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天元年/明治元年(1865),11月1日,夜——
秦津藩,大津,伊東邸,“伊東塾”——
秋風蕭瑟。
窗外的夜風“呼”、“呼”地吹颳著,產出令人頭皮發麻的尖銳聲響。
藤堂平助翻著面前的《大日本史》,一邊複習上次的功課,一邊等待伊東甲子太郎的到來。
不知不覺間,他已在“伊東塾”上了兩個多月的課。
久違地淌洋在學問的海洋之中,使他覺無比充實,長期以來積在其肩上的種種力,隨之消散不。
回想過去倆月在“伊東塾”求學的點點滴滴,藤堂平助由衷地慨著:能來聆聽師傅的教誨,真是太好了!
伊東甲子太郎的學問之高,遠非他所能比擬。
儘管他早就把《大日本史》翻閱了不知多遍,但在聆聽伊東甲子太郎的悉心教導後,他又有了不全新的悟。
誠然,能來“伊東塾”上課,使他倍幸運。
可是……不知怎的,從加“伊東塾”的第一天起,就始終有一種難以言說的不祥預盤踞在其心頭……
首先讓他覺不對勁的,是伊東甲子太郎的政治立場。
在上課時,伊東甲子太郎總會有意無意宣揚“扶持朝廷”的理念。
扶持朝廷——這並非什麼錯誤的、不可言說的思想。
事實上,不論是“佐幕陣營”和“尊攘陣營”,都是支援朝廷的。
敬仰朝廷的佐幕領袖大有人在,會津藩藩主松平容保便是絕佳的典型。
對兩大陣營而言,“扶持朝廷”是無可爭議的大義、道德高地,絕不會輕易假手予人。
“佐幕陣營”和“尊攘陣營”在朝廷方面的分歧,主要就出在“幕府與朝廷,孰輕孰重”。
後者主張“王政復古”,打幕府,使朝廷重掌治國大權,一如千年前的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而前者則要求延續“政則幕府,祭則朝廷”的傳統。
實不相瞞,如果是在從前,藤堂平助的思想是傾向於“尊攘陣營”的。
傳統儒學教育的影響,伊東甲子太郎一直都對朝廷抱以極大的同。
早在他仍是伊東道場的主人時,他就沒向館弟子們宣揚“扶持朝廷”的思想。
耳濡目染之下,藤堂平助的政治思想也向伊東甲子太郎看齊,逐漸傾向於“幕府,壞!朝廷,好!”。
尤其是在見多了幕府的種種荒唐事兒後,他更是覺得實現“王政復古”,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然而,現如今,他的想法完全變了。
幕府依舊是那個荒唐的、無能的幕府。
可在這棵朽樹的樹心中,竟生出一棵全新的、更加茁壯的參天大樹!
跟隨青登南征北戰的這段時,是藤堂平助此生最絢爛、最引以為豪的輝歲月!
實現王政復古,是否真能使四海昇平,藤堂平助不得而知,畢竟天皇掌權都已經是千年前的事了。
但青登治理下的京畿是如何恢復安定的,他卻是明明白白地看在眼裡!
因此,他現在發自心地覺得:天皇繼續當個“人偶”就好,朝廷繼續當個“擺設”便行,只要有橘先生在,這破敗的天下總會重新煥發活力!
實不相瞞,他不止一次地暗想著:要是德川家茂永遠不會醒來就好了!這般一來,橘先生就能永遠掌控幕府!
或者更進一步……廢黜德川家族,建立一個全新的武家政權……
這種想法實在太驚人了,哪怕是在心裡暗想,也令他直冒冷汗。
所以,每當相關念頭從其腦海中浮現,他都會連打數個冷,趕忙岔開思路,不敢多想。
伊東甲子太郎崇仰朝廷、尊敬皇室,藤堂平助對此心知肚明,他在課堂裡宣揚“王道”,並無出奇之。
可是……可是……他總覺對方在課堂裡宣揚“王道”的次數,似乎太過頻繁了,頻繁得有些刻意了……
“伊東塾”的另一項使藤堂平助倍不對勁兒的地方,便是他的同窗們。
這絕對是伊東甲子太郎的有意為之,來“伊東塾”上課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跟他有著的關係。
鈴木三樹三郎、筱原泰之進、服部武雄……要麼是跟伊東甲子太郎沾親帶故,要麼就是伊東甲子太郎的鐵桿擁躉、親弟子。
藤堂平助便屬於“親弟子”的範疇。
每當看著這些悉的面龐,藤堂平助的心裡就直犯嘀咕。
伊東甲子太郎口口聲聲說要向大眾傳播知識,可他實際召集來的學生,全都是他的親信……
本著對伊東甲子太郎的絕對信任,藤堂平助總會這般暗忖:
——應該只是師傅的力有限,沒法照顧太多人,只能優先顧及跟他親近的人。
除了上述兩項問題之外,還有一件使藤堂平助倍苦惱的事。
不過,此事便跟“伊東塾”無關了,而是每逢“伊東塾”開課時都必定會來,從不缺席的齋藤一了。
想到這兒,藤堂平助不由自主地斜過眼珠,瞧旁的齋藤一。
但見齋藤一正認真閱讀桌案上的書籍。
雖然藤堂平助很小心謹慎,但他的這點小作,本瞞不過敏銳的齋藤一。
“平助,有事兒嗎?”
