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關於劉禪現在長到了何種地步的問題,確實讓郭嘉有些難以回答,
一方麵,
郭嘉確實沒有過多的忙於政務之中,他本便是有些憊懶的子,加上他更擅長的地方本來就不是理政務,又有荀彧、龐統這種本來就負責這方麵,也有能力負責這方麵的中流砥柱,所以在政務的參與上,郭嘉並沒有表現的很積極,
而是將更多的時間,都放在了戰略上的研究,
這可不單單是曹一個人的事,在後方,也不可以對戰局缺乏認知和把握,這一點,從李憂他們經常討論前線傳來戰報這一點就能看的出來,
他們需要對前線更加了解,雖然主導權並不在後方,但隻有互相了解,才是信任的基礎,隻有理解對方的戰略,才能更好的配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力往一使!
另一方麵,
郭嘉也確實沒有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劉禪的上,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人們更習慣將目關注在缺陷上,可以是有缺陷的事,也可以是有缺陷的人,但本質上,都是希不好的事能夠變得更好,
但對於一些本來就很優秀的人,卻很有人在意他到底已經優秀到了什麽樣的一個地步,
就像呂布一樣,所有人都知道他現在讀過的書、擁有的學識,肯定已經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地步,但卻並沒有人想要探究這個老學究的學問究竟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步,
因為優秀的人,自然會通過優秀的事來證明自己,他們當然可以對呂布目前的學問如何不做關心,因為等到呂布第二本著作問世之時,答案自然會公之於眾!
劉禪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有人都知道,大漢這位已經監國的主,在能力上甚至完全可以用出類拔萃來形容,但郭嘉也確實不知道,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實際鍛煉,
劉禪在這方麵,有了多大的進步!
隻不過,
就算郭嘉不知道,也沒有著急回答,而是認真聽了荀彧的建議後,在第二天主登上了朝堂,仔仔細細的跟著劉禪上了將近兩個時辰的早朝,隨後才一臉茫然的回到長安城的政務廳中!
“怎麽樣?”,
荀彧自顧自的倒了杯茶,隨後抬起眼瞼,看向郭嘉問道,
“奉孝,今日認真上了次朝,確實有些不太一樣吧?”,
“大有所獲啊!”,
郭嘉點了點頭,輕吸一口氣道,
“我確實沒有想到,兩個時辰竟然能解決這麽多事,尤其是昨天剛剛提出,要對以達西亞人、日耳曼人為首的異族進行戰略支持,今日在朝堂之上,就已經拿出了一個如此的方案,說是讓我瞠目結舌,也沒什麽誇張的分啊!”,
“隻是......正常來說,早朝基本上都是一個時辰,今日在時間上卻增加了整整一倍,這樣的工作量,難道不會有些過嗎?”,
“啊......果然是本不幹活的人會說出來的話啊!”,
龐統翻了個白眼,有些無語的看向郭嘉,
“每天花一個時辰去提出問題,然後用一天的時間想辦法解決,和每天用兩個時辰構思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後私下花量的時間去理細節問題,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省事,應該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吧?”,
“這......”,
郭嘉張了張,隨後有些慚愧的說道,
“原來如此,合著我們以前,竟然是用了更加麻煩的方法嘛!”,
“不過......這也和禪兒本人的進步斐然,有著不可分的關係吧!”,
“這是自然了!”,
聽聞這話,李憂終究還是沒忍住,隻見他輕咳兩聲,話說道,
“以前的方法,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之所以我們可以在朝堂上理更多的問題,本質上還是禪兒的判斷力,已經準到了一個極為恐怖的地步!”,
“在咱們的朝堂上,沒有人會推諉扯皮,因為在禪兒麵前,蹩腳的推卸責任,是完全可以被一眼看出來的,而憑咱們朝堂上那些家夥的本事,隻要能一起努力,這種效率,確實也在理之中就是了!”,
