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延帝從龍椅上走了下來,走到趙上鈞的面前。
趙上鈞已經很高了,和時完全不同,元延帝要抬起頭,才能正視這個弟弟,元延帝意識到這一點,心里有了一點微妙的波,但他并沒有流出來,而是愈發地親昵,雙手搭在趙上鈞的肩膀上,輕輕拍了拍。
“有五郎在,長安太平,能有什麼異呢?朕信得過你。”
趙上鈞素有潔癖,不喜歡旁人他,哪怕眼前這個是他的兄長,他想要避開,但念及天子面,只是略微了一下,難免臉有些冷。
元延帝挑了挑眉:“五郎在顧慮什麼?怎麼,難道你信不過大兄嗎?”
兄弟兩個靠得很近,趙上鈞清楚地看見了元延帝額頭上那塊傷疤,已經很多年了,還是不能消除,留了一點淡淡的痕跡。
趙上鈞想起了那個暴雨如注的春日,他的兄長趙上宣為了救他,跪在廣德殿外,一下又一下地磕頭,額頭磕破了,流出來,混合著雨水,把石階染淺紅的。
而眼下,他的兄長在問他:“你信不過大兄嗎?”
那自然是不應該的。
趙上鈞終于微微低了頭:“臣不敢,臣知錯了。”
元延帝滿意了,點了點頭,笑了起來:“也沒什麼,五郎和朕說什麼話都可以。”
趙上鈞生緘默,至此已無話可說,就此打住,告退了出去。
安王喏喏的,也隨之退下。
宮道很長,趙上鈞行走其中,步伐沉穩,面無表,他依舊一道袍,廣袖鶴氅,形高碩,似仙人姿態。
宮人遠遠地躬避開。
天暗,沉沉地下來,人的影子在其中顯得晦起來。
安王走在后面,他的年紀畢竟已經大了,腳有些遲緩。趙上鈞的步子慢了下來,直到安王跟了上來,和他并排而行。
“五郎不日又要離京,我不便送行,此去多多珍重。”安王目視前方,也只能說這麼一句話了。
趙上鈞沒有接安王的話,他緩步而行,語氣平緩:“大兄把
王永敬安排在州是什麼意思呢?若長安有變,州不日即可馳援,是嗎?長安能有什麼變故,是我嗎?”
對此,安王不能回答,只能干地安道:“不至于此,五郎多慮了。”
趙上鈞的聲音變得低沉:“我已經一退再退,為何大兄乃不放心?”
安王沉默半晌,含糊地道:“五郎肖父,無人可以匹敵,只要你手中仍有劍,旁人難免不安。”
趙上鈞微微仰起頭,他向遙遠的宮城,紅墻太高,而層云堆疊,天晦,縱有高臺無數,此際都沒在尖銳勾錯的檐角后。
他的目深邃,看不清底:“我不能把玄甲軍予大兄,我不敢賭,說到底,我也不過是為自己留一條生路而已。”
安王嘆氣,只能重復了一遍:“不至于此。”
趙上鈞不再說話,他拂了拂袖,加步伐,很快走遠了。
天愈發了,風吹得很疾。
——————————
過了冬,云麓觀的白梅花早就凋謝了,只有階下青苔依舊。云低了下來,仿佛快要下雨的景,連覓食的鳥雀不見蹤跡,道觀里愈發清冷。
趙上鈞歸時,恰逢趙元嘉陪傅棠梨同來,遇見于山門。
趙元嘉含笑迎上來:“二娘前日得皇叔相救,激不盡,今日特來致謝,他們才說皇叔不在觀中,正嘆不巧,可好皇叔回來了。”
傅棠梨儀態淑雅,螓首微垂,規規矩矩地跟在趙元嘉后。
他們二人最近總是同時出現在趙上鈞的眼前,璧人雙。
有那麼一瞬間,趙上鈞心中的暴戾之意達到了極點,他在袖中握了一下拳頭,指節發出“咔嗒”的聲音。
趙元嘉突然覺得一陣發寒,好似周遭的空氣冷了下來,他沒來由地有些心虛,退后了一步,訕訕地道:“既然皇叔今日有事,不若我們改日再來。”
趙上鈞沉默著,他的目落在趙元嘉的后。
而傅棠梨始終低著頭,沒有多看他一眼。
半晌,趙上鈞抬步,面上沒有什麼表,吐出兩個字:“進來。”
玄安與玄度上前,將趙元嘉和傅棠梨引了進去。
不多時,到了道觀后苑的雅舍。
此布置仍與舊日一般,明窗如雪,兩席一案,古琴掛于白墻上。
玄安另取一團來,賓主坐定,玄度奉了白水來,為趙元嘉和傅棠梨斟上。
是的,趙上鈞在云麓觀只飲白水,通常待客亦如此。
趙上鈞端起茶盞,啜了一口,他垂著眼簾,長睫如羽,掩去了眸中的神。
趙元嘉養尊優,非上品貢茶不能飲,只是瞥了一眼那盞白水而已。不知為何,他今日格外有些畏懼,如坐針氈,不愿久留,便以目示意傅棠梨速速切正題。
傅棠梨跪坐團,從袖中取出一個雨過天青的小瓷罐子,不過拳頭大小,放到趙上鈞面前,復雙手疊,恭敬一拜,輕聲道:“去歲冬,兒親手采摘白梅,天晴時置于樹下,與敬亭綠雪茶一起晾曬,得了這一罐梅花茶,道長高潔,不沾俗,兒愿以此茶敬奉,聊表謝意。”
“酒以禮,傅娘子不記乎,如何又以茶為禮?”趙上鈞的手指在桌案上敲了敲,“叩叩”兩聲,在安靜的空間突兀地響起,似乎帶著某種危險的意味。
傅棠梨的坐姿端莊筆直,聲音輕而和:“酒非佳,人心,迷人意,兒昔日貪杯,醉后嘗狂悖胡語,犯下大錯,由是自省,不再近此。道長清修,當持齋戒,兒為道長計,不敢以酒奉。”
趙上鈞死死地盯著傅棠梨,角勾起,似乎出了一個笑容,但笑意不達眼底:“哦,是嗎?
