慮,這才漸漸平靜下來。
·
先賢碑下,我浮躁的心緒漸熄,卻不由得有些傷。
我抬頭向高高的碑頂,依然看不太清,但我心中清楚,上面有我同學的名字。
他們幾天前還是那般的鮮活,甚至我還能記得,在我回答不出問題時,他們有些嘲弄的笑臉,但在我能課傷時,他們也有焦急的關切……無論是好是壞的記憶,他們都曾那樣的鮮活……但如今那些音容相貌,或好或壞的,卻都開始變得灰白。
默默地豎起指天的雙指,看著那個殘骸的廓,道了句“愿家園繁昌、文明永生”,這是新漢人對于逝者的標準紀念方式。
我知道,這塊高達三百米的黑金屬墓碑,其實是“高宗號”的一塊零部件。
在新漢的語境里,沒有生命的“高宗號”,其實才是第一位先賢,是他裝載著第一世代,突破宇宙的層層險阻,來到了這顆K0375星,讓人類文明得以繼續存在下去。
等新漢建立后,又是通過拆卸“高宗”號的零部件,才整修好中心塔和幾十座環繞塔,以及眾多破損的蘑菇屋屋頂。飛船搭載的種子庫,被播撒到新漢的土地上。就連飛船的能源模塊,也被安到了中心塔,通過布的輸能電線,將寶貴的能源送往新漢各。
但也因此,原本威武恢宏的巨大星際飛船,三百年間,被陸續拆卸的只留下空曠的船骨,以及難以使用的部分金屬外殼。
就像是一頭死去的巨,為分解者的養料,只有枯骨能留存得多些時間,卻將一華,贈與了這片土地,和土地上努力求活的生命。
所以作為新漢存在的基石,“高宗號”的殘骸一直占據著大片的土地,雖然被移到了郊外,但作為神的象征,卻沒有被完全毀去。
“鯨落……”
我一直將“高宗號”的饋贈,與那深海的奇跡相比同。
時間在我的故意拖延中,緩慢地流逝著。直到恒星的芒有些黯淡,我不得不再次向著“殘骸”前進。因為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
我猜,或許是頭頂這部分的管道已經修繕完畢了,控制室在實驗循環系統有沒有問題,所以進行了局部實現降雨作。
但冰冷的雨水落下,還是要躲避的,不然剛病愈的子又著了涼,可就麻煩了。
之前崴到的右腳已經好了,我朝著那片巨的殘骸跑去,那里有很多能避雨的地方。
·
過了一個條小溪,就來到了飛船的殘骸。
與其說是殘骸,更像是一座凸起的小山丘。
這里遠離住宅、農耕等功能區,頂上的管道本就稀,加上離著中心塔距離很遠,倒是沒有被紅雨所污染,依然帶著一片蔥蘢的綠意。
這些綠意絕大部分,是遍布殘骸里里外外的雜草與蘚類,將飛船殘軀的斑斑銹跡盡數遮去。因為雜草土蘚太多,雨水滴答在外殼上,甚至沒有多“滴答”聲,就像落到了松的土壤里。
我練地鉆進一個被掀起的鋼板,就進了殘骸的部。
雨綿綿的天下,殘骸更顯灰暗。好在,雖然“高宗號”的各種艙室和甬道,被設計得彎彎繞繞的,還有很多死路,但小時候來這里玩多了,即便線昏暗,依舊道路門清。查看了幾個孩子們常躲的地方,卻都沒有夏諾的影,我只能繼續深。
很快,就來到了飛船原先的主控區。上方的外殼像是被掏空了一大塊,雨水“嘩嘩嘩”地直接淋落下來。
我聽理老師說過,這片區域原本是建在最高的艦島,但承重墻被拆卸下來做了先賢碑后,整座艦島就慢慢地塌落下來,形了陷的嵌層結構,艦島上表面的凹槽已經陷了大地,三百年的時將飛船與大地融為了一,凹槽表面覆上泥土后,形了一造型奇異的盆地。
經過雨水洗禮后,這有些起伏的盆地,還積起了一個小小的池塘。我朝著池塘中央去,竟然看到了七八只茸茸的小鴨子,正在池塘中戲著水,群的“嘎嘎嘎”著,不時撅起圓鼓鼓的黃尾,悠閑地撥弄著紅掌。
“臨近的養崗家庭,似乎離著這邊還很遠?”我自語道。
但思索片刻,我也很快就釋然了。估計是那戶人家都死在了災變之日,加上重建工作調了大量勞力,一直缺人來接手這些鴨子。沒了人類管理,這些小黃鴨也就自個兒跑了一地,還是“奔波”了好遠的路,才跑到這個未污染的天然水坑里。
生命總會尋找活路。
這下子,還真活了個自在。
我正有些羨慕地想著,突然聽到了一陣喧囂,從一個岔路口傳來。
我尋聲了過去,直到踏那條岔路通道,喧囂聲逐漸變大,似乎不止一人,而是嗡嗡嗡的聲響。但我依然聽不清通道的盡頭,那個人在說些什麼,因為這條通道四面都是金屬外壁,很是空曠,聲音傳來會有回響,全都疊加到了一起。
但我更關心的是,這里為什麼會有人?如果撞上我和夏諾怎麼辦?