“不但如此......”,
隻見郭嘉了下,補充說道,
“雖然我並沒有每天跟著上朝,但從今天你們談論的一些容推斷,我們的國庫......已經充盈到了這種程度嗎?”,
“明明我們一直都在打仗來著......”,
“是的!”,
荀彧斬釘截鐵的說道,
“貴霜那邊都已經安定了八九年了,咱們大漢本土的和平時期必然會更久,雖然我們一直在開戰,但要是把戰爭收益也算上,其實這些年,咱們還真攢下了不!”,
“要是在這麽下去個五到十年,估計就算是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我們也能直接平推過去的!”,
“這可真是有些嚇人了!”,
一直未曾開口的賈詡突然說道,
“充沛的軍糧,穩若金湯的後方,我實在是不知道,羅馬到底靠什麽才能贏了!”,
“老天保佑都沒用!”,
李憂出兩個手指,淡定的敲了敲桌子,
“我們做了這麽多準備,為的就是曹公真正攻陷羅馬全境的那一天,而且,我也不覺得,羅馬人會是被老天保佑的一方就是了!”,
“有你在,這種事還用說嗎?”,
郭嘉翻了個白眼道,
“實在不行就派你過去,再用雷劈死幾個羅馬人,老天站在哪一邊也就顯而易見了!”,
“你的,你是把我當驢用啊?!”,
瞪了郭嘉一眼,李憂有些無語的說道,
“就算真的需要這種手段,你不會讓辛格去跑一趟?”,
“再說了,我想曹公也不會想靠著這種手段贏得勝利的,這不是矯,而是他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才對!”,
“那就不需要我們心了!”,
荀攸將羊毫筆輕輕放下,看向賈詡道,
“文和,記得給曹公帶個信過去,就說日耳曼人的軍糧供給,這邊已經幾乎搞定了,讓他安心作戰即可!”,
“還有!”,
“記得捎帶著說一聲,”,
“第二批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也會優先去他那邊為的!”,
......
荀彧關於劉禪現在長到了何種地步的問題,確實讓郭嘉有些難以回答,
一方麵,
郭嘉確實沒有過多的忙於政務之中,他本便是有些憊懶的子,加上他更擅長的地方本來就不是理政務,又有荀彧、龐統這種本來就負責這方麵,也有能力負責這方麵的中流砥柱,所以在政務的參與上,郭嘉並沒有表現的很積極,
而是將更多的時間,都放在了戰略上的研究,
這可不單單是曹一個人的事,在後方,也不可以對戰局缺乏認知和把握,這一點,從李憂他們經常討論前線傳來戰報這一點就能看的出來,
他們需要對前線更加了解,雖然主導權並不在後方,但隻有互相了解,才是信任的基礎,隻有理解對方的戰略,才能更好的配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力往一使!
另一方麵,
郭嘉也確實沒有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劉禪的上,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人們更習慣將目關注在缺陷上,可以是有缺陷的事,也可以是有缺陷的人,但本質上,都是希不好的事能夠變得更好,
但對於一些本來就很優秀的人,卻很有人在意他到底已經優秀到了什麽樣的一個地步,
就像呂布一樣,所有人都知道他現在讀過的書、擁有的學識,肯定已經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地步,但卻並沒有人想要探究這個老學究的學問究竟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步,
因為優秀的人,自然會通過優秀的事來證明自己,他們當然可以對呂布目前的學問如何不做關心,因為等到呂布第二本著作問世之時,答案自然會公之於眾!
劉禪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有人都知道,大漢這位已經監國的主,在能力上甚至完全可以用出類拔萃來形容,但郭嘉也確實不知道,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實際鍛煉,
劉禪在這方麵,有了多大的進步!
隻不過,
就算郭嘉不知道,也沒有著急回答,而是認真聽了荀彧的建議後,在第二天主登上了朝堂,仔仔細細的跟著劉禪上了將近兩個時辰的早朝,隨後才一臉茫然的回到長安城的政務廳中!
