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并沒有回復。
自從村民大會后,季微瀾就沒有見過他。
原本還以為他帶走了的策劃書,看完后會有一些問題需要討論。為了反駁他的游客一多不可控,破壞從量變到質變的說法,最新搜羅了一堆案例,臨睡前在腦子里反復預演了好幾回。
季微瀾皺了皺眉,突然意識到:是不是……把高磊這個人的意見看得太重要了?
但是還是很想知道,一個人住在燈塔里,是怎麼解決方便問題的?
時近中午,季微瀾走進廚房。
同村里其他人家一樣,老屋的廚房并不在大厝,而是院角單獨搭的一間屋子。多虧馬友和熱心村民幫忙,屋里現在已經通電,也用上了罐裝煤氣。
水魚嫂和周圍幾家鄰居又送來些大米、番薯和咸魚腌菜。每天漁船歸航,村里的人去海灘上收魚路過,無論在不在院子里,都會留下幾顆牡蠣或一兩條魚。
一開始,季微瀾還很焦慮,不知是誰留下的,就無法回報。找到馬友,馬友卻讓盡管安心用:”幾條小魚又不值什麼。都是一個村的,你是紅花阿婆的外孫,別總拿自己當外人。“
說完順手塞了袋番薯給,說是自家曬的。沙地上產的紅皮薯,洗凈切在太下曬干,可以貯藏經年。用來煮粥,風味與新鮮的番薯又大不同。
“整個粵省,只有我們聆城下面的幾個村才有這種吃法。”
現在,季微瀾就抓了一把番薯,和著白米煮粥。在等粥水滾開的同時,將熱心人送的海鰻去了臟,洗凈后外都用鹽細細了一遍。
這種尖頭的海鰻質細,但腥氣特別重。頭一回用來煮湯,差點沒把自己吃吐。現在經過鹽浴,腥氣了大半。清水洗凈后,切段同腌菜一起蒸,就是爛鮮香的一盤好菜。
應該適合老年人的牙口。
網購的保溫桶昨晚剛到。季微瀾將粥和蒸鰻魚分層裝好,深吸一口氣,拎著保溫桶走出院門。
從家到外婆家,步行不過七八分鐘,理論上是用不著保溫的。
但是站在外婆門口絮絮叨叨,就不知需要多時間了。
這還是季微瀾從媽媽的Blog上得來的靈。
多年前的某一篇日志里,季花枝吐槽自己一時心又被人坑,突然開一筆,說其實自己像母親,刀子豆腐心,總是不住磨泡。
季微瀾決定試試。
果然,紅花阿婆一見就房門閉。
幾次三番吃閉門羹,季微瀾已經面不改,手輕叩兩下以示禮貌:“外婆,我燒了番薯粥和鰻魚,不知你吃嗎?”
屋當然無人回應。
季微瀾也不奢求回應,徑自說下去:“用的是馬友叔送我的番薯,煮出來又甜又又帶點嚼勁。馬友叔說只有這一帶海邊的村子會這樣吃。說起來,媽媽在家時,也經常煮番薯粥,可惜沒有這種曬干的番薯,只能自己用新鮮番薯切來煮。”
說到這里,的聲音略略低了下去:“可能媽媽也是很想喝到南極村特的番薯粥吧。”
屋依然無人回應。
季微瀾默了默,努力讓語氣欣快起來:“鰻魚也很好吃。那天我在海灘上,遇見九節嬸收魚回來,問我要不要蝦。我看見這種鰻魚頭尖尖的很有趣,從前沒見過,就多瞧了幾眼。沒想到,九節嬸抓起兩條一定要塞給我。”
又說:“其實我不太會燒飯,在家都是媽媽燒。鰻魚這樣蒸,就是媽媽的做法,我才從Blog上學來的。Blog就是在網絡上寫的日志……”
可能是提到季花枝的頻率太高,屋突然傳來摔打東西的聲音。
季微瀾嘆了口氣,將保溫桶放在門邊。
“外婆莫氣,我先回去啦。如果不嫌棄,請嘗一嘗我的手藝。”
啪嗒——是什麼東西砸在門板上,算是隔門驅客。
晚上,季微瀾再來,紅花阿婆不在家。保溫桶依然放在門邊,食紋未。
樂觀地想,至沒被踹翻或直接丟進垃圾桶。
放下懷中另一個保溫桶。外殼與前一只不同,里面裝的也換了黑芝麻糊。
是的,網購了不止一個保溫桶,還有一大堆五花八門,據說適合老年人的營養保健品。
季微瀾自己都覺得傻里傻氣,但別無它法,只求這點傻氣能磨老太太的鐵石心腸。
拎著保溫桶慢吞吞朝回走,冷不防聽見一聲喇叭響。
是輛看著眼的小面包車,緩緩跟在邊。
高磊搖下車窗,探出頭粲然一笑:“靚,不是有問題要問我?”