齋藤一說著側過腦袋,朝藤堂平助投去。
“沒、沒什麼事,就只是想問問你,最近過得好嗎?”
“我過得很好,無事一輕。”
“啊,這、這樣啊……那你最近有讀什麼書嗎?”
“司馬遷的《史記》。”
“噢,《史記》好啊,司馬遷是不世出的文學大家,能把歷史寫得像小說一樣彩,我當初看《史記》時看得罷不能,連覺都忘記睡了。”
“嗯。”
“……”
“……”
尷尬的氛圍彌散開來……
藤堂平助張了張,還想說些什麼,可實在不出話題了,只能長嘆一聲,憾作罷。
擔憂齋藤一的人,可不止有他。
近來大家——特別是“試衛館派”的夥伴們——都為齋藤一傷了腦筋。
據藤堂平助所知,自那起不愉快的“隊會”後,齋藤一又多次找上青登,執拗地勸說青登,希青登能夠採納他的“讓和宮歸還神”的意見。
眾人對此大不解。
有人說齋藤一是恃寵而驕,仗著青登對他的偏,無所顧慮地屢次冒犯青登。
也有人說齋藤一是“魏徵再世”,直言不諱,並不因青登的強勢而退。
總而言之,說什麼的都有。
儘管看法不一,但眾人對齋藤一的此等行徑的評價,都是一致的:他幹得太出格了!
青登與“試衛館派”的誼之深,自不必多言。
再深厚的、再牢靠的關係,在“權力”面前總是脆弱的。
“試衛館派”的大夥兒都不是蠢人,都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在私底下,在無關要的小事上,他們大可如往常那般毫無邊界地跟青登嬉笑打鬧。
可在公眾場合,在涉關家國命運的大事上,他們就必須要認清自與青登的地位差距!
只要他們一日在新選組,就一日得在青登面前恪守臣禮——這一點是絕不容搖的。
一直以來,“試衛館派”的大夥兒做得很好,從未乾過出格之事。
縱使是腦袋不靈的原田左之助,也在這一問題上保持著極高的敏度。
直至此次……齋藤一的“豬突猛進”,破壞了這份應有的默契。
齋藤一的屢次犯上,已然是侵犯了青登的權威——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大忌中的大忌!
換做是多疑的、殘暴的君主,只怕早就下令死齋藤一了。
儘管齋藤一的沉默寡言的個很不討喜,但他那靠譜的、從不掉鏈子的行事作風一直飽好評,新選組裡有不人過他的幫助,所以他的人緣向來不錯。
為了“保住”齋藤一,以防他與青登的關係進一步地惡化,眾人各施其能。
永倉新八、原田左之助等人拉青登去喝酒,藉機給齋藤一說好話。
佐那子和阿舞則是很努力地給青登吹“枕邊風”。
眾人真的盡力了,只可惜……齋藤一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抒己見”,徹底耗青登的耐心。
事發展到這個地步,縱使有眾人的鼎力相護,也無濟於事了。
那起“隊會”結束後沒多久,青登就解除了三番隊的“駐守京都”的職責,改調永倉新八的二番隊進京。
齋藤一被調回大津,賦閒在家,直至今日。
正因如此,他才能從不缺席“伊東塾”的課程。
僅僅只是遭冷落,而非大刑伺候,這無疑已是青登的格外開恩。
但是,在瞧見昔日親無間的一對好朋友、好搭檔,今日竟惡化至斯,還是令人不勝唏噓。
京都尚未恢復安寧,卻突然調離三番隊……如此不尋常的景象,自然是不可能瞞過世人的眼睛。
外界——尤其是跟青登的各個勢力——敏銳地注意到這番變化,紛紛做出有端猜想,懷疑新選組部發生了什麼見不得的權力鬥爭。
一時間,塵上甚囂。
厭惡青登的人,幸災樂禍。
戴青登的人,憂心忡忡。
因為是“伊東塾”的同窗,所以藤堂平助為近期最常跟齋藤一接的人之一。
於是乎,在一種特殊的“使命”的驅使下,他沒試著勸說齋藤一,試圖彌合對方與青登的關係。
然而,齋藤一似乎是與青登槓上了!就是要堅持己見!就是不願向青登低頭!