傅棠梨又拿出一樣東西,以加倍恭謙的姿態,雙手呈予趙元嘉,再由趙元嘉遞送到趙上鈞的案上。
“這是二娘抄寫的太上救苦經,補上前次未盡之舉。”趙元嘉笑著解釋道。
傅棠梨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禮儀規范,一不茍:“兒在道長前不慎打翻硯臺,污了道經,大為失禮,稍后思及,甚不安,故自罰抄寫太上救苦經七七四十九遍。”
抬起眼,直視趙上鈞,的眼睛里面帶著一點,那是連夜抄經熬出來的,但的目堅定而明亮,吐字格外清晰:“……這是我欠道長的,盡數償還予您。”
趙上鈞沉默地拿起那卷經文,翻開,那上面的字跡是悉的,如同本人一般,筆鋒明朗,雋永有風骨。四十九遍太上救苦經。
他記得,曾經站在門扉邊,悠閑地袖著手,天真又無賴:“太上救苦經,七七四十幾遍,一遍都不得,今日抄不完也無妨,慢慢抄,夠抄好幾日的,我往后日日都來,勞您費心了。”
山中不知歲,那個時候,微笑著,眉眼曉若春華,猶在昨日,而如今,說,欠他的,盡數償還予他。
趙上鈞手背上青筋凸起,他闔上經卷,慢慢地點了點頭,一字一字地道:“傅娘子有心了。”
傅棠梨捧起茶盞,盞中盛的是白水。俯首,舉杯高于眉:“兒虧欠道長良多,恩之心有之,慚愧之意亦有之,盡付此杯中,道長愿飲否?”
盡付此杯中。
外頭終于下下了雨,敲打著屋瓦,嘈嘈切切,雜無章。屋里的線也跟著暗了下來,雨水從窗牖濺,冰冷的意漸漸彌漫。
趙上鈞沒有說話。他的容貌極盛,當他這樣沉靜下來的時候,就如同畫卷中的天人一般,眉目清冷,無喜無怒。
安靜得太久了,久到傅棠梨的手開始微微抖,茶盞中的水灑了出來,潑袖。
趙元嘉有些尷尬,咳了一聲:“二娘不必拘禮,都是些許小事,不值皇叔一顧,這杯便也罷了。”
而這時,趙上鈞卻出手,穩穩地接過了茶盞,一飲而盡,而后,說了一個字。
“好。”
——————————
雨一直下著,到了夜里也沒有停。
隔著窗,雨從滴水檐落下的聲音格外明顯,不休不停,似乎要把檐角下的青階滴穿,廊外有一叢芭蕉,在雨中發出“嘩啦”的聲響,吵鬧得很,細聽時,卻又模糊了。
人難以眠。
傅棠梨在床上不知輾轉了多久,滿腹心緒紛紛,按捺下這個,又浮起那個,無論怎麼思量都不得服帖。
忍不住坐起來,在那里發呆了半晌,一點睡意也無,索著下床,點亮燈燭。
這會兒不知道幾更天了,雨聲不歇,除此外,四周寂寥,安靜得有些過分了,在隔間守夜的胭脂也沒有任何靜。
仿佛這一院子的人都睡死了過去,除了傅棠梨一個人。
這很不對勁。
傅棠梨意識到這點,心倏然,背后出了一襲冷汗,試探地了一聲:“胭脂?”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元延帝從龍椅上走了下來,走到趙上鈞的面前。
趙上鈞已經很高了,和時完全不同,元延帝要抬起頭,才能正視這個弟弟,元延帝意識到這一點,心里有了一點微妙的波,但他并沒有流出來,而是愈發地親昵,雙手搭在趙上鈞的肩膀上,輕輕拍了拍。
“有五郎在,長安太平,能有什麼異呢?朕信得過你。”
趙上鈞素有潔癖,不喜歡旁人他,哪怕眼前這個是他的兄長,他想要避開,但念及天子面,只是略微了一下,難免臉有些冷。
元延帝挑了挑眉:“五郎在顧慮什麼?怎麼,難道你信不過大兄嗎?”