很快,我就發現這不過是我自以為是的擔心——
離著出口近了些,仔細聽,我才驚覺,夏諾的聲音也在其中,而且,的聲音最是洪亮。
走過通道,就來到了一個開闊的空間,這和我記憶中似乎有些不同,但沒來得及多想,我就看見了夏諾,正站在一由廢棄零件堆疊而的高臺上,在振臂高呼著什麼。
在前方的殘垣上,有一道潔的斷痕,像是書本上的閃電,將一面金屬墻壁切割開來。我頓時明白了,為何這里會出現這麼大的開闊空間,為何同我記憶中的完全不一樣——這面墻八是前些日子剛被切下來,去補穹頂上的窟窿了——兩個艙室間的墻壁被拆掉了,也就并了一個,才顯得空間開闊了起來。
“閃電”的另一邊,已經聚集了五六十人的數量,我掃眼看去,都是十四世代的同齡人。
原來……夏諾并非只喊了我一個人,我之前究竟在妄想著什麼?
還沒等我平再次波瀾的緒,夏諾卻看見了我,放下了高舉的手臂,直接朝著我問道:“程安之,你怎麼來得這麼晚?”
隨著的出聲,所有人的目都齊刷刷地看向了我。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更不習慣被人們的視線所包圍。
于是習慣地退后一步,想把藏在墻壁下的影里。
夏諾似乎對我的表現有些失,搖搖頭道:“算了,我把事再說一遍吧。”
·
隨著的簡要訴說,我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我糾結于如何去找周游問詢真相的時候,夏諾又一次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已經尋到了部分真相。或者說,已經明白了——我們將要面對什麼樣的危機。
“所以說,我們現存的資,連今年都撐不住了嗎?”我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沒等夏諾回答,一個男同學直接回話道:“準確地講,是那個力組件的玩意兒,都最多只能堅持三個月了!”這個男生也不清楚夏諾說的藍晶、紅核、力組件都是些什麼東西,但他卻相信夏諾的話,這就是新世代王的號召力。
我沒再說什麼,依然靠著墻,躲在影里。
從那尸被發現開始,我就察覺到了一場巨大的風雨,即將席卷整個新漢。我原先以為一切的不安,都源于那蹊蹺的尸首,卻沒想到突如其來的天頂災變,蠻不講理地打斷了我的所有猜想。
時至今日,我才明白,我所預的不安來源,其實并非那尸首,而是那道一千三百米長的“銀線”。
最大的不安,是我不經意間點破的事實——新漢資的短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定居點的生存——只是當時的我沒有察覺到的脈絡,只是憑借“過于敏”的知,形了某種恐懼不安的預言。
而天災之日的劇變,又是對有限資的巨大消耗。讓悲劇的預言,加速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新漢的互循環系統,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必須的基礎資源。
但隨著最為關鍵的替換零件陸續告罄,我們即將喪失生存的資格。
和這些相比,我心中對于夏諾的憧憬與妄想,是那麼的不值一提。
耳畔,再次響起夏諾的聲音:
“新漢是我們的新漢,我們自然該守護它!”
“新漢人數最多的是十四世代,是我們!而不是那些十三世代的大人!”
“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新漢慢死亡!只有沖出穹頂,才能尋找到充沛的資源,才能讓新漢繼續矗立在紅土之星上!我們都是新漢的一員,如果大人們扛不起延續新漢的責任,那麼,我們責無旁貸!”
呼喊聲連一片,最終形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文明不能茍且,希屬于未來!”