如此,藤堂平助也沒主意了……
想到這兒,他又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時,走廊方向傳來由遠及近的足音。
藤堂平助對伊東甲子太郎的絡,早就到了“可憑足音辨人”的程度。
因此,他一聽就知是他敬的師傅來了。
他下意識地直腰桿,摒棄腦海中的雜念,準備全神貫注地上課聽講。
然而,卻在這時,他後知後覺地注意到:眼下正靠近“伊東塾”的腳步聲,足有兩道!
除伊東甲子太郎之外的另外一人的足音……對藤堂平助而言,同樣非常悉!
未等他想起對方是誰,便聽“譁”的一聲響——伊東甲子太郎推開門扉,不不慢地走房。
他的後,跟著一位形魁梧的武士。
藤堂平助滿面錯愕地張大,不由自主地連眨眼睛,像是要確認自己的視界是否有出問題:
“咦?近、近藤局長?”
這位跟隨伊東甲子太郎一起進“伊東塾”的壯漢,並非旁人,正是近藤勇。
近藤勇的突然出現,使房眾人都吃了一驚。
饒是表很的齋藤一,此刻也罕見地出訝異的表。
伊東甲子太郎和近藤勇無視眾人的反應,自顧自地並肩坐於主座上。
但見伊東甲子太郎抬頭,頰間現出見的肅穆神。
“諸位,請聽我說。”
一束束目自覺地集中在伊東甲子太郎的上,靜候其後續的發言。
“我問你們,你們還能忍嗎?”
清亮又不失中氣的聲音,傳遍全場。
“橘青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為了實現其個人的野心,竟擅立無辜的和宮殿下為帝!”
“此等卑劣的行徑,我實在是無法茍同!”
“我不能再忍他的倒行逆施!”
“因此,我決定了!我要離新選組!我要組建一個全新的組織!憑我自己的理念來治國、平天下!”
伊東甲子太郎之後說了什麼,藤堂平助已完全聽不清了。
這一會兒,他覺自己似乎置於深海之中,層層水幕包裹著他,外界的一切聲響盡皆遠離,什麼都聽不清。
只能依稀聽出伊東甲子太郎似乎是在陳述青登的“罪行”、詮釋他自己所要追求的理想是多麼多麼偉大。
等他稍稍回過神時,便見伊東甲子太郎向著前方、向著房眾人出右手,掌心朝上,五指朝上……如此作,彷彿是要把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攥在手裡。
“在座的諸位都是我心挑選出來的俊傑。”
“你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備以一當百的才能。”
“我在此誠心邀請諸位!跟隨我吧!支援我吧!隨我一起創造一個理想的天下!”
伊東甲子太郎說完了。
霎時,落針可聞的寂靜籠罩全場。
包括藤堂平助在的絕大部分人都傻眼了,無不被這出乎意料的“反叛宣言”給駭得目瞪口呆。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很是淡定,連眉頭都沒一下,似乎他們早就有所預料。
在這一片死寂之中,最先產出聲音以打破死寂的人,是藤堂平助。
“師、師傅,你究竟在幹什麼?”
因為緒激,所以他的不住地抖,連帶著聲線也在發。
“據《新選組法度》,你這樣的行徑,可是要被死的!”
此時此刻,伊東甲子太郎的周因缺亮而格外昏暗,濃重的影巧妙地藏起他的面容。
從藤堂平助的視角看過去,他只能瞧見兩片猩紅的,正像罌粟的花瓣一樣微微搖擺:
“平助,事到如今,就別說什麼《新選組法度》了。”
“《老子》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我已下定決心,誓要與橘青登拼個高下,豈會畏怯區區法度?”
藤堂平助一窒。
這時,一道洪亮的嗓音乍然響起:
“我支援伊東老師!”