住進南極村后,季微瀾已經被“靚”“靚”的招呼了無數次,明白這個詞不過是個日常的稱呼,并不存在社會哥路邊調戲民的輕薄意味。
想起初遇時的誤會,臉就發熱。
“去了省上一趟,連著開了好幾個會,看見你消息時已經過了三個鐘頭。”高磊一邊解釋,一邊匆匆下車,“所以改為現場作答,季小姐批準嗎?”
剛開了六七個小時的車,他鬢發微,一臉倦,眼神卻滿是誠意。
季微瀾更為赧然:“抱歉,不是什麼重要的事。”
“那正巧,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同你商量。”高磊朝做了個手勢,“邊走邊聊?先說你的問題。”
季微瀾及不可辨地皺了皺眉:“你才回村,還沒有吃飯?”
“中午兩點過才吃的。”高磊滿不在乎地聳聳肩,“說吧,是什麼問題?”
季微瀾猶豫片刻,舉起手中的保溫桶:“不嫌棄的話,番薯粥吃嗎?還有蒸的海鰻。就是放的時間太久,味道不一定好。”
高磊眼睛一亮:“多謝!”
又看了看后的方向,似有所悟:“同老年人打道就得慢慢磨。想當初我瞞著家里改了高考志愿,事發后阿公氣得要去登報和我斷絕關系,還是報社的人告訴他登不了才死心。這都十年過去了,年年春節老頭子還要把我臭罵一通。”
高磊并沒有回復。
自從村民大會后,季微瀾就沒有見過他。
原本還以為他帶走了的策劃書,看完后會有一些問題需要討論。為了反駁他的游客一多不可控,破壞從量變到質變的說法,最新搜羅了一堆案例,臨睡前在腦子里反復預演了好幾回。
季微瀾皺了皺眉,突然意識到:是不是……把高磊這個人的意見看得太重要了?
但是還是很想知道,一個人住在燈塔里,是怎麼解決方便問題的?
時近中午,季微瀾走進廚房。
同村里其他人家一樣,老屋的廚房并不在大厝,而是院角單獨搭的一間屋子。多虧馬友和熱心村民幫忙,屋里現在已經通電,也用上了罐裝煤氣。
水魚嫂和周圍幾家鄰居又送來些大米、番薯和咸魚腌菜。每天漁船歸航,村里的人去海灘上收魚路過,無論在不在院子里,都會留下幾顆牡蠣或一兩條魚。
一開始,季微瀾還很焦慮,不知是誰留下的,就無法回報。找到馬友,馬友卻讓盡管安心用:”幾條小魚又不值什麼。都是一個村的,你是紅花阿婆的外孫,別總拿自己當外人。“
說完順手塞了袋番薯給,說是自家曬的。沙地上產的紅皮薯,洗凈切在太下曬干,可以貯藏經年。用來煮粥,風味與新鮮的番薯又大不同。
“整個粵省,只有我們聆城下面的幾個村才有這種吃法。”
現在,季微瀾就抓了一把番薯,和著白米煮粥。在等粥水滾開的同時,將熱心人送的海鰻去了臟,洗凈后外都用鹽細細了一遍。
這種尖頭的海鰻質細,但腥氣特別重。頭一回用來煮湯,差點沒把自己吃吐。現在經過鹽浴,腥氣了大半。清水洗凈后,切段同腌菜一起蒸,就是爛鮮香的一盤好菜。
應該適合老年人的牙口。
網購的保溫桶昨晚剛到。季微瀾將粥和蒸鰻魚分層裝好,深吸一口氣,拎著保溫桶走出院門。
從家到外婆家,步行不過七八分鐘,理論上是用不著保溫的。
但是站在外婆門口絮絮叨叨,就不知需要多時間了。
這還是季微瀾從媽媽的Blog上得來的靈。
多年前的某一篇日志里,季花枝吐槽自己一時心又被人坑,突然開一筆,說其實自己像母親,刀子豆腐心,總是不住磨泡。
季微瀾決定試試。
果然,紅花阿婆一見就房門閉。
幾次三番吃閉門羹,季微瀾已經面不改,手輕叩兩下以示禮貌:“外婆,我燒了番薯粥和鰻魚,不知你吃嗎?”
