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歲寒剛踏會議室,就聞到了一淡淡的清香。
這獨特的香味,卻讓他眉頭皺起,心里打起鼓來。
原因無它,這是綠茶尖的香氣。在寸土寸金的新漢,茶葉這種非必要農作,并非種植的優先選項。之所以被種養,其實屬于常委們的特供福利。
余歲寒的特供作是薄荷,而尖,則是新計委主席——徐新年的特供茶飲。
尖雖是特供,產量也極,徐新年對這些尖金貴得很,只有重要節日時,才會拿出來分飲用。今日并非節日,房間里的茶香,卻如此的濃郁,泡個一杯兩杯的,可達不到這個程度,該不會是他給每位常委都泡了吧?
這可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徐新年一直視茶如命,如今這麼大方地“大擺茶席”,必然是有一場惡仗要打的。
在徐新年值主席的近四年間,這種“大擺茶席”的況只出現過兩次,都是他“以茶代酒”,要對某個難產議題發起全力闖關的時候。
沸水倒茶盞,對徐新年來說,就如同進攻前在擂鼓!
踏會議室的幾步,余歲寒就在腦海中搜索全了前面五次常委會的所有議題。
因為發生災變的緣故,原本每季度才開一次的常委會,最近集召開,半個多月的時間,今天這場就是第六次了。討論的議題也紛繁復雜,涵蓋新漢的各個方面。但若論矛盾最大的,還要數事關“遠征”的議題。徐新年雖然著力推“遠征”,該議題卻在副主席方常夫婦的竭力阻撓下,一直難產,甚至被“終投定票”所否決。
但畢竟該議題已經終投了,徐新年這個出了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固派,難道還能把不可更改的終投結果推翻?亦或是他還有其它的議題想要推進,卻一直不聲,如今才拿出來,來個瞞天過海、圖窮匕見?
今天要有好戲瞧了,卻來得不是時候啊……
余歲寒確實有些好奇,但更多的是不滿,如今新漢已經危如累卵,不宜繼續耗了。
但這也不是他能決定了,只能不再去想這些。
今天的會議上,余歲寒也有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要關心。
·
落座間,余歲寒環顧了下會議室。
最顯眼的還是墻面上,那塊頗大的補丁。
那是災變日的震中,掉下來的屏,卻無法重新裝上去了,只能勉強安在落,顯得格格不,甚至能看到一些出來的線路。
畢竟,越是靠近天空的地方,震越大。相較而言,一樓反而沒有遭到多破壞。
會議室中央,有一張長條形的會議桌,通銀的,表面圓潤,和鏡面地板嵌為一,更像是一個從地板升起的橢球狀玻璃珠,只是上表面較為平整些。圍繞著會議桌的,是十二個水滴一般的座椅,人們坐在上面,合很符合人工程學。這些都是“高宗號”飛船主控室的桌椅,當年被拆下來后安在塔中,如今個別部位已經有些掉漆了。
這個房間,就是新漢定居點的最高權力機構——新計委常委會議室。
余歲寒抵達會議室前,已經有九名常委提前到了,他們都是新漢各領域的最頂尖人才。可以說,對于這個狹小的人類聚居區而言,常委的份雖然能謀得一些小福利,但更多代表的是責任、而非權利。
責任越重、力越大,這些十三世代的英們,雖然大都只有四十出頭,但或多或都留著斑駁白發,還有不禿頂,眉宇間也氤氳著力帶來的皺紋。
坐在首位的就是個禿頂男人,他笑容滿面地招呼著余歲寒座,還端上了一杯新泡的尖:“來來來,老余啊,這是今年的新綠。如今茶田都被污染了,喝一口一口咯。”
那便更金貴了,這都拿出來喝了,今天的斗爭小不了……余歲寒心想。
但還沒等余歲寒接過茶,跟在他后一起進來的趙無敵,就直接罵道:
“徐主席,這都什麼時候了,你怎麼還有心喝茶?”趙無敵卻沒有余歲寒的細心,本不明白這茶水間傳遞的信號。
禿頂男人、也就是新計委主席徐新年,他很清楚趙無敵的脾氣,聞言毫沒有發怒,依然樂呵呵的樣子,慢條斯理道:“老趙還是這個躁脾氣,心直口快得很,這麼些年了也沒個變化。”
趙無敵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被余歲寒擋下了:“先坐下,不急這一時。”
余歲寒很清楚,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也不是趙無敵,而是主座上的徐新年,還有一旁的方常夫婦。別人搭了臺子,自然是別人唱戲,他和趙無敵都不過是看戲人,總不能搶了主演的戲份。
余歲寒的面子,趙無敵還是給的,聞言也就先坐了下去,不過里還是沒停:
“這都這月第六次常委會了,還沒得出個結果!新漢未來究竟該怎麼辦?你們只知道互相否定,就不能一起拿出個章程?如今那群小鬼都沖到塔下了,今天總要有個說法!”
