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績問題,除了倒數第一的羅軍和倒數第二的哈林沒甚煩惱外,連全班第二名的連舟都心煩。
因為老師的孩子即便是考好了,旁人也只會說:“你媽是老師,天天在家給你開小灶呢,考不好才奇怪了!”
若是沒考好,人家話里話外更是刺:“喲,你媽就是老師,還是班主任,連第一名都考不到,太不中用了!”
連舟目前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母親將所有的贊都給了文卓,對他則板起一副臉孔,說:“我給你開多小灶,人家文卓都靠自己,你看看你的績,看看人家,我都不惜的說你!”
就這樣,連舟第一次對母親產生恐懼。
在連家,為警察的連國安和當老師的戴玲都十分忙碌。很多時候連舟都是在另外幾家吃飯的,有時跟著母親吃食堂。連國安經常要加班,很多時候甚至通宵不回。家里的擔子都落在了妻子上,因此他對戴玲格外言聽計從。只要休息在家,家務那是全包的。不如此,還教育兒子在家要多承擔家務照顧母親。
連舟無語:“我也才是個小孩子呢……”
連國安道:“還記得你剛剛出生時,我一聽是個男孩,那個高興喲!”
連舟詫異:“爸,你為黨員,還是人民警察,怎麼也有重男輕的封建思想?”
連國安正喝水了,一口水噴將而出:“非也,非也!我高興的是以后家里能夠兩個男人來照顧你媽媽了。”
他說完,手攬住妻肩膀,將其擁懷中。
那一霎,連舟有種父母是真,自己是意外的錯覺。
在往后的日子里,連舟才發現這種覺本就不是錯覺。他爸在他媽面前簡直俯首帖耳、唯命是從,而他媽“教育”起老公來也如同教育自己的學生。
連舟有時會覺得堂堂人民警察在家也太窩囊了,但很多時候看到父母親那麼的恩,他也會有一由心而發的幸福之。
1990年的寒假來臨,閑在家中的戴玲將樓棟里的六個孩子召集在一起,在自家客廳里添置了兩張活式長桌和六條直背椅,以及一塊小黑板,給他們開起小灶來。
特意從在其他優秀小學任職的同學那兒找來了一些很好的試卷,另外又托在北京的朋友搞到了一些用來開拓思維的奧數教案,準備給六人組好好提升一番。
哪知那些奧數題剛剛寫到黑板上,親兒子就帶頭搗起來,嚷嚷:“老媽,這都是些什麼題呀?出題的人是不是腦子被門夾了?一個籠子里關了若干兔子和,數一數,共有頭14個,38條,求和兔子各有多只?難道這人看頭分不清和兔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發表“高見”。
哈林道:“為什麼要把和兔子關一個籠子里,是不是籠子不夠用?”
楊天空歪著腦袋咬了下鉛筆頭,說:“不怕它們打架嗎?小兔兔那麼可,大公那麼兇!”
楊則凝神片刻,表嚴肅地道:“14只兔子,38只,這得多大的籠子才裝得下呀?!”
連舟額上冷汗一冒:“哥們,你審題都錯啦!”
……
著客廳里作一團的場面,戴玲心灰意冷,暗咐:“都是我的錯,我錯在高估了他們的智商。居然腦子一熱給他們安排上了奧數題,還是簡簡單單做一加一吧!”
正想著把題給了,卻發現坐在最后排的文卓正拿筆認認真真地寫著,走近一看,那小子竟然在本子上畫出了一排的圈圈,一共14個圓,然后每個圓下畫了兩條豎線。
文卓數了數豎線后,又接著在前五個圓圈下再補畫了兩條豎線。
就這樣,14個圓圈中,前五個下邊是四條豎線,而后面九個圓圈下是兩條豎線。
文卓畫完這些,抬起呆萌的腦袋來,用夾雜著家鄉口語的普通話道:“戴老師,我做出來了。”
哈林幾人圍著那張圖一臉懵,唯有連舟一拍腦袋,道:“啊,我明白了!”
戴玲朝兒子一挑眉,問:“那就由你說說,文卓這圖是什麼意思?他做對了麼?”
連舟見數雙眼睛都向了自己,頗帶點嘚瑟地應承道:“行!”然后用蔥白的食指指著圖畫道:“這14個圓圈,代表的是14個腦袋。而下邊的豎線代表,正好是38條。前面五個圓圈分別每個4條,代表它們是兔子。而后來九個圓圈是兩條,說明它們是了。因此答案是5只兔子9只,文卓做對了!”
他一番解釋,其他人豁然開朗,大家頓時鼓起掌來。
文卓有點兒不好意思,戴玲道:“小卓,能給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到這個作圖法的麼?”