屋當然無人回應。
季微瀾也不奢求回應,徑自說下去:“用的是馬友叔送我的番薯,煮出來又甜又又帶點嚼勁。馬友叔說只有這一帶海邊的村子會這樣吃。說起來,媽媽在家時,也經常煮番薯粥,可惜沒有這種曬干的番薯,只能自己用新鮮番薯切來煮。”
說到這里,的聲音略略低了下去:“可能媽媽也是很想喝到南極村特的番薯粥吧。”
屋依然無人回應。
季微瀾默了默,努力讓語氣欣快起來:“鰻魚也很好吃。那天我在海灘上,遇見九節嬸收魚回來,問我要不要蝦。我看見這種鰻魚頭尖尖的很有趣,從前沒見過,就多瞧了幾眼。沒想到,九節嬸抓起兩條一定要塞給我。”
又說:“其實我不太會燒飯,在家都是媽媽燒。鰻魚這樣蒸,就是媽媽的做法,我才從Blog上學來的。Blog就是在網絡上寫的日志……”
可能是提到季花枝的頻率太高,屋突然傳來摔打東西的聲音。
季微瀾嘆了口氣,將保溫桶放在門邊。
“外婆莫氣,我先回去啦。如果不嫌棄,請嘗一嘗我的手藝。”
啪嗒——是什麼東西砸在門板上,算是隔門驅客。
晚上,季微瀾再來,紅花阿婆不在家。保溫桶依然放在門邊,食紋未。
樂觀地想,至沒被踹翻或直接丟進垃圾桶。
放下懷中另一個保溫桶。外殼與前一只不同,里面裝的也換了黑芝麻糊。
是的,網購了不止一個保溫桶,還有一大堆五花八門,據說適合老年人的營養保健品。
季微瀾自己都覺得傻里傻氣,但別無它法,只求這點傻氣能磨老太太的鐵石心腸。
拎著保溫桶慢吞吞朝回走,冷不防聽見一聲喇叭響。
是輛看著眼的小面包車,緩緩跟在邊。
高磊搖下車窗,探出頭粲然一笑:“靚,不是有問題要問我?”
住進南極村后,季微瀾已經被“靚”“靚”的招呼了無數次,明白這個詞不過是個日常的稱呼,并不存在社會哥路邊調戲民的輕薄意味。
想起初遇時的誤會,臉就發熱。
“去了省上一趟,連著開了好幾個會,看見你消息時已經過了三個鐘頭。”高磊一邊解釋,一邊匆匆下車,“所以改為現場作答,季小姐批準嗎?”
剛開了六七個小時的車,他鬢發微,一臉倦,眼神卻滿是誠意。
季微瀾更為赧然:“抱歉,不是什麼重要的事。”
“那正巧,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同你商量。”高磊朝做了個手勢,“邊走邊聊?先說你的問題。”
季微瀾及不可辨地皺了皺眉:“你才回村,還沒有吃飯?”
“中午兩點過才吃的。”高磊滿不在乎地聳聳肩,“說吧,是什麼問題?”
季微瀾猶豫片刻,舉起手中的保溫桶:“不嫌棄的話,番薯粥吃嗎?還有蒸的海鰻。就是放的時間太久,味道不一定好。”
高磊眼睛一亮:“多謝!”
又看了看后的方向,似有所悟:“同老年人打道就得慢慢磨。想當初我瞞著家里改了高考志愿,事發后阿公氣得要去登報和我斷絕關系,還是報社的人告訴他登不了才死心。這都十年過去了,年年春節老頭子還要把我臭罵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