兄弟兩個靠得很近,趙上鈞清楚地看見了元延帝額頭上那塊傷疤,已經很多年了,還是不能消除,留了一點淡淡的痕跡。
趙上鈞想起了那個暴雨如注的春日,他的兄長趙上宣為了救他,跪在廣德殿外,一下又一下地磕頭,額頭磕破了,流出來,混合著雨水,把石階染淺紅的。
而眼下,他的兄長在問他:“你信不過大兄嗎?”
那自然是不應該的。
趙上鈞終于微微低了頭:“臣不敢,臣知錯了。”
元延帝滿意了,點了點頭,笑了起來:“也沒什麼,五郎和朕說什麼話都可以。”
趙上鈞生緘默,至此已無話可說,就此打住,告退了出去。
安王喏喏的,也隨之退下。
宮道很長,趙上鈞行走其中,步伐沉穩,面無表,他依舊一道袍,廣袖鶴氅,形高碩,似仙人姿態。
宮人遠遠地躬避開。
天暗,沉沉地下來,人的影子在其中顯得晦起來。
安王走在后面,他的年紀畢竟已經大了,腳有些遲緩。趙上鈞的步子慢了下來,直到安王跟了上來,和他并排而行。
“五郎不日又要離京,我不便送行,此去多多珍重。”安王目視前方,也只能說這麼一句話了。
趙上鈞沒有接安王的話,他緩步而行,語氣平緩:“大兄把
王永敬安排在州是什麼意思呢?若長安有變,州不日即可馳援,是嗎?長安能有什麼變故,是我嗎?”
對此,安王不能回答,只能干地安道:“不至于此,五郎多慮了。”
趙上鈞的聲音變得低沉:“我已經一退再退,為何大兄乃不放心?”
安王沉默半晌,含糊地道:“五郎肖父,無人可以匹敵,只要你手中仍有劍,旁人難免不安。”
趙上鈞微微仰起頭,他向遙遠的宮城,紅墻太高,而層云堆疊,天晦,縱有高臺無數,此際都沒在尖銳勾錯的檐角后。
他的目深邃,看不清底:“我不能把玄甲軍予大兄,我不敢賭,說到底,我也不過是為自己留一條生路而已。”
安王嘆氣,只能重復了一遍:“不至于此。”
趙上鈞不再說話,他拂了拂袖,加步伐,很快走遠了。
天愈發了,風吹得很疾。
——————————
過了冬,云麓觀的白梅花早就凋謝了,只有階下青苔依舊。云低了下來,仿佛快要下雨的景,連覓食的鳥雀不見蹤跡,道觀里愈發清冷。
趙上鈞歸時,恰逢趙元嘉陪傅棠梨同來,遇見于山門。
趙元嘉含笑迎上來:“二娘前日得皇叔相救,激不盡,今日特來致謝,他們才說皇叔不在觀中,正嘆不巧,可好皇叔回來了。”
傅棠梨儀態淑雅,螓首微垂,規規矩矩地跟在趙元嘉后。
他們二人最近總是同時出現在趙上鈞的眼前,璧人雙。
有那麼一瞬間,趙上鈞心中的暴戾之意達到了極點,他在袖中握了一下拳頭,指節發出“咔嗒”的聲音。
趙元嘉突然覺得一陣發寒,好似周遭的空氣冷了下來,他沒來由地有些心虛,退后了一步,訕訕地道:“既然皇叔今日有事,不若我們改日再來。”
趙上鈞沉默著,他的目落在趙元嘉的后。
而傅棠梨始終低著頭,沒有多看他一眼。
半晌,趙上鈞抬步,面上沒有什麼表,吐出兩個字:“進來。”
玄安與玄度上前,將趙元嘉和傅棠梨引了進去。
不多時,到了道觀后苑的雅舍。
此布置仍與舊日一般,明窗如雪,兩席一案,古琴掛于白墻上。
玄安另取一團來,賓主坐定,玄度奉了白水來,為趙元嘉和傅棠梨斟上。
是的,趙上鈞在云麓觀只飲白水,通常待客亦如此。
趙上鈞端起茶盞,啜了一口,他垂著眼簾,長睫如羽,掩去了眸中的神。
趙元嘉養尊優,非上品貢茶不能飲,只是瞥了一眼那盞白水而已。不知為何,他今日格外有些畏懼,如坐針氈,不愿久留,便以目示意傅棠梨速速切正題。
傅棠梨跪坐團,從袖中取出一個雨過天青的小瓷罐子,不過拳頭大小,放到趙上鈞面前,復雙手疊,恭敬一拜,輕聲道:“去歲冬,兒親手采摘白梅,天晴時置于樹下,與敬亭綠雪茶一起晾曬,得了這一罐梅花茶,道長高潔,不沾俗,兒愿以此茶敬奉,聊表謝意。”
“酒以禮,傅娘子不記乎,如何又以茶為禮?”趙上鈞的手指在桌案上敲了敲,“叩叩”兩聲,在安靜的空間突兀地響起,似乎帶著某種危險的意味。
傅棠梨的坐姿端莊筆直,聲音輕而和:“酒非佳,人心,迷人意,兒昔日貪杯,醉后嘗狂悖胡語,犯下大錯,由是自省,不再近此。道長清修,當持齋戒,兒為道長計,不敢以酒奉。”
趙上鈞死死地盯著傅棠梨,角勾起,似乎出了一個笑容,但笑意不達眼底:“哦,是嗎?