徐新年依舊笑呵呵的,就要說些場面話,但話還沒出口,旁邊一個短發的中年人卻直接反駁道:
“趙將軍,話不能這麼說,凡事都要從長考慮,如今常委會每一步的決定,都關系到新漢的未來,關系到人類文明的傳承,決不能因為部分孩子的胡鬧,就下決定!須知道,病急更忌投醫,橋到船頭自然直。”邊說著,還閉上雙眼,目虔誠地雙指向天,道,“再者有先賢保佑,我們一定能……度過這次的危機。”
短發中年人,就是主持悼別儀式的許勤。
就是將夏斗天的骨灰盒給夏諾的。
許勤分管世代傳承事項,對于先賢最是崇敬。
但直腸子的趙無敵卻看不慣許勤的表現,看著虔誠祈禱的模樣,口而出道:“狗屁的先……”
“先賢”的第一個字剛出口,趙無敵就后悔了,也是被這幾次常委會時,許勤的拖后表現氣著了,平時私下里才會說的話,竟直接在大庭廣眾時口而出。
【新漢是一代又一代先賢用生命維系的定居點。】
【所以在這里,對先賢的崇敬是最基本的道德。】
趙無敵卻把先賢罵作“狗屁”。
雖然沒有說全,但話都能聽懂。
趙無敵這氣急的出口,令與會所有常委的目都看向了他。
就連一直笑呵呵的徐新年,此時也收斂了笑容,向趙無敵的目中帶著些許警示。也就余歲寒喝了一口茶,低頭沒去看趙無敵。
這一下子,趙無敵也明白惹了眾怒,氣勢一弱,只得閉上了。
許勤知道趙無敵一時半會不好來反駁了,又看向余歲寒,說道:
“我說小余啊,你也算善謀持穩的,又和趙將軍關系很好,怎麼也不勸勸他穩重些?要謹記,戒驕戒躁啊!”
也只有許勤能一口一個“小余”地喊,今年四十六歲,是整個十三世代幸存人員中,年紀最大的,比余歲寒大了整整三歲。
余歲寒吹了吹杯中的浮葉,沒有第一時間搭話。
他清楚許勤的言外之意,許勤話語里的“勸”,用得似乎有些突兀,其實恰到好。明面上說的是急躁與穩重,暗地里劍指的還是“遠征”的議題。這里的“勸”,正是想讓余歲寒去勸勸趙無敵——別再站錯隊了。
畢竟,徐新年今天這“大擺茶席”的陣仗,明眼人都知道并不簡單。作為“遠征”議題的反對主力,許勤猜測這陣仗是為“遠征”而設也很自然,那不如提前手——
在“遠征”的議題上,許勤一直和徐新年唱反調,趙無敵卻贊同徐新年。至于余歲寒自己,也在“遠征”議題上投了反對票,被許勤視為自己人。但余歲寒自認兩不相幫,只是數據與信息不到位時,不想貿然同意進行“遠征”。
余歲寒很清楚許勤的用意:想在徐新年出招前,把所有反對的人都先敲打一圈。也想讓余歲寒幫著敲打趙無敵。
但余歲寒并不想被卷舞臺中央,于是他思索了片刻,才道:
“勤姐,趙無敵可不是我能勸得來的……至于我吧,其實也不是不贊同出去,只是最終數據沒出來前,并不清楚新漢的總況如何,所以不想貿然下決定。”
“本就該如此,一切決定,都不能過于心急,都要用事實來說話!再者說,你和趙將軍都是出去過的,知道這其中的風險。沒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們,再去冒這個險。”許勤對余歲寒的話,雖然不甚滿意,但也并不反對。
就而言,當最后一個十二世代的“老人”死去時,某種名為維持“穩定”的執念,就一直縈繞在的心頭。當時的常委會,第一次被還年輕的十三世代完全掌握,許勤總覺很多政策過于激進了,卻沒有“老人”的穩重來加以平衡。
所以這些年來,一直都把自己當作常委會里一個“穩定”的極,用老持重的理念,來平衡常委會里的激進決策,以保證新漢總發展的穩定有序。
“但這次,是孩子們自己希出去的!”