但我沒有一起呼喊,我不知道他們的選擇對不對
大人們在逃避責任嗎?我不知道,在我眼里,所有人都各司其職,都在為著新漢而努力奉獻著,無論是高老師,還是余叔,或者是趙將軍,甚至我的父親,都為了新漢的運轉每日每月地力勞,怎麼就負不起責任了呢?
而且,責任真該我們承擔嗎?也是,雖然被十三世代當做孩子,但我已經二十歲了。就算是在地球,也是年人了。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有些后悔來到這里了。
但我就是學不會拒絕,甚至于心是懼怕的,如果在大家如此興的時候,旗幟鮮明的拒絕,我會為眾矢之的,甚至被夏諾唾棄,那就永遠不會再有機會了!
但這究竟是不是對的呢?
可惜,我臨機應變的能力弱于旁人,當我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被起哄的人群催促著,在刻有請愿的松木切片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我……其實還沒有想明白,自己做的究竟是對是錯。
我也不知道結局會走向何方,畢竟,在我所知的新漢歷史中,還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
·
直到大雨結束,喧嘩的隊伍從“巨”的肚中竄出。
路過先賢碑的時候,我看著高聳的金屬長碑,想起了母親去世前,臂膀上黑的碳跡。
兩條時間線仿佛重疊了起來,冥冥中似乎預示著什麼,或許是,遠比我想象中更加恐怖的未來。
雖然夏諾說的見面時間是下午,但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就按捺不住心的躁與期待。
于是乎,趁著莫筱筱午睡的功夫,我直接從蘑菇屋里溜了出來,朝著那片綿延起伏的金屬“殘骸”奔去。
但人心總是微妙的,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一直期盼著快些與夏諾見面。
但真當我提前奔赴約定地點,已經能看到遠“殘骸”的廓時,卻又有些畏懼地不敢向前。
夏諾將見面地點選在了那片“殘骸”,反而激起了我更多的想象。
要知道,新漢人口中的“殘骸”,就特指“高宗號”的天“墓園”。
飛船殘骸地新漢最偏遠的郊外,很有大人會靠近。再加上其間艙室結構復雜,又被拆廢的零件胡堆堵著,自然打我小時候,就了年輕世代獨的“游樂場”。
打小兒,十四世代就喜歡在這里捉迷藏、玩游戲,甚至諸如“一起逃課”這類的“重大”謀,也都是在這里進行的。偶爾從廢棄零件里尋到造型別致的小東西,那些在大人眼中毫無價值的廢,還能為孩子們互相爭搶的“寶貝”。
夏諾選擇在這里見面,很難被人發現。
是想躲著其他人,單獨與我私會?
我不浮想聯翩起來:是要告訴我什麼東西嗎,難道是……
但我也明白,期待越高,越怕落空。如果一切都是我鏡花水月的妄想,豈非更加難以接?但畢竟是二十歲的青春年歲,此刻,我卻無法停止自己的幻想……
這種矛盾的思緒,令我愈發難以向前邁進了,害怕去驗證終將揭開的答案。
直到終于完全停下腳步,一轉頭,發現先賢碑就在我的旁。
相比于幾日前的喧囂,如今的先賢碑下,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凄涼寂靜,只有我一個人,孤立在巨大長碑的影中。
我出手來,將手掌在碑面,著先賢碑上傳來的冰涼,心中原本翻滾著的幻想與焦慮,這才漸漸平靜下來。
·
先賢碑下,我浮躁的心緒漸熄,卻不由得有些傷。
我抬頭向高高的碑頂,依然看不太清,但我心中清楚,上面有我同學的名字。
他們幾天前還是那般的鮮活,甚至我還能記得,在我回答不出問題時,他們有些嘲弄的笑臉,但在我能課傷時,他們也有焦急的關切……無論是好是壞的記憶,他們都曾那樣的鮮活……但如今那些音容相貌,或好或壞的,卻都開始變得灰白。