說話者是服部武雄。
他一邊高喊,一邊騰地站起。
洪鐘般的嗓音,再搭上這副鐵塔般的軀,散發出非同小可的迫。
他乃伊東甲子太郎的鐵桿擁躉,同時也是新選組數得著的武道高手,通、劍與槍。
因為行事低調,所以他的名氣不算高,然其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新選組部有不人盛傳其武道功力已然達到“隊長級”的水平。
繼服部武雄之後,又一人站起來——伊東甲子太郎的親弟弟,鈴木三樹三郎——他一邊環視全場,一邊朗聲喊道:
“我也支援伊東老師!橘青登不過一武夫耳!伊東老師才是那個能使天下重歸正軌的領袖!”
有了這倆人的帶頭,彷彿火星落乾草堆中,眨眼間就燃起大火!
“伊東老師,在下筱原泰之進願為您效犬馬之勞!”
“我也早就看橘青登不爽了!平日裡總擺出一副‘天下人’的架勢,他以為他是誰啊?織田信長嗎?臣秀吉嗎?憑什麼頤指氣使?”
“與其唯橘青登馬首是瞻,還是為伊東老師效勞更來得自在!”
房愈發嘈雜……越來越多人站起,加進對橘青登的聲討,加進這陡然立的“伊東派”。
藤堂平助呆呆地注視這一切,觀察這一切。
這一瞬間,他想明白了許多事。
為什麼伊東甲子太郎要創辦“伊東塾”。
為什麼“伊東塾”的員全都是伊東甲子太郎的親信。
原來……都是在為反叛橘青登做準備!
正當藤堂平助的全副心被洪水般的憤怒、悲愴所淹沒的這一檔兒,新的、令他幾近崩潰的一幕發生了——只見其旁的齋藤一無聲地站起來。
藤堂平助怔怔地瞪著齋藤一……剎那間,他的面部表被強烈的不敢置信所支配!
“齋藤兄……你……!連你也要背叛橘先生嗎?!”
語畢的瞬間,藤堂平助無法再抑自己的,雙目瞪至極限,兩隻眼角彷彿都快撕裂了,
截至今夜之前,甭管齋藤一和青登鬧得有多麼不愉快,甭管他們又發了多麼激烈的衝突,藤堂平助都從未想過齋藤一會背叛青登!
齋藤兄可是橘先生最早的同伴啊……他們怎麼可能會決裂呢?!
齋藤一看也不看藤堂平助,淡淡道:
“平助,我並不憎恨橘先生。”
“只是……近來發生的一系列事端,使我意識到我與橘先生並非一路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及早分別,對誰都好。”
藤堂平助說不出話了……不知是因憤慨而失聲,還是對齋藤一太過失,以致於連半個字詞都不願多講。
不一會兒,在座的24名學生,已有23人站起,僅剩一人仍坐在原地。
伊東甲子太郎沉下眼皮,直勾勾地看向因久久不願起,而在人群中“凹”下一大塊,顯得格外矚目的藤堂平助。
“平助,你不願站在我這一邊嗎?”
藤堂平助沉默片刻,旋即揚起視線,同伊東甲子太郎展開針鋒相對的、毫不退讓的對視。
“師傅,如果是在對抗‘西國同盟’的戰場上,我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你的邊!與你並肩作戰!至死方休!”
“可是!背叛橘先生……唯獨這一件事,請恕我無法相從!”
伊東甲子太郎輕蹙眉頭:
“平助,我收你為徒的時間,遠遠超過你結識橘青登的時間。”
“前者的份量,難道還敵不過後者嗎?”
藤堂平助厲聲呵斥道:
“師傅,這跟什麼時間長短,毫無關係!這隻關乎我自己的大義!”
伊東甲子太郎像是聽見稽的笑話,噗嗤一笑。
“‘大義’?愚忠於橘青登,就是你的‘大義’嗎?”
“不。我的‘大義’才不是這種小家子氣的玩意兒。”
出乎意料的答覆,使伊東甲子太郎愣了一愣。
藤堂平助正腰桿,音調隨之拔高,擲地有聲:
“師傅,我並不懷疑你的才能。”
“如果是你的話,或許真能治國、平天下。”
“但是,跟你相比,我更願相信橘先生!”
“我由衷地堅信著,假使這世上只有一人能廓清寰宇,那也只能是橘先生!”
“哪怕是要豁出我這條命,我也要全心全意地輔佐橘先生,助他王!”
“這就是……我的大義!”
聞聽此言,伊東甲子太郎立時變了臉。
藤堂平助方才的壯語,歸總起來就一句話——你不如橘青登。
此等評價,似乎令伊東甲子太郎無法忍!