又有人旗幟分明地舉起反對許勤的大旗。余歲寒聞聲去,這次說話的,是坐在徐新年右手邊的人,楊映紅,雖然額上布滿了抬頭紋,但其實是在座年歲最小的。
許勤很清楚前幾次會議里,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是哪幾個人,楊映紅和趙無敵都包含在其中。所以許勤毫沒有詫異,而是側過頭,看著楊映紅語重心長的道:“就算如此,也不能聽孩子們的。他們的命不只屬于自己,還肩負著文明的傳承啊!”
“那應該聽誰的?當年的我們,不也希十二世代尊重我們的選擇嗎?”楊映紅繼續追問,不想退讓。
“但選擇的結果是什麼?!第一次遠征最終帶來了什麼?!小楊啊,你也不小了,怎麼還這麼稚?用所謂群的名義,來逃避艱難的選擇,是作為領導者最大的不負責任!那些孩子懂什麼?責任應該由我們擔負才對,新計委立的目的便是如此啊!”許勤原本沙啞的嗓音,突然迸發出極高的音量,一連串的質問,一瞬間就把楊映紅駁斥的啞口無言。
這也是許勤早就計算好的“進攻”路線,依的籌劃,這次會議足以把大部分反對意見下去,這之后,會擔負起責任,盡最大可能嘗試在現有資源范圍,為新漢積極自救,延緩定居點壽命,以待更好的機會。
“喝喝茶,喝喝茶,我們坐在一起,是為了解決事的,誰也沒必要過誰一頭。許勤,氣嘛。映紅啊,也說點。”徐新年作為主席,還是能得住場子的。許勤雖然知道徐新年是為了打斷的話鋒,才開的口,卻也不好繼續攻擊楊映紅。
但攻勢不能放棄,于是乎,許勤悄悄瞟了眼坐在對面的男人。
男人方常,頂著顯眼的地中海頭型,既是副主席,也是的丈夫。
方常會意的放下茶杯,輕咳幾聲,待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他上,才緩緩開口。
但一開口,卻讓很多人有些不明所以:
“此此景,恰如當年。”
房眾人還在思索這句話的含義,徐新年卻瞇起了眼睛,幽幽地應了一句:“塔塔外,卻換了份。”
余歲寒剛踏會議室,就聞到了一淡淡的清香。
這獨特的香味,卻讓他眉頭皺起,心里打起鼓來。
原因無它,這是綠茶尖的香氣。在寸土寸金的新漢,茶葉這種非必要農作,并非種植的優先選項。之所以被種養,其實屬于常委們的特供福利。
余歲寒的特供作是薄荷,而尖,則是新計委主席——徐新年的特供茶飲。
尖雖是特供,產量也極,徐新年對這些尖金貴得很,只有重要節日時,才會拿出來分飲用。今日并非節日,房間里的茶香,卻如此的濃郁,泡個一杯兩杯的,可達不到這個程度,該不會是他給每位常委都泡了吧?
這可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徐新年一直視茶如命,如今這麼大方地“大擺茶席”,必然是有一場惡仗要打的。
在徐新年值主席的近四年間,這種“大擺茶席”的況只出現過兩次,都是他“以茶代酒”,要對某個難產議題發起全力闖關的時候。
沸水倒茶盞,對徐新年來說,就如同進攻前在擂鼓!
踏會議室的幾步,余歲寒就在腦海中搜索全了前面五次常委會的所有議題。
因為發生災變的緣故,原本每季度才開一次的常委會,最近集召開,半個多月的時間,今天這場就是第六次了。討論的議題也紛繁復雜,涵蓋新漢的各個方面。但若論矛盾最大的,還要數事關“遠征”的議題。徐新年雖然著力推“遠征”,該議題卻在副主席方常夫婦的竭力阻撓下,一直難產,甚至被“終投定票”所否決。
但畢竟該議題已經終投了,徐新年這個出了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固派,難道還能把不可更改的終投結果推翻?亦或是他還有其它的議題想要推進,卻一直不聲,如今才拿出來,來個瞞天過海、圖窮匕見?