默默地豎起指天的雙指,看著那個殘骸的廓,道了句“愿家園繁昌、文明永生”,這是新漢人對于逝者的標準紀念方式。
我知道,這塊高達三百米的黑金屬墓碑,其實是“高宗號”的一塊零部件。
在新漢的語境里,沒有生命的“高宗號”,其實才是第一位先賢,是他裝載著第一世代,突破宇宙的層層險阻,來到了這顆K0375星,讓人類文明得以繼續存在下去。
等新漢建立后,又是通過拆卸“高宗”號的零部件,才整修好中心塔和幾十座環繞塔,以及眾多破損的蘑菇屋屋頂。飛船搭載的種子庫,被播撒到新漢的土地上。就連飛船的能源模塊,也被安到了中心塔,通過布的輸能電線,將寶貴的能源送往新漢各。
但也因此,原本威武恢宏的巨大星際飛船,三百年間,被陸續拆卸的只留下空曠的船骨,以及難以使用的部分金屬外殼。
就像是一頭死去的巨,為分解者的養料,只有枯骨能留存得多些時間,卻將一華,贈與了這片土地,和土地上努力求活的生命。
所以作為新漢存在的基石,“高宗號”的殘骸一直占據著大片的土地,雖然被移到了郊外,但作為神的象征,卻沒有被完全毀去。
“鯨落……”
我一直將“高宗號”的饋贈,與那深海的奇跡相比同。
時間在我的故意拖延中,緩慢地流逝著。直到恒星的芒有些黯淡,我不得不再次向著“殘骸”前進。因為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
我猜,或許是頭頂這部分的管道已經修繕完畢了,控制室在實驗循環系統有沒有問題,所以進行了局部實現降雨作。
但冰冷的雨水落下,還是要躲避的,不然剛病愈的子又著了涼,可就麻煩了。
之前崴到的右腳已經好了,我朝著那片巨的殘骸跑去,那里有很多能避雨的地方。
·
過了一個條小溪,就來到了飛船的殘骸。
與其說是殘骸,更像是一座凸起的小山丘。
這里遠離住宅、農耕等功能區,頂上的管道本就稀,加上離著中心塔距離很遠,倒是沒有被紅雨所污染,依然帶著一片蔥蘢的綠意。
這些綠意絕大部分,是遍布殘骸里里外外的雜草與蘚類,將飛船殘軀的斑斑銹跡盡數遮去。因為雜草土蘚太多,雨水滴答在外殼上,甚至沒有多“滴答”聲,就像落到了松的土壤里。
我練地鉆進一個被掀起的鋼板,就進了殘骸的部。
雨綿綿的天下,殘骸更顯灰暗。好在,雖然“高宗號”的各種艙室和甬道,被設計得彎彎繞繞的,還有很多死路,但小時候來這里玩多了,即便線昏暗,依舊道路門清。查看了幾個孩子們常躲的地方,卻都沒有夏諾的影,我只能繼續深。
很快,就來到了飛船原先的主控區。上方的外殼像是被掏空了一大塊,雨水“嘩嘩嘩”地直接淋落下來。
我聽理老師說過,這片區域原本是建在最高的艦島,但承重墻被拆卸下來做了先賢碑后,整座艦島就慢慢地塌落下來,形了陷的嵌層結構,艦島上表面的凹槽已經陷了大地,三百年的時將飛船與大地融為了一,凹槽表面覆上泥土后,形了一造型奇異的盆地。
經過雨水洗禮后,這有些起伏的盆地,還積起了一個小小的池塘。我朝著池塘中央去,竟然看到了七八只茸茸的小鴨子,正在池塘中戲著水,群的“嘎嘎嘎”著,不時撅起圓鼓鼓的黃尾,悠閑地撥弄著紅掌。
“臨近的養崗家庭,似乎離著這邊還很遠?”我自語道。
但思索片刻,我也很快就釋然了。估計是那戶人家都死在了災變之日,加上重建工作調了大量勞力,一直缺人來接手這些鴨子。沒了人類管理,這些小黃鴨也就自個兒跑了一地,還是“奔波”了好遠的路,才跑到這個未污染的天然水坑里。
生命總會尋找活路。
這下子,還真活了個自在。
我正有些羨慕地想著,突然聽到了一陣喧囂,從一個岔路口傳來。
我尋聲了過去,直到踏那條岔路通道,喧囂聲逐漸變大,似乎不止一人,而是嗡嗡嗡的聲響。但我依然聽不清通道的盡頭,那個人在說些什麼,因為這條通道四面都是金屬外壁,很是空曠,聲音傳來會有回響,全都疊加到了一起。
但我更關心的是,這里為什麼會有人?如果撞上我和夏諾怎麼辦?