文卓抿抿,道:“其實我一開始看到題腦子里也很,不過后來我一想,14個腦袋38條,每只兔子的肯定比多兩條。我就在紙上畫了14個圓圈,先想象它們都是,給每個圓圈畫兩條。這樣就用去了28條。而兔子和的一共38條,那麼多余的只需要按量再分給前面的圓圈每個兩條,等分完了剩下的十條后,那麼就知道四條的是兔子了,而余下的都是。”
文章緩緩說完,戴玲驚訝地著這個孩子,眼睛閃閃發亮。
從這以后,每天的基礎知識補習課,還是六人組全員出。而到了拔高奧數課時,戴玲就只讓文卓和連舟兩人參加。
像是那些移火柴棒變數,如何看著羊還要帶狼和草過河,以及一條水管進水一條水管同時出水,需要多久才能加滿游泳池,諸如此類的問題,文卓都能很快地想到解法,有些題甚至能想出多種解法。
而連舟呢,雖然沒有文卓解題時那種忘我投的鉆研神,但思維同樣很活躍,不的題目都能一點就通,舉一反三。同樣也屬于孺子可教的一類,令戴玲甚欣。
只是他玩太大了,和文卓一起連上幾次奧數課后,就被窗外小伙伴的嬉鬧聲也吸引過去了。說什麼也不肯再單獨學奧數,每天完媽媽布置的暑假作業后就跑下樓呼朋引伴,氣得戴玲干脆將那套好不容易得來的奧數題集送給了文卓,讓他回家有空多做點,遇上不懂的就來問自己。
轉眼離新年只剩下不到一周時間,星鋼廠宿舍11棟樓道里掛滿了晾曬的被褥、床單、服。
馬上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很多臘、香腸、牛羊、鴨、糍粑、甜酒、糕點、堅果、水果等新年里要吃的食。
文長為了謝戴玲給兒子補習,更是請人從老家帶來了一野豬,送到了連舟家。
戴玲說什麼也不肯收,只道是看文卓聰明,想讓他陪連舟一起學點數學題,兩個孩子好有個伴。
可文長說:“戴老師,別看我是個鄉下來的大老,其實我都懂,知識就是力量!您肯點撥我兒子,就是我們家的恩人。我這也沒什麼可送您的,這野豬是我堂兄他們在山里打的,比外邊菜市場買的香哩!您不要嫌棄!”
話說到這個份上,戴玲唯有收下。
等晚上連國安回了家,夫妻倆一商量,又把單位上發的一桶麥、一桶進口餅干、兩個荔枝罐頭和兩包給送到了文家。
文長和李梅自然堅決不能接,但戴玲說:“這些都是給文卓吃的,小孩子正是長的時候,需要補充營養。”
文長夫妻這才同意。
這次鄉下的堂哥除了給文長送來一條野豬后外,還送來了一個大豬頭和一副豬下水。
李梅帶著文卓在院子里收拾這兩樣東西,用煤爐子生火,架起一口大鍋,把豬頭和豬腸都清洗很干凈,然后加了鹽、味、醬油、料酒、八角、香葉、草果、大料等一起放在鍋里小火慢燉。
那香味飄散得全棟樓的人都來圍觀,楊天空等幾個孩子著鍋里煮得咕咚冒泡的豬頭有些害怕,忍不住問:“這都是什麼呀?能吃嗎?”
文卓道:“那是豬頭和豬大腸,好吃著哩!豬頭上的每一,都被我和媽媽用鑷子夾干凈了,腸子也用面得很干凈,沒有一丁點兒油花了。”
他說的時候還咽下一包口水,但小伙伴們還是投來了懷疑的眼神。
等到晚上吃飯時,楊天空和楊發現飯桌上多了兩盤不知道青椒大蒜炒的什麼。他們玩一天早壞了,兩人各夾一塊放里,只覺又鮮香又有嚼勁。
“好好吃呀!”兩個小家伙盯著那兩盤菜眼睛都直了。
明玉蘭笑起來:“這是文卓媽媽燉了一整天的野豬頭和腸,剛剛給每家都送了一份,讓大家嘗嘗鮮。你們可要多吃兩碗飯,不要辜負了李阿姨的好意。”
“嗯!我今天要吃兩碗飯!”楊宣布。
楊天空道:“那我吃三碗飯!”同時夾揮筷夾一塊豬頭口,味瞬間征服了的味蕾:“媽,好好吃呀!怪不得剛剛文卓看著就要流口水了。”
楊笑楓也笑瞇瞇道:“能住在11棟這個大家庭真好,來,玉蘭,給我拿瓶啤酒,今天我要好好喝一杯。”
這個夜晚,星鋼廠宿舍11棟每家每戶的窗戶里都飄出了野豬頭和腸的香味兒。雖然不是什麼很貴重的食,可在那個質匱乏的年代里,那樣的一頓飯在每個人記憶深都留下了好的回憶……
關于學習績問題,除了倒數第一的羅軍和倒數第二的哈林沒甚煩惱外,連全班第二名的連舟都心煩。
因為老師的孩子即便是考好了,旁人也只會說:“你媽是老師,天天在家給你開小灶呢,考不好才奇怪了!”