*******
*******
轉眼間,又到月初啦!手頭有月票的書友,請務必投票給本書哇!(流淚豹豹頭.jpg)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匡天元年/明治元年(1865),11月1日,夜——
秦津藩,大津,伊東邸,“伊東塾”——
秋風蕭瑟。
窗外的夜風“呼”、“呼”地吹颳著,產出令人頭皮發麻的尖銳聲響。
藤堂平助翻著面前的《大日本史》,一邊複習上次的功課,一邊等待伊東甲子太郎的到來。
不知不覺間,他已在“伊東塾”上了兩個多月的課。
久違地淌洋在學問的海洋之中,使他覺無比充實,長期以來積在其肩上的種種力,隨之消散不。
回想過去倆月在“伊東塾”求學的點點滴滴,藤堂平助由衷地慨著:能來聆聽師傅的教誨,真是太好了!
伊東甲子太郎的學問之高,遠非他所能比擬。
儘管他早就把《大日本史》翻閱了不知多遍,但在聆聽伊東甲子太郎的悉心教導後,他又有了不全新的悟。
誠然,能來“伊東塾”上課,使他倍幸運。
可是……不知怎的,從加“伊東塾”的第一天起,就始終有一種難以言說的不祥預盤踞在其心頭……
首先讓他覺不對勁的,是伊東甲子太郎的政治立場。
在上課時,伊東甲子太郎總會有意無意宣揚“扶持朝廷”的理念。
扶持朝廷——這並非什麼錯誤的、不可言說的思想。
事實上,不論是“佐幕陣營”和“尊攘陣營”,都是支援朝廷的。
敬仰朝廷的佐幕領袖大有人在,會津藩藩主松平容保便是絕佳的典型。
對兩大陣營而言,“扶持朝廷”是無可爭議的大義、道德高地,絕不會輕易假手予人。
“佐幕陣營”和“尊攘陣營”在朝廷方面的分歧,主要就出在“幕府與朝廷,孰輕孰重”。
後者主張“王政復古”,打幕府,使朝廷重掌治國大權,一如千年前的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而前者則要求延續“政則幕府,祭則朝廷”的傳統。
實不相瞞,如果是在從前,藤堂平助的思想是傾向於“尊攘陣營”的。
傳統儒學教育的影響,伊東甲子太郎一直都對朝廷抱以極大的同。
早在他仍是伊東道場的主人時,他就沒向館弟子們宣揚“扶持朝廷”的思想。
耳濡目染之下,藤堂平助的政治思想也向伊東甲子太郎看齊,逐漸傾向於“幕府,壞!朝廷,好!”。
尤其是在見多了幕府的種種荒唐事兒後,他更是覺得實現“王政復古”,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然而,現如今,他的想法完全變了。
幕府依舊是那個荒唐的、無能的幕府。
可在這棵朽樹的樹心中,竟生出一棵全新的、更加茁壯的參天大樹!
跟隨青登南征北戰的這段時,是藤堂平助此生最絢爛、最引以為豪的輝歲月!
實現王政復古,是否真能使四海昇平,藤堂平助不得而知,畢竟天皇掌權都已經是千年前的事了。
但青登治理下的京畿是如何恢復安定的,他卻是明明白白地看在眼裡!
因此,他現在發自心地覺得:天皇繼續當個“人偶”就好,朝廷繼續當個“擺設”便行,只要有橘先生在,這破敗的天下總會重新煥發活力!
實不相瞞,他不止一次地暗想著:要是德川家茂永遠不會醒來就好了!這般一來,橘先生就能永遠掌控幕府!
或者更進一步……廢黜德川家族,建立一個全新的武家政權……
這種想法實在太驚人了,哪怕是在心裡暗想,也令他直冒冷汗。
所以,每當相關念頭從其腦海中浮現,他都會連打數個冷,趕忙岔開思路,不敢多想。
伊東甲子太郎崇仰朝廷、尊敬皇室,藤堂平助對此心知肚明,他在課堂裡宣揚“王道”,並無出奇之。
可是……可是……他總覺對方在課堂裡宣揚“王道”的次數,似乎太過頻繁了,頻繁得有些刻意了……
“伊東塾”的另一項使藤堂平助倍不對勁兒的地方,便是他的同窗們。
這絕對是伊東甲子太郎的有意為之,來“伊東塾”上課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跟他有著的關係。
鈴木三樹三郎、筱原泰之進、服部武雄……要麼是跟伊東甲子太郎沾親帶故,要麼就是伊東甲子太郎的鐵桿擁躉、親弟子。
藤堂平助便屬於“親弟子”的範疇。
每當看著這些悉的面龐,藤堂平助的心裡就直犯嘀咕。
伊東甲子太郎口口聲聲說要向大眾傳播知識,可他實際召集來的學生,全都是他的親信……
本著對伊東甲子太郎的絕對信任,藤堂平助總會這般暗忖:
——應該只是師傅的力有限,沒法照顧太多人,只能優先顧及跟他親近的人。
除了上述兩項問題之外,還有一件使藤堂平助倍苦惱的事。
不過,此事便跟“伊東塾”無關了,而是每逢“伊東塾”開課時都必定會來,從不缺席的齋藤一了。
想到這兒,藤堂平助不由自主地斜過眼珠,瞧旁的齋藤一。
但見齋藤一正認真閱讀桌案上的書籍。
雖然藤堂平助很小心謹慎,但他的這點小作,本瞞不過敏銳的齋藤一。
“平助,有事兒嗎?”
