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的真正慷慨,
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加繆
-
暑假接近尾聲,江晴笙這段日子都住在外公家。
外公家中只有一位跟在他邊多年的管家照顧生活起居,樂得清閑自在。
畢竟年紀大了,章知雨和江硯之總是放心不下他,隔三岔五往這兒跑。
次數多了,外公也懶得招呼他們,大門一閉,放話說:
“別天來打擾我清靜了,節假日回來吃頓飯就行,你們忙自己的事去吧。”
章知雨無奈,“爸,我們主要是不放心你,你又不肯跟我們一塊兒住市中心。”
外公是個倔強的老頭,不接茬,像個小孩似的嘟囔:
“你們不用來,讓笙笙和逾白來陪我就行。”
章知雨:“......”
隔輩親是有道理的,章父章正則最的就是外孫和外孫。
兩個孩子從小就跟著他練字學畫畫。
尤其是對江晴笙,總是多慣一些。
江硯之樂呵呵地應岳父的話:“這還不簡單,趕明兒就讓笙笙和逾白一塊兒過來。”
章正則又不樂意了,“可別兩個孩子一起來啊,來一個就行。”
“笙笙和逾白湊一塊兒,能把我這兒吵翻天。”
江硯之哽住:“......話理不。”
回家后趁著江逾白空回來吃晚飯,章知雨在飯桌上問兩個孩子誰想去陪外公。
江逾白疑:“就不能我們倆一塊兒去?”
江晴笙附和,“對啊。”
江硯之啞言,許久后才開口:
“你們自己心里沒點數嗎,外公嫌你倆吵,去一個就行。”
江逾白和江晴笙對視一眼,下一秒就吵了起來。
——“肯定是江逾白(江晴笙)吵!”
兩道聲音同一時間響起。
兩個人放下筷子爭執起來。
章知雨和江硯之見怪不怪,低頭默默吃飯。
江硯之對妻子說:“咱爸的擔心是對的...”
等兩人吵得差不多了,江家食鏈頂端的章知雨拍板決定:
“明天妹妹去外公家,陪外公住段時間。”
江逾白:“憑啥不是我?”
章知雨:“妹妹正好可以去外公那兒畫畫,讓外公指點指點,你又不畫畫。”
江硯之補刀:“而且外公應該更想見妹妹。”
江逾白無語,“......”
-
外公住城郊的花巷,一棟占地面積不大不小的四合院。
這兒通不算便利,巷子里住著的大多是一些退休后安晚年的老人。
周邊有一兩被列文保單位的景點,后續開設了幾家文藝工作室。
司機把江晴笙送到巷子口就停下了。
巷子里的路太窄了,車子開不進。
江晴笙撐一把遮傘,手中提著給外公帶的禮,慢悠悠地走在青石板路上。
手機響起的時候,甚至騰不出手去接。
今天戴的電子手表上顯示來電人是岑淮予。
于是,便把手中的袋子先放在了地上,從包里取出手機來。
電話那頭的岑淮予問:“今晚有空嗎,一起吃飯?”
江晴笙聲音里有淡淡的歉意,“我在外公家,這幾天應該都沒空。”
“好,那空了再約。”
-
外公的小院子被修葺得很漂亮。
很的攀巖植凌霄花做地栽,長勢迅猛,已經攀附在白墻黑瓦之上。
此刻的外公正在院中心打理他那一盆盆蘭花。
“外公!”
江晴笙剛進院子就甜甜喚了一聲。
外公一白綢緞的中式裝,氣神很好。
“笙笙來啦,外公有段時間沒見你了。”
外公臉上始終帶著笑,“最近有沒有練畫啊?”
“外公,我才剛來哎,你就不能換個話題嘛。”
江晴笙從小就被外公寵著慣著,在他面前總是格外的驕橫一些,撒的話對外公最用了。
“好好好。”外公放下手中修剪植被的刀,轉頭對江晴笙說,“里屋有你吃的糕點,快去吧。”
管家王伯在里屋收拾,見到江晴笙后慈的笑笑。
“笙笙許久沒來了,你瞧瞧,你最的素荷齋的桂花糕,你外公一大早就讓我去買了。”
江晴笙甜甜地說一句“謝謝王伯”,拿起就吃。
外公也從院子里進來,見吃得開心,他也高興。
旁邊的茶是王伯一大早剛燙的,熱茶也已經續上了。
外公給倒了一小杯,“喝點茶,解解膩。”
上好的白毫銀針,是江硯之前些日子拿來的。
江晴笙不喜茶,抿了一口就皺眉,“有點苦。”
外公和王伯對視一笑,“咱笙笙喝茶是吧,可惜了,這附近沒茶店。”
-
吃了午飯后,江晴笙跟著章正則去書房畫畫。
書房前幾日剛被整理過,幾幅從未見過的畫作被攤在偌大的桌面上。
江晴笙湊近些,仔細端詳。
是一幅未完的春杏圖。
濃墨從紙張的左側向上方延,花朵則是以淡墨點綴而。
筆調上的變化很多,未上,也未印章,右下角只有一個行書的“孟”字。
周圍的其他幾幅也是如此。
江晴笙不免好奇問道:“外公,這是誰的畫呀?”