若是沒考好,人家話里話外更是刺:“喲,你媽就是老師,還是班主任,連第一名都考不到,太不中用了!”
連舟目前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母親將所有的贊都給了文卓,對他則板起一副臉孔,說:“我給你開多小灶,人家文卓都靠自己,你看看你的績,看看人家,我都不惜的說你!”
就這樣,連舟第一次對母親產生恐懼。
在連家,為警察的連國安和當老師的戴玲都十分忙碌。很多時候連舟都是在另外幾家吃飯的,有時跟著母親吃食堂。連國安經常要加班,很多時候甚至通宵不回。家里的擔子都落在了妻子上,因此他對戴玲格外言聽計從。只要休息在家,家務那是全包的。不如此,還教育兒子在家要多承擔家務照顧母親。
連舟無語:“我也才是個小孩子呢……”
連國安道:“還記得你剛剛出生時,我一聽是個男孩,那個高興喲!”
連舟詫異:“爸,你為黨員,還是人民警察,怎麼也有重男輕的封建思想?”
連國安正喝水了,一口水噴將而出:“非也,非也!我高興的是以后家里能夠兩個男人來照顧你媽媽了。”
他說完,手攬住妻肩膀,將其擁懷中。
那一霎,連舟有種父母是真,自己是意外的錯覺。
在往后的日子里,連舟才發現這種覺本就不是錯覺。他爸在他媽面前簡直俯首帖耳、唯命是從,而他媽“教育”起老公來也如同教育自己的學生。
連舟有時會覺得堂堂人民警察在家也太窩囊了,但很多時候看到父母親那麼的恩,他也會有一由心而發的幸福之。
1990年的寒假來臨,閑在家中的戴玲將樓棟里的六個孩子召集在一起,在自家客廳里添置了兩張活式長桌和六條直背椅,以及一塊小黑板,給他們開起小灶來。
特意從在其他優秀小學任職的同學那兒找來了一些很好的試卷,另外又托在北京的朋友搞到了一些用來開拓思維的奧數教案,準備給六人組好好提升一番。
哪知那些奧數題剛剛寫到黑板上,親兒子就帶頭搗起來,嚷嚷:“老媽,這都是些什麼題呀?出題的人是不是腦子被門夾了?一個籠子里關了若干兔子和,數一數,共有頭14個,38條,求和兔子各有多只?難道這人看頭分不清和兔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發表“高見”。
哈林道:“為什麼要把和兔子關一個籠子里,是不是籠子不夠用?”
楊天空歪著腦袋咬了下鉛筆頭,說:“不怕它們打架嗎?小兔兔那麼可,大公那麼兇!”
楊則凝神片刻,表嚴肅地道:“14只兔子,38只,這得多大的籠子才裝得下呀?!”
連舟額上冷汗一冒:“哥們,你審題都錯啦!”
……
著客廳里作一團的場面,戴玲心灰意冷,暗咐:“都是我的錯,我錯在高估了他們的智商。居然腦子一熱給他們安排上了奧數題,還是簡簡單單做一加一吧!”
正想著把題給了,卻發現坐在最后排的文卓正拿筆認認真真地寫著,走近一看,那小子竟然在本子上畫出了一排的圈圈,一共14個圓,然后每個圓下畫了兩條豎線。
文卓數了數豎線后,又接著在前五個圓圈下再補畫了兩條豎線。
就這樣,14個圓圈中,前五個下邊是四條豎線,而后面九個圓圈下是兩條豎線。
文卓畫完這些,抬起呆萌的腦袋來,用夾雜著家鄉口語的普通話道:“戴老師,我做出來了。”
哈林幾人圍著那張圖一臉懵,唯有連舟一拍腦袋,道:“啊,我明白了!”
戴玲朝兒子一挑眉,問:“那就由你說說,文卓這圖是什麼意思?他做對了麼?”
連舟見數雙眼睛都向了自己,頗帶點嘚瑟地應承道:“行!”然后用蔥白的食指指著圖畫道:“這14個圓圈,代表的是14個腦袋。而下邊的豎線代表,正好是38條。前面五個圓圈分別每個4條,代表它們是兔子。而后來九個圓圈是兩條,說明它們是了。因此答案是5只兔子9只,文卓做對了!”
他一番解釋,其他人豁然開朗,大家頓時鼓起掌來。
文卓有點兒不好意思,戴玲道:“小卓,能給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到這個作圖法的麼?”