齋藤一說著側過腦袋,朝藤堂平助投去。
“沒、沒什麼事,就只是想問問你,最近過得好嗎?”
“我過得很好,無事一輕。”
“啊,這、這樣啊……那你最近有讀什麼書嗎?”
“司馬遷的《史記》。”
“噢,《史記》好啊,司馬遷是不世出的文學大家,能把歷史寫得像小說一樣彩,我當初看《史記》時看得罷不能,連覺都忘記睡了。”
“嗯。”
“……”
“……”
尷尬的氛圍彌散開來……
藤堂平助張了張,還想說些什麼,可實在不出話題了,只能長嘆一聲,憾作罷。
擔憂齋藤一的人,可不止有他。
近來大家——特別是“試衛館派”的夥伴們——都為齋藤一傷了腦筋。
據藤堂平助所知,自那起不愉快的“隊會”後,齋藤一又多次找上青登,執拗地勸說青登,希青登能夠採納他的“讓和宮歸還神”的意見。
眾人對此大不解。
有人說齋藤一是恃寵而驕,仗著青登對他的偏,無所顧慮地屢次冒犯青登。
也有人說齋藤一是“魏徵再世”,直言不諱,並不因青登的強勢而退。
總而言之,說什麼的都有。
儘管看法不一,但眾人對齋藤一的此等行徑的評價,都是一致的:他幹得太出格了!
青登與“試衛館派”的誼之深,自不必多言。
再深厚的、再牢靠的關係,在“權力”面前總是脆弱的。
“試衛館派”的大夥兒都不是蠢人,都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在私底下,在無關要的小事上,他們大可如往常那般毫無邊界地跟青登嬉笑打鬧。
可在公眾場合,在涉關家國命運的大事上,他們就必須要認清自與青登的地位差距!
只要他們一日在新選組,就一日得在青登面前恪守臣禮——這一點是絕不容搖的。
一直以來,“試衛館派”的大夥兒做得很好,從未乾過出格之事。
縱使是腦袋不靈的原田左之助,也在這一問題上保持著極高的敏度。
直至此次……齋藤一的“豬突猛進”,破壞了這份應有的默契。
齋藤一的屢次犯上,已然是侵犯了青登的權威——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大忌中的大忌!
換做是多疑的、殘暴的君主,只怕早就下令死齋藤一了。
儘管齋藤一的沉默寡言的個很不討喜,但他那靠譜的、從不掉鏈子的行事作風一直飽好評,新選組裡有不人過他的幫助,所以他的人緣向來不錯。
為了“保住”齋藤一,以防他與青登的關係進一步地惡化,眾人各施其能。
永倉新八、原田左之助等人拉青登去喝酒,藉機給齋藤一說好話。
佐那子和阿舞則是很努力地給青登吹“枕邊風”。
眾人真的盡力了,只可惜……齋藤一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抒己見”,徹底耗青登的耐心。
事發展到這個地步,縱使有眾人的鼎力相護,也無濟於事了。
那起“隊會”結束後沒多久,青登就解除了三番隊的“駐守京都”的職責,改調永倉新八的二番隊進京。
齋藤一被調回大津,賦閒在家,直至今日。
正因如此,他才能從不缺席“伊東塾”的課程。
僅僅只是遭冷落,而非大刑伺候,這無疑已是青登的格外開恩。
但是,在瞧見昔日親無間的一對好朋友、好搭檔,今日竟惡化至斯,還是令人不勝唏噓。
京都尚未恢復安寧,卻突然調離三番隊……如此不尋常的景象,自然是不可能瞞過世人的眼睛。
外界——尤其是跟青登的各個勢力——敏銳地注意到這番變化,紛紛做出有端猜想,懷疑新選組部發生了什麼見不得的權力鬥爭。
一時間,塵上甚囂。
厭惡青登的人,幸災樂禍。
戴青登的人,憂心忡忡。
因為是“伊東塾”的同窗,所以藤堂平助為近期最常跟齋藤一接的人之一。
於是乎,在一種特殊的“使命”的驅使下,他沒試著勸說齋藤一,試圖彌合對方與青登的關係。
然而,齋藤一似乎是與青登槓上了!就是要堅持己見!就是不願向青登低頭!