“我以前的學生年輕時的舊稿,前些日子被王伯整理出來的。”
江晴笙拿起畫作看了又看,忍不住贊嘆:
“畫的太好了,但是只完了一半呀,好可惜。”
外公眼底的悵然被逐漸放大,聲音虛浮在回憶之中:
“是啊,太可惜了,是我見過最有靈氣的孩子。是人非,現在都不在世上了。”
江晴笙心了一拍。
發問:“是不是您之前提到的孟南汐?高中的時候,我有一次來花巷,正好上兒子過來探您。”
說完這話后,突然發現——
宿命在這一刻,有了象化的意義。
在過去的記憶里兜圈子,彎彎繞繞地找尋,只為找到一點有關于他的聯系。
江晴笙這人有個病,從不把不相干的人放腦子里。
外公這兒來客很,但一個都不記得。
這會兒外公收起畫,有些驚訝。
“你還記得?”
“嗯,有點印象。”
又補充:“兒子,和我在同個大學,同個社團,我們認識。”
外公幫鋪開紙,又將鎮紙撥至兩邊。
“哦是嗎?那倒是很有緣。”
他看著江晴笙運筆,繼續慨:“那孩子也是可憐人,母親早逝,父親不作為。”
聽著這些,江晴笙心浮起來。
外公出聲點撥,“笙笙,退步了啊。”
江晴笙知道外公不會批評自己,沖他調皮一笑,“知道啦,我這幾天多練練。”
紙上的墨水被一點點細致勾勒出來,注意力不集中,過了會兒又問:
“外公,你這桌上孟南汐老師的畫作能不能給我一幅?”
外公詫異,“你要這個做什麼?”
“我想拿一幅給岑淮予。”轉而又補充,“就是兒子。”
外公笑了,更詫異了,“難為你這麼熱心腸,拿一幅去吧。”
“謝謝外公!”
在外公的書房里靜下心畫了一下午的畫,等到王伯來喊吃飯時,外面已經下起了雨。
看著廊外淅瀝的雨滴,不知怎的,江晴笙想起了高二那次在外公家遇見岑淮予的場景。
云籠罩的灰暗天,他置在雨幕之中。
他好像,一直在雨季。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
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加繆
-
暑假接近尾聲,江晴笙這段日子都住在外公家。
外公家中只有一位跟在他邊多年的管家照顧生活起居,樂得清閑自在。
畢竟年紀大了,章知雨和江硯之總是放心不下他,隔三岔五往這兒跑。
次數多了,外公也懶得招呼他們,大門一閉,放話說:
“別天來打擾我清靜了,節假日回來吃頓飯就行,你們忙自己的事去吧。”
章知雨無奈,“爸,我們主要是不放心你,你又不肯跟我們一塊兒住市中心。”
外公是個倔強的老頭,不接茬,像個小孩似的嘟囔:
“你們不用來,讓笙笙和逾白來陪我就行。”
章知雨:“......”
隔輩親是有道理的,章父章正則最的就是外孫和外孫。
兩個孩子從小就跟著他練字學畫畫。
尤其是對江晴笙,總是多慣一些。
江硯之樂呵呵地應岳父的話:“這還不簡單,趕明兒就讓笙笙和逾白一塊兒過來。”
章正則又不樂意了,“可別兩個孩子一起來啊,來一個就行。”
“笙笙和逾白湊一塊兒,能把我這兒吵翻天。”
江硯之哽住:“......話理不。”
回家后趁著江逾白空回來吃晚飯,章知雨在飯桌上問兩個孩子誰想去陪外公。
江逾白疑:“就不能我們倆一塊兒去?”
江晴笙附和,“對啊。”
江硯之啞言,許久后才開口:
“你們自己心里沒點數嗎,外公嫌你倆吵,去一個就行。”
江逾白和江晴笙對視一眼,下一秒就吵了起來。
——“肯定是江逾白(江晴笙)吵!”
兩道聲音同一時間響起。
兩個人放下筷子爭執起來。
章知雨和江硯之見怪不怪,低頭默默吃飯。
江硯之對妻子說:“咱爸的擔心是對的...”
等兩人吵得差不多了,江家食鏈頂端的章知雨拍板決定:
“明天妹妹去外公家,陪外公住段時間。”
江逾白:“憑啥不是我?”
章知雨:“妹妹正好可以去外公那兒畫畫,讓外公指點指點,你又不畫畫。”
江硯之補刀:“而且外公應該更想見妹妹。”
江逾白無語,“......”