傅棠梨又拿出一樣東西,以加倍恭謙的姿態,雙手呈予趙元嘉,再由趙元嘉遞送到趙上鈞的案上。
“這是二娘抄寫的太上救苦經,補上前次未盡之舉。”趙元嘉笑著解釋道。
傅棠梨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禮儀規范,一不茍:“兒在道長前不慎打翻硯臺,污了道經,大為失禮,稍后思及,甚不安,故自罰抄寫太上救苦經七七四十九遍。”
抬起眼,直視趙上鈞,的眼睛里面帶著一點,那是連夜抄經熬出來的,但的目堅定而明亮,吐字格外清晰:“……這是我欠道長的,盡數償還予您。”
趙上鈞沉默地拿起那卷經文,翻開,那上面的字跡是悉的,如同本人一般,筆鋒明朗,雋永有風骨。四十九遍太上救苦經。
他記得,曾經站在門扉邊,悠閑地袖著手,天真又無賴:“太上救苦經,七七四十幾遍,一遍都不得,今日抄不完也無妨,慢慢抄,夠抄好幾日的,我往后日日都來,勞您費心了。”
山中不知歲,那個時候,微笑著,眉眼曉若春華,猶在昨日,而如今,說,欠他的,盡數償還予他。
趙上鈞手背上青筋凸起,他闔上經卷,慢慢地點了點頭,一字一字地道:“傅娘子有心了。”
傅棠梨捧起茶盞,盞中盛的是白水。俯首,舉杯高于眉:“兒虧欠道長良多,恩之心有之,慚愧之意亦有之,盡付此杯中,道長愿飲否?”
盡付此杯中。
外頭終于下下了雨,敲打著屋瓦,嘈嘈切切,雜無章。屋里的線也跟著暗了下來,雨水從窗牖濺,冰冷的意漸漸彌漫。
趙上鈞沒有說話。他的容貌極盛,當他這樣沉靜下來的時候,就如同畫卷中的天人一般,眉目清冷,無喜無怒。
安靜得太久了,久到傅棠梨的手開始微微抖,茶盞中的水灑了出來,潑袖。
趙元嘉有些尷尬,咳了一聲:“二娘不必拘禮,都是些許小事,不值皇叔一顧,這杯便也罷了。”
而這時,趙上鈞卻出手,穩穩地接過了茶盞,一飲而盡,而后,說了一個字。
“好。”
——————————
雨一直下著,到了夜里也沒有停。
隔著窗,雨從滴水檐落下的聲音格外明顯,不休不停,似乎要把檐角下的青階滴穿,廊外有一叢芭蕉,在雨中發出“嘩啦”的聲響,吵鬧得很,細聽時,卻又模糊了。
人難以眠。
傅棠梨在床上不知輾轉了多久,滿腹心緒紛紛,按捺下這個,又浮起那個,無論怎麼思量都不得服帖。
忍不住坐起來,在那里發呆了半晌,一點睡意也無,索著下床,點亮燈燭。
這會兒不知道幾更天了,雨聲不歇,除此外,四周寂寥,安靜得有些過分了,在隔間守夜的胭脂也沒有任何靜。
仿佛這一院子的人都睡死了過去,除了傅棠梨一個人。
這很不對勁。
傅棠梨意識到這點,心倏然,背后出了一襲冷汗,試探地了一聲:“胭脂?”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