如此,藤堂平助也沒主意了……
想到這兒,他又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時,走廊方向傳來由遠及近的足音。
藤堂平助對伊東甲子太郎的絡,早就到了“可憑足音辨人”的程度。
因此,他一聽就知是他敬的師傅來了。
他下意識地直腰桿,摒棄腦海中的雜念,準備全神貫注地上課聽講。
然而,卻在這時,他後知後覺地注意到:眼下正靠近“伊東塾”的腳步聲,足有兩道!
除伊東甲子太郎之外的另外一人的足音……對藤堂平助而言,同樣非常悉!
未等他想起對方是誰,便聽“譁”的一聲響——伊東甲子太郎推開門扉,不不慢地走房。
他的後,跟著一位形魁梧的武士。
藤堂平助滿面錯愕地張大,不由自主地連眨眼睛,像是要確認自己的視界是否有出問題:
“咦?近、近藤局長?”
這位跟隨伊東甲子太郎一起進“伊東塾”的壯漢,並非旁人,正是近藤勇。
近藤勇的突然出現,使房眾人都吃了一驚。
饒是表很的齋藤一,此刻也罕見地出訝異的表。
伊東甲子太郎和近藤勇無視眾人的反應,自顧自地並肩坐於主座上。
但見伊東甲子太郎抬頭,頰間現出見的肅穆神。
“諸位,請聽我說。”
一束束目自覺地集中在伊東甲子太郎的上,靜候其後續的發言。
“我問你們,你們還能忍嗎?”
清亮又不失中氣的聲音,傳遍全場。
“橘青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為了實現其個人的野心,竟擅立無辜的和宮殿下為帝!”
“此等卑劣的行徑,我實在是無法茍同!”
“我不能再忍他的倒行逆施!”
“因此,我決定了!我要離新選組!我要組建一個全新的組織!憑我自己的理念來治國、平天下!”
伊東甲子太郎之後說了什麼,藤堂平助已完全聽不清了。
這一會兒,他覺自己似乎置於深海之中,層層水幕包裹著他,外界的一切聲響盡皆遠離,什麼都聽不清。
只能依稀聽出伊東甲子太郎似乎是在陳述青登的“罪行”、詮釋他自己所要追求的理想是多麼多麼偉大。
等他稍稍回過神時,便見伊東甲子太郎向著前方、向著房眾人出右手,掌心朝上,五指朝上……如此作,彷彿是要把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攥在手裡。
“在座的諸位都是我心挑選出來的俊傑。”
“你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備以一當百的才能。”
“我在此誠心邀請諸位!跟隨我吧!支援我吧!隨我一起創造一個理想的天下!”
伊東甲子太郎說完了。
霎時,落針可聞的寂靜籠罩全場。
包括藤堂平助在的絕大部分人都傻眼了,無不被這出乎意料的“反叛宣言”給駭得目瞪口呆。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很是淡定,連眉頭都沒一下,似乎他們早就有所預料。
在這一片死寂之中,最先產出聲音以打破死寂的人,是藤堂平助。
“師、師傅,你究竟在幹什麼?”
因為緒激,所以他的不住地抖,連帶著聲線也在發。
“據《新選組法度》,你這樣的行徑,可是要被死的!”
此時此刻,伊東甲子太郎的周因缺亮而格外昏暗,濃重的影巧妙地藏起他的面容。
從藤堂平助的視角看過去,他只能瞧見兩片猩紅的,正像罌粟的花瓣一樣微微搖擺:
“平助,事到如今,就別說什麼《新選組法度》了。”
“《老子》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我已下定決心,誓要與橘青登拼個高下,豈會畏怯區區法度?”
藤堂平助一窒。
這時,一道洪亮的嗓音乍然響起:
“我支援伊東老師!”