文卓抿抿,道:“其實我一開始看到題腦子里也很,不過后來我一想,14個腦袋38條,每只兔子的肯定比多兩條。我就在紙上畫了14個圓圈,先想象它們都是,給每個圓圈畫兩條。這樣就用去了28條。而兔子和的一共38條,那麼多余的只需要按量再分給前面的圓圈每個兩條,等分完了剩下的十條后,那麼就知道四條的是兔子了,而余下的都是。”
文章緩緩說完,戴玲驚訝地著這個孩子,眼睛閃閃發亮。
從這以后,每天的基礎知識補習課,還是六人組全員出。而到了拔高奧數課時,戴玲就只讓文卓和連舟兩人參加。
像是那些移火柴棒變數,如何看著羊還要帶狼和草過河,以及一條水管進水一條水管同時出水,需要多久才能加滿游泳池,諸如此類的問題,文卓都能很快地想到解法,有些題甚至能想出多種解法。
而連舟呢,雖然沒有文卓解題時那種忘我投的鉆研神,但思維同樣很活躍,不的題目都能一點就通,舉一反三。同樣也屬于孺子可教的一類,令戴玲甚欣。
只是他玩太大了,和文卓一起連上幾次奧數課后,就被窗外小伙伴的嬉鬧聲也吸引過去了。說什麼也不肯再單獨學奧數,每天完媽媽布置的暑假作業后就跑下樓呼朋引伴,氣得戴玲干脆將那套好不容易得來的奧數題集送給了文卓,讓他回家有空多做點,遇上不懂的就來問自己。
轉眼離新年只剩下不到一周時間,星鋼廠宿舍11棟樓道里掛滿了晾曬的被褥、床單、服。
馬上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很多臘、香腸、牛羊、鴨、糍粑、甜酒、糕點、堅果、水果等新年里要吃的食。
文長為了謝戴玲給兒子補習,更是請人從老家帶來了一野豬,送到了連舟家。
戴玲說什麼也不肯收,只道是看文卓聰明,想讓他陪連舟一起學點數學題,兩個孩子好有個伴。
可文長說:“戴老師,別看我是個鄉下來的大老,其實我都懂,知識就是力量!您肯點撥我兒子,就是我們家的恩人。我這也沒什麼可送您的,這野豬是我堂兄他們在山里打的,比外邊菜市場買的香哩!您不要嫌棄!”
話說到這個份上,戴玲唯有收下。
等晚上連國安回了家,夫妻倆一商量,又把單位上發的一桶麥、一桶進口餅干、兩個荔枝罐頭和兩包給送到了文家。
文長和李梅自然堅決不能接,但戴玲說:“這些都是給文卓吃的,小孩子正是長的時候,需要補充營養。”
文長夫妻這才同意。
這次鄉下的堂哥除了給文長送來一條野豬后外,還送來了一個大豬頭和一副豬下水。
李梅帶著文卓在院子里收拾這兩樣東西,用煤爐子生火,架起一口大鍋,把豬頭和豬腸都清洗很干凈,然后加了鹽、味、醬油、料酒、八角、香葉、草果、大料等一起放在鍋里小火慢燉。
那香味飄散得全棟樓的人都來圍觀,楊天空等幾個孩子著鍋里煮得咕咚冒泡的豬頭有些害怕,忍不住問:“這都是什麼呀?能吃嗎?”
文卓道:“那是豬頭和豬大腸,好吃著哩!豬頭上的每一,都被我和媽媽用鑷子夾干凈了,腸子也用面得很干凈,沒有一丁點兒油花了。”
他說的時候還咽下一包口水,但小伙伴們還是投來了懷疑的眼神。
等到晚上吃飯時,楊天空和楊發現飯桌上多了兩盤不知道青椒大蒜炒的什麼。他們玩一天早壞了,兩人各夾一塊放里,只覺又鮮香又有嚼勁。
“好好吃呀!”兩個小家伙盯著那兩盤菜眼睛都直了。
明玉蘭笑起來:“這是文卓媽媽燉了一整天的野豬頭和腸,剛剛給每家都送了一份,讓大家嘗嘗鮮。你們可要多吃兩碗飯,不要辜負了李阿姨的好意。”
“嗯!我今天要吃兩碗飯!”楊宣布。
楊天空道:“那我吃三碗飯!”同時夾揮筷夾一塊豬頭口,味瞬間征服了的味蕾:“媽,好好吃呀!怪不得剛剛文卓看著就要流口水了。”
楊笑楓也笑瞇瞇道:“能住在11棟這個大家庭真好,來,玉蘭,給我拿瓶啤酒,今天我要好好喝一杯。”
這個夜晚,星鋼廠宿舍11棟每家每戶的窗戶里都飄出了野豬頭和腸的香味兒。雖然不是什麼很貴重的食,可在那個質匱乏的年代里,那樣的一頓飯在每個人記憶深都留下了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