-
外公住城郊的花巷,一棟占地面積不大不小的四合院。
這兒通不算便利,巷子里住著的大多是一些退休后安晚年的老人。
周邊有一兩被列文保單位的景點,后續開設了幾家文藝工作室。
司機把江晴笙送到巷子口就停下了。
巷子里的路太窄了,車子開不進。
江晴笙撐一把遮傘,手中提著給外公帶的禮,慢悠悠地走在青石板路上。
手機響起的時候,甚至騰不出手去接。
今天戴的電子手表上顯示來電人是岑淮予。
于是,便把手中的袋子先放在了地上,從包里取出手機來。
電話那頭的岑淮予問:“今晚有空嗎,一起吃飯?”
江晴笙聲音里有淡淡的歉意,“我在外公家,這幾天應該都沒空。”
“好,那空了再約。”
-
外公的小院子被修葺得很漂亮。
很的攀巖植凌霄花做地栽,長勢迅猛,已經攀附在白墻黑瓦之上。
此刻的外公正在院中心打理他那一盆盆蘭花。
“外公!”
江晴笙剛進院子就甜甜喚了一聲。
外公一白綢緞的中式裝,氣神很好。
“笙笙來啦,外公有段時間沒見你了。”
外公臉上始終帶著笑,“最近有沒有練畫啊?”
“外公,我才剛來哎,你就不能換個話題嘛。”
江晴笙從小就被外公寵著慣著,在他面前總是格外的驕橫一些,撒的話對外公最用了。
“好好好。”外公放下手中修剪植被的刀,轉頭對江晴笙說,“里屋有你吃的糕點,快去吧。”
管家王伯在里屋收拾,見到江晴笙后慈的笑笑。
“笙笙許久沒來了,你瞧瞧,你最的素荷齋的桂花糕,你外公一大早就讓我去買了。”
江晴笙甜甜地說一句“謝謝王伯”,拿起就吃。
外公也從院子里進來,見吃得開心,他也高興。
旁邊的茶是王伯一大早剛燙的,熱茶也已經續上了。
外公給倒了一小杯,“喝點茶,解解膩。”
上好的白毫銀針,是江硯之前些日子拿來的。
江晴笙不喜茶,抿了一口就皺眉,“有點苦。”
外公和王伯對視一笑,“咱笙笙喝茶是吧,可惜了,這附近沒茶店。”
-
吃了午飯后,江晴笙跟著章正則去書房畫畫。
書房前幾日剛被整理過,幾幅從未見過的畫作被攤在偌大的桌面上。
江晴笙湊近些,仔細端詳。
是一幅未完的春杏圖。
濃墨從紙張的左側向上方延,花朵則是以淡墨點綴而。
筆調上的變化很多,未上,也未印章,右下角只有一個行書的“孟”字。
周圍的其他幾幅也是如此。
江晴笙不免好奇問道:“外公,這是誰的畫呀?”
“我以前的學生年輕時的舊稿,前些日子被王伯整理出來的。”
江晴笙拿起畫作看了又看,忍不住贊嘆:
“畫的太好了,但是只完了一半呀,好可惜。”
外公眼底的悵然被逐漸放大,聲音虛浮在回憶之中:
“是啊,太可惜了,是我見過最有靈氣的孩子。是人非,現在都不在世上了。”
江晴笙心了一拍。
發問:“是不是您之前提到的孟南汐?高中的時候,我有一次來花巷,正好上兒子過來探您。”
說完這話后,突然發現——
宿命在這一刻,有了象化的意義。
在過去的記憶里兜圈子,彎彎繞繞地找尋,只為找到一點有關于他的聯系。
江晴笙這人有個病,從不把不相干的人放腦子里。
外公這兒來客很,但一個都不記得。
這會兒外公收起畫,有些驚訝。
“你還記得?”
“嗯,有點印象。”
又補充:“兒子,和我在同個大學,同個社團,我們認識。”
外公幫鋪開紙,又將鎮紙撥至兩邊。
“哦是嗎?那倒是很有緣。”
他看著江晴笙運筆,繼續慨:“那孩子也是可憐人,母親早逝,父親不作為。”
聽著這些,江晴笙心浮起來。
外公出聲點撥,“笙笙,退步了啊。”
江晴笙知道外公不會批評自己,沖他調皮一笑,“知道啦,我這幾天多練練。”
紙上的墨水被一點點細致勾勒出來,注意力不集中,過了會兒又問:
“外公,你這桌上孟南汐老師的畫作能不能給我一幅?”
外公詫異,“你要這個做什麼?”
“我想拿一幅給岑淮予。”轉而又補充,“就是兒子。”
外公笑了,更詫異了,“難為你這麼熱心腸,拿一幅去吧。”
“謝謝外公!”
在外公的書房里靜下心畫了一下午的畫,等到王伯來喊吃飯時,外面已經下起了雨。
看著廊外淅瀝的雨滴,不知怎的,江晴笙想起了高二那次在外公家遇見岑淮予的場景。
云籠罩的灰暗天,他置在雨幕之中。
他好像,一直在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