今天要有好戲瞧了,卻來得不是時候啊……
余歲寒確實有些好奇,但更多的是不滿,如今新漢已經危如累卵,不宜繼續耗了。
但這也不是他能決定了,只能不再去想這些。
今天的會議上,余歲寒也有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要關心。
·
落座間,余歲寒環顧了下會議室。
最顯眼的還是墻面上,那塊頗大的補丁。
那是災變日的震中,掉下來的屏,卻無法重新裝上去了,只能勉強安在落,顯得格格不,甚至能看到一些出來的線路。
畢竟,越是靠近天空的地方,震越大。相較而言,一樓反而沒有遭到多破壞。
會議室中央,有一張長條形的會議桌,通銀的,表面圓潤,和鏡面地板嵌為一,更像是一個從地板升起的橢球狀玻璃珠,只是上表面較為平整些。圍繞著會議桌的,是十二個水滴一般的座椅,人們坐在上面,合很符合人工程學。這些都是“高宗號”飛船主控室的桌椅,當年被拆下來后安在塔中,如今個別部位已經有些掉漆了。
這個房間,就是新漢定居點的最高權力機構——新計委常委會議室。
余歲寒抵達會議室前,已經有九名常委提前到了,他們都是新漢各領域的最頂尖人才。可以說,對于這個狹小的人類聚居區而言,常委的份雖然能謀得一些小福利,但更多代表的是責任、而非權利。
責任越重、力越大,這些十三世代的英們,雖然大都只有四十出頭,但或多或都留著斑駁白發,還有不禿頂,眉宇間也氤氳著力帶來的皺紋。
坐在首位的就是個禿頂男人,他笑容滿面地招呼著余歲寒座,還端上了一杯新泡的尖:“來來來,老余啊,這是今年的新綠。如今茶田都被污染了,喝一口一口咯。”
那便更金貴了,這都拿出來喝了,今天的斗爭小不了……余歲寒心想。
但還沒等余歲寒接過茶,跟在他后一起進來的趙無敵,就直接罵道:
“徐主席,這都什麼時候了,你怎麼還有心喝茶?”趙無敵卻沒有余歲寒的細心,本不明白這茶水間傳遞的信號。
禿頂男人、也就是新計委主席徐新年,他很清楚趙無敵的脾氣,聞言毫沒有發怒,依然樂呵呵的樣子,慢條斯理道:“老趙還是這個躁脾氣,心直口快得很,這麼些年了也沒個變化。”
趙無敵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被余歲寒擋下了:“先坐下,不急這一時。”
余歲寒很清楚,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也不是趙無敵,而是主座上的徐新年,還有一旁的方常夫婦。別人搭了臺子,自然是別人唱戲,他和趙無敵都不過是看戲人,總不能搶了主演的戲份。
余歲寒的面子,趙無敵還是給的,聞言也就先坐了下去,不過里還是沒停:
“這都這月第六次常委會了,還沒得出個結果!新漢未來究竟該怎麼辦?你們只知道互相否定,就不能一起拿出個章程?如今那群小鬼都沖到塔下了,今天總要有個說法!”
徐新年依舊笑呵呵的,就要說些場面話,但話還沒出口,旁邊一個短發的中年人卻直接反駁道:
“趙將軍,話不能這麼說,凡事都要從長考慮,如今常委會每一步的決定,都關系到新漢的未來,關系到人類文明的傳承,決不能因為部分孩子的胡鬧,就下決定!須知道,病急更忌投醫,橋到船頭自然直。”邊說著,還閉上雙眼,目虔誠地雙指向天,道,“再者有先賢保佑,我們一定能……度過這次的危機。”
短發中年人,就是主持悼別儀式的許勤。
就是將夏斗天的骨灰盒給夏諾的。
許勤分管世代傳承事項,對于先賢最是崇敬。
但直腸子的趙無敵卻看不慣許勤的表現,看著虔誠祈禱的模樣,口而出道:“狗屁的先……”
“先賢”的第一個字剛出口,趙無敵就后悔了,也是被這幾次常委會時,許勤的拖后表現氣著了,平時私下里才會說的話,竟直接在大庭廣眾時口而出。
【新漢是一代又一代先賢用生命維系的定居點。】
【所以在這里,對先賢的崇敬是最基本的道德。】
趙無敵卻把先賢罵作“狗屁”。
雖然沒有說全,但話都能聽懂。
趙無敵這氣急的出口,令與會所有常委的目都看向了他。
就連一直笑呵呵的徐新年,此時也收斂了笑容,向趙無敵的目中帶著些許警示。也就余歲寒喝了一口茶,低頭沒去看趙無敵。
這一下子,趙無敵也明白惹了眾怒,氣勢一弱,只得閉上了。
許勤知道趙無敵一時半會不好來反駁了,又看向余歲寒,說道:
“我說小余啊,你也算善謀持穩的,又和趙將軍關系很好,怎麼也不勸勸他穩重些?要謹記,戒驕戒躁啊!”