很快,我就發現這不過是我自以為是的擔心——
離著出口近了些,仔細聽,我才驚覺,夏諾的聲音也在其中,而且,的聲音最是洪亮。
走過通道,就來到了一個開闊的空間,這和我記憶中似乎有些不同,但沒來得及多想,我就看見了夏諾,正站在一由廢棄零件堆疊而的高臺上,在振臂高呼著什麼。
在前方的殘垣上,有一道潔的斷痕,像是書本上的閃電,將一面金屬墻壁切割開來。我頓時明白了,為何這里會出現這麼大的開闊空間,為何同我記憶中的完全不一樣——這面墻八是前些日子剛被切下來,去補穹頂上的窟窿了——兩個艙室間的墻壁被拆掉了,也就并了一個,才顯得空間開闊了起來。
“閃電”的另一邊,已經聚集了五六十人的數量,我掃眼看去,都是十四世代的同齡人。
原來……夏諾并非只喊了我一個人,我之前究竟在妄想著什麼?
還沒等我平再次波瀾的緒,夏諾卻看見了我,放下了高舉的手臂,直接朝著我問道:“程安之,你怎麼來得這麼晚?”
隨著的出聲,所有人的目都齊刷刷地看向了我。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更不習慣被人們的視線所包圍。
于是習慣地退后一步,想把藏在墻壁下的影里。
夏諾似乎對我的表現有些失,搖搖頭道:“算了,我把事再說一遍吧。”
·
隨著的簡要訴說,我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我糾結于如何去找周游問詢真相的時候,夏諾又一次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已經尋到了部分真相。或者說,已經明白了——我們將要面對什麼樣的危機。
“所以說,我們現存的資,連今年都撐不住了嗎?”我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沒等夏諾回答,一個男同學直接回話道:“準確地講,是那個力組件的玩意兒,都最多只能堅持三個月了!”這個男生也不清楚夏諾說的藍晶、紅核、力組件都是些什麼東西,但他卻相信夏諾的話,這就是新世代王的號召力。
我沒再說什麼,依然靠著墻,躲在影里。
從那尸被發現開始,我就察覺到了一場巨大的風雨,即將席卷整個新漢。我原先以為一切的不安,都源于那蹊蹺的尸首,卻沒想到突如其來的天頂災變,蠻不講理地打斷了我的所有猜想。
時至今日,我才明白,我所預的不安來源,其實并非那尸首,而是那道一千三百米長的“銀線”。
最大的不安,是我不經意間點破的事實——新漢資的短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定居點的生存——只是當時的我沒有察覺到的脈絡,只是憑借“過于敏”的知,形了某種恐懼不安的預言。
而天災之日的劇變,又是對有限資的巨大消耗。讓悲劇的預言,加速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新漢的互循環系統,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必須的基礎資源。
但隨著最為關鍵的替換零件陸續告罄,我們即將喪失生存的資格。
和這些相比,我心中對于夏諾的憧憬與妄想,是那麼的不值一提。
耳畔,再次響起夏諾的聲音:
“新漢是我們的新漢,我們自然該守護它!”
“新漢人數最多的是十四世代,是我們!而不是那些十三世代的大人!”
“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新漢慢死亡!只有沖出穹頂,才能尋找到充沛的資源,才能讓新漢繼續矗立在紅土之星上!我們都是新漢的一員,如果大人們扛不起延續新漢的責任,那麼,我們責無旁貸!”
呼喊聲連一片,最終形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文明不能茍且,希屬于未來!”
但我沒有一起呼喊,我不知道他們的選擇對不對
大人們在逃避責任嗎?我不知道,在我眼里,所有人都各司其職,都在為著新漢而努力奉獻著,無論是高老師,還是余叔,或者是趙將軍,甚至我的父親,都為了新漢的運轉每日每月地力勞,怎麼就負不起責任了呢?
而且,責任真該我們承擔嗎?也是,雖然被十三世代當做孩子,但我已經二十歲了。就算是在地球,也是年人了。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有些后悔來到這里了。
但我就是學不會拒絕,甚至于心是懼怕的,如果在大家如此興的時候,旗幟鮮明的拒絕,我會為眾矢之的,甚至被夏諾唾棄,那就永遠不會再有機會了!
但這究竟是不是對的呢?
可惜,我臨機應變的能力弱于旁人,當我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被起哄的人群催促著,在刻有請愿的松木切片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我……其實還沒有想明白,自己做的究竟是對是錯。
我也不知道結局會走向何方,畢竟,在我所知的新漢歷史中,還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
·
直到大雨結束,喧嘩的隊伍從“巨”的肚中竄出。
路過先賢碑的時候,我看著高聳的金屬長碑,想起了母親去世前,臂膀上黑的碳跡。
兩條時間線仿佛重疊了起來,冥冥中似乎預示著什麼,或許是,遠比我想象中更加恐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