說話者是服部武雄。
他一邊高喊,一邊騰地站起。
洪鐘般的嗓音,再搭上這副鐵塔般的軀,散發出非同小可的迫。
他乃伊東甲子太郎的鐵桿擁躉,同時也是新選組數得著的武道高手,通、劍與槍。
因為行事低調,所以他的名氣不算高,然其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新選組部有不人盛傳其武道功力已然達到“隊長級”的水平。
繼服部武雄之後,又一人站起來——伊東甲子太郎的親弟弟,鈴木三樹三郎——他一邊環視全場,一邊朗聲喊道:
“我也支援伊東老師!橘青登不過一武夫耳!伊東老師才是那個能使天下重歸正軌的領袖!”
有了這倆人的帶頭,彷彿火星落乾草堆中,眨眼間就燃起大火!
“伊東老師,在下筱原泰之進願為您效犬馬之勞!”
“我也早就看橘青登不爽了!平日裡總擺出一副‘天下人’的架勢,他以為他是誰啊?織田信長嗎?臣秀吉嗎?憑什麼頤指氣使?”
“與其唯橘青登馬首是瞻,還是為伊東老師效勞更來得自在!”
房愈發嘈雜……越來越多人站起,加進對橘青登的聲討,加進這陡然立的“伊東派”。
藤堂平助呆呆地注視這一切,觀察這一切。
這一瞬間,他想明白了許多事。
為什麼伊東甲子太郎要創辦“伊東塾”。
為什麼“伊東塾”的員全都是伊東甲子太郎的親信。
原來……都是在為反叛橘青登做準備!
正當藤堂平助的全副心被洪水般的憤怒、悲愴所淹沒的這一檔兒,新的、令他幾近崩潰的一幕發生了——只見其旁的齋藤一無聲地站起來。
藤堂平助怔怔地瞪著齋藤一……剎那間,他的面部表被強烈的不敢置信所支配!
“齋藤兄……你……!連你也要背叛橘先生嗎?!”
語畢的瞬間,藤堂平助無法再抑自己的,雙目瞪至極限,兩隻眼角彷彿都快撕裂了,
截至今夜之前,甭管齋藤一和青登鬧得有多麼不愉快,甭管他們又發了多麼激烈的衝突,藤堂平助都從未想過齋藤一會背叛青登!
齋藤兄可是橘先生最早的同伴啊……他們怎麼可能會決裂呢?!
齋藤一看也不看藤堂平助,淡淡道:
“平助,我並不憎恨橘先生。”
“只是……近來發生的一系列事端,使我意識到我與橘先生並非一路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及早分別,對誰都好。”
藤堂平助說不出話了……不知是因憤慨而失聲,還是對齋藤一太過失,以致於連半個字詞都不願多講。
不一會兒,在座的24名學生,已有23人站起,僅剩一人仍坐在原地。
伊東甲子太郎沉下眼皮,直勾勾地看向因久久不願起,而在人群中“凹”下一大塊,顯得格外矚目的藤堂平助。
“平助,你不願站在我這一邊嗎?”
藤堂平助沉默片刻,旋即揚起視線,同伊東甲子太郎展開針鋒相對的、毫不退讓的對視。
“師傅,如果是在對抗‘西國同盟’的戰場上,我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你的邊!與你並肩作戰!至死方休!”
“可是!背叛橘先生……唯獨這一件事,請恕我無法相從!”
伊東甲子太郎輕蹙眉頭:
“平助,我收你為徒的時間,遠遠超過你結識橘青登的時間。”
“前者的份量,難道還敵不過後者嗎?”
藤堂平助厲聲呵斥道:
“師傅,這跟什麼時間長短,毫無關係!這隻關乎我自己的大義!”
伊東甲子太郎像是聽見稽的笑話,噗嗤一笑。
“‘大義’?愚忠於橘青登,就是你的‘大義’嗎?”
“不。我的‘大義’才不是這種小家子氣的玩意兒。”
出乎意料的答覆,使伊東甲子太郎愣了一愣。
藤堂平助正腰桿,音調隨之拔高,擲地有聲:
“師傅,我並不懷疑你的才能。”
“如果是你的話,或許真能治國、平天下。”
“但是,跟你相比,我更願相信橘先生!”
“我由衷地堅信著,假使這世上只有一人能廓清寰宇,那也只能是橘先生!”
“哪怕是要豁出我這條命,我也要全心全意地輔佐橘先生,助他王!”
“這就是……我的大義!”
聞聽此言,伊東甲子太郎立時變了臉。
藤堂平助方才的壯語,歸總起來就一句話——你不如橘青登。
此等評價,似乎令伊東甲子太郎無法忍!
*******
*******
轉眼間,又到月初啦!手頭有月票的書友,請務必投票給本書哇!(流淚豹豹頭.jpg)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