也只有許勤能一口一個“小余”地喊,今年四十六歲,是整個十三世代幸存人員中,年紀最大的,比余歲寒大了整整三歲。
余歲寒吹了吹杯中的浮葉,沒有第一時間搭話。
他清楚許勤的言外之意,許勤話語里的“勸”,用得似乎有些突兀,其實恰到好。明面上說的是急躁與穩重,暗地里劍指的還是“遠征”的議題。這里的“勸”,正是想讓余歲寒去勸勸趙無敵——別再站錯隊了。
畢竟,徐新年今天這“大擺茶席”的陣仗,明眼人都知道并不簡單。作為“遠征”議題的反對主力,許勤猜測這陣仗是為“遠征”而設也很自然,那不如提前手——
在“遠征”的議題上,許勤一直和徐新年唱反調,趙無敵卻贊同徐新年。至于余歲寒自己,也在“遠征”議題上投了反對票,被許勤視為自己人。但余歲寒自認兩不相幫,只是數據與信息不到位時,不想貿然同意進行“遠征”。
余歲寒很清楚許勤的用意:想在徐新年出招前,把所有反對的人都先敲打一圈。也想讓余歲寒幫著敲打趙無敵。
但余歲寒并不想被卷舞臺中央,于是他思索了片刻,才道:
“勤姐,趙無敵可不是我能勸得來的……至于我吧,其實也不是不贊同出去,只是最終數據沒出來前,并不清楚新漢的總況如何,所以不想貿然下決定。”
“本就該如此,一切決定,都不能過于心急,都要用事實來說話!再者說,你和趙將軍都是出去過的,知道這其中的風險。沒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們,再去冒這個險。”許勤對余歲寒的話,雖然不甚滿意,但也并不反對。
就而言,當最后一個十二世代的“老人”死去時,某種名為維持“穩定”的執念,就一直縈繞在的心頭。當時的常委會,第一次被還年輕的十三世代完全掌握,許勤總覺很多政策過于激進了,卻沒有“老人”的穩重來加以平衡。
所以這些年來,一直都把自己當作常委會里一個“穩定”的極,用老持重的理念,來平衡常委會里的激進決策,以保證新漢總發展的穩定有序。
“但這次,是孩子們自己希出去的!”
又有人旗幟分明地舉起反對許勤的大旗。余歲寒聞聲去,這次說話的,是坐在徐新年右手邊的人,楊映紅,雖然額上布滿了抬頭紋,但其實是在座年歲最小的。
許勤很清楚前幾次會議里,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是哪幾個人,楊映紅和趙無敵都包含在其中。所以許勤毫沒有詫異,而是側過頭,看著楊映紅語重心長的道:“就算如此,也不能聽孩子們的。他們的命不只屬于自己,還肩負著文明的傳承啊!”
“那應該聽誰的?當年的我們,不也希十二世代尊重我們的選擇嗎?”楊映紅繼續追問,不想退讓。
“但選擇的結果是什麼?!第一次遠征最終帶來了什麼?!小楊啊,你也不小了,怎麼還這麼稚?用所謂群的名義,來逃避艱難的選擇,是作為領導者最大的不負責任!那些孩子懂什麼?責任應該由我們擔負才對,新計委立的目的便是如此啊!”許勤原本沙啞的嗓音,突然迸發出極高的音量,一連串的質問,一瞬間就把楊映紅駁斥的啞口無言。
這也是許勤早就計算好的“進攻”路線,依的籌劃,這次會議足以把大部分反對意見下去,這之后,會擔負起責任,盡最大可能嘗試在現有資源范圍,為新漢積極自救,延緩定居點壽命,以待更好的機會。
“喝喝茶,喝喝茶,我們坐在一起,是為了解決事的,誰也沒必要過誰一頭。許勤,氣嘛。映紅啊,也說點。”徐新年作為主席,還是能得住場子的。許勤雖然知道徐新年是為了打斷的話鋒,才開的口,卻也不好繼續攻擊楊映紅。
但攻勢不能放棄,于是乎,許勤悄悄瞟了眼坐在對面的男人。
男人方常,頂著顯眼的地中海頭型,既是副主席,也是的丈夫。
方常會意的放下茶杯,輕咳幾聲,待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他上,才緩緩開口。
但一開口,卻讓很多人有些不明所以:
“此此景,恰如當年。”
房眾人還在思索這句話的含義,徐新年卻瞇起了眼睛,幽幽地應了一句:“塔塔外,卻換了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