“怎麽樣?”,
荀彧自顧自的倒了杯茶,隨後抬起眼瞼,看向郭嘉問道,
“奉孝,今日認真上了次朝,確實有些不太一樣吧?”,
“大有所獲啊!”,
郭嘉點了點頭,輕吸一口氣道,
“我確實沒有想到,兩個時辰竟然能解決這麽多事,尤其是昨天剛剛提出,要對以達西亞人、日耳曼人為首的異族進行戰略支持,今日在朝堂之上,就已經拿出了一個如此的方案,說是讓我瞠目結舌,也沒什麽誇張的分啊!”,
“隻是......正常來說,早朝基本上都是一個時辰,今日在時間上卻增加了整整一倍,這樣的工作量,難道不會有些過嗎?”,
“啊......果然是本不幹活的人會說出來的話啊!”,
龐統翻了個白眼,有些無語的看向郭嘉,
“每天花一個時辰去提出問題,然後用一天的時間想辦法解決,和每天用兩個時辰構思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後私下花量的時間去理細節問題,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省事,應該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吧?”,
“這......”,
郭嘉張了張,隨後有些慚愧的說道,
“原來如此,合著我們以前,竟然是用了更加麻煩的方法嘛!”,
“不過......這也和禪兒本人的進步斐然,有著不可分的關係吧!”,
“這是自然了!”,
聽聞這話,李憂終究還是沒忍住,隻見他輕咳兩聲,話說道,
“以前的方法,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之所以我們可以在朝堂上理更多的問題,本質上還是禪兒的判斷力,已經準到了一個極為恐怖的地步!”,
“在咱們的朝堂上,沒有人會推諉扯皮,因為在禪兒麵前,蹩腳的推卸責任,是完全可以被一眼看出來的,而憑咱們朝堂上那些家夥的本事,隻要能一起努力,這種效率,確實也在理之中就是了!”,
“不但如此......”,
隻見郭嘉了下,補充說道,
“雖然我並沒有每天跟著上朝,但從今天你們談論的一些容推斷,我們的國庫......已經充盈到了這種程度嗎?”,
“明明我們一直都在打仗來著......”,
“是的!”,
荀彧斬釘截鐵的說道,
“貴霜那邊都已經安定了八九年了,咱們大漢本土的和平時期必然會更久,雖然我們一直在開戰,但要是把戰爭收益也算上,其實這些年,咱們還真攢下了不!”,
“要是在這麽下去個五到十年,估計就算是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我們也能直接平推過去的!”,
“這可真是有些嚇人了!”,
一直未曾開口的賈詡突然說道,
“充沛的軍糧,穩若金湯的後方,我實在是不知道,羅馬到底靠什麽才能贏了!”,
“老天保佑都沒用!”,
李憂出兩個手指,淡定的敲了敲桌子,
“我們做了這麽多準備,為的就是曹公真正攻陷羅馬全境的那一天,而且,我也不覺得,羅馬人會是被老天保佑的一方就是了!”,
“有你在,這種事還用說嗎?”,
郭嘉翻了個白眼道,
“實在不行就派你過去,再用雷劈死幾個羅馬人,老天站在哪一邊也就顯而易見了!”,
“你的,你是把我當驢用啊?!”,
瞪了郭嘉一眼,李憂有些無語的說道,
“就算真的需要這種手段,你不會讓辛格去跑一趟?”,
“再說了,我想曹公也不會想靠著這種手段贏得勝利的,這不是矯,而是他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才對!”,
“那就不需要我們心了!”,
荀攸將羊毫筆輕輕放下,看向賈詡道,
“文和,記得給曹公帶個信過去,就說日耳曼人的軍糧供給,這邊已經幾乎搞定了,讓他安心作戰即可!”,
“還有!”,
“記得捎帶著說一聲,”,
“第二批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也會優先去他那邊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