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
說完悄悄話,兄妹三個回了長輩們邊。
雍王坐在興武帝下首,兄弟倆聊著外面的事,一直沒眷與孩子們的調侃。
雍王妃瞅瞅紅齒白的秦仁,笑道:“太子與二皇子都訂了婚事,媳婦也是京城一等一的貴,不知咱們三皇子將來會娶哪家的貴呢。”
麗妃瞄興武帝,算是看出來了,皇上太霸道!純孝皇后不在了皇上獨攬了永康姐弟的婚事,貴妃活得好好的且端莊賢淑,皇上竟然也沒有提前跟貴妃商量,那麼將來老三、兒的婚事肯定也是不上一丁點的手。
興武帝掃眼老三,漫不經心地道:“他才多大,以后再說,倒是秦梁,今年也二十了,你們有人選了沒?”
正在喝茶的雍王嗆了一下,放下茶碗,難以置信地看向兄長:“皇上竟然問我,虧我還等著皇上也幫梁哥兒賜門好婚,想當初我的婚事就是皇上幫我定的,這方面皇上看人肯定比我準啊。”
雍王妃輕輕地嗔了丈夫一眼。
興武帝笑道:“貴妃們住在深宮,對外面的貴們不夠了解,你們不一樣,朕還以為你們自己都定下來了。”
雍王妃恭聲道:“是有些人登門說親,只是我們也拿不定主意,催了王爺好幾次讓他請您幫忙選選,他總是給忘了。”
興武帝來了興趣:“都有哪家?”
雍王妃示意丈夫說,雍王語氣不耐:“我哪記得住這個,你說吧。”
雍王妃這才列舉了幾家,全是些中品階員家的姑娘。
興武帝皺眉:“梁哥兒文武雙全,又是朕的侄子,難道就沒有勛貴高看上他做婿?”
雍王尷尬道:“有倒是有,只是我跟王妃都是小戶出,沒學過什麼大戶人家的規矩,剛剛皇上還嫌我說話糙來著,真娶了名門淑過來,言行談吐樣樣勝過我們,我們豈不是還要被兒媳婦笑話?不如干脆娶個普通些的,我們還能擺擺公公婆婆的譜。”
興武帝:“……你們糙,梁哥兒這一皇族貴氣娶哪個都得住,可惜袁家的那丫頭跟左相家的真真都太小了,朕見過的小姑娘們里沒有完全合適的。那就定朱進思的兒吧,朱家是京城的書香世家,朱進思風度翩翩,他兒的模樣應該也差不了。”
朱進思現任正五品的禮部郎中,也是雍王妃剛剛提到的一個備選親家。
雍王妃飛快與丈夫對個眼,然后便上世子秦梁一同向興武帝謝恩。
家宴結束,永康隨太子弟弟去了重元宮,屏退左右單獨說話。
永康高興的:“這些年秦梁明著暗著一直跟你較勁兒,好像他比你多厲害似的,父皇上夸他,現在還不是隨便給他指了一門婚事,可見父皇還是更重你。”
秦弘并不在意秦梁娶誰,對姐姐的話題也不興趣。
永康:“你啊,就是對什麼都不上心,不過秦梁確實不值得咱們多在意,倒是二弟,父皇竟然讓他跟威遠侯結親!別看威遠侯只是侯爺,爵位、戰功都不如國公,可他正當壯年,國公卻老了,你岳父呂璋雖然也跟著父皇他們一路打天下,功勞卻不顯……”
秦弘終于掀起眼皮,低聲道:“大姐想哪里去了,父皇給二弟賜這門婚,是希威遠侯繼續對咱們家忠心耿耿,二弟還小,從來都沒有跟我爭的意思,你別老往歪了琢磨。”
永康:“以前他是小,所以沒惦記跟你爭,現在他都十七了,當個皇子一年才領三千兩爵祿,再看看你做太子大哥的能領一萬兩,單這實打實的銀子差距就能讓他生出不平來,更何況是繼承皇位的?”
“我跟你說,百姓家這種手足相爭的事多了去了,小時候只知道傻玩,幾兄弟親得能穿一條子,長大后娶了媳婦有了自己的小家心就散了,都只盯著爹娘分給自己的是多是,誰還在乎兄弟不兄弟的。”
“父皇跟王叔就是眼前的例子,一個高坐龍椅,一個天天下跪行禮,王叔敬重父皇是因為父皇本事比他大,二弟那樣的,小時候就不怕你,以后他能服你?都有個當左相的外祖父了,父皇還給他安排一個帶兵的岳父,真不知道在想什麼。”
一句反駁換來姐姐這麼一長串的秦弘:“……”
永康瞅瞅只管耷拉著腦袋不說話的弟弟,走過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親家不親家的,終究都是外力,還是要靠你自己多爭氣才行,你已經是太子了,只要你在父皇面前立起來,讓父皇多看看你的好,那位置肯定還是你的。”
秦弘看著姐姐繡著金邊的袖口,嗯了聲。
永康:“還有,既然參與朝政了,你也得慢慢扶植一批忠心你的臣子才行,遇到難題可以讓他們為你分憂,出了差錯也能讓他們替你分擔責任,戶部郎中不是出了個空缺嗎,前陣子有個姓方的戶部主事找我……”
秦弘震驚地抬起頭:“大姐收了對方的賄賂?”
永康一掌輕拍在弟弟的腦頂:“什麼賄賂,難聽死了,方大人是有真才實學的,看其他主事都在四打點,他怕因為不爭錯失機會,才找上我,讓我幫忙跟你舉薦他。”
秦弘離開姐姐幾步,愁眉鎖:“跟我舉薦有什麼用,員調歸吏部管,我只是在吏部行走,并沒有實權。”
永康:“你沒實權,吏部尚書有實權啊,你堂堂太子跟他打聲招呼,他會不給你面子?”
秦弘還要反對,永康板起臉道:“反正我已經收了他的孝敬,你不幫我,就是讓我失信于人,讓我丟臉,我這都是為了誰啊,還不是因為你畏畏總惹父皇生氣,你若有二弟一半的膽量讓父皇高看你,我何苦這份心替你找幫手,勞神費力的,在你這兒還落不到好!”
說完,永康趴在桌子上嗚嗚哭了起來。
秦弘想去安姐姐,又過不了心里這一關,猶猶豫豫好一陣,最終還是走了過去,艱難道:“好,這次我答應姐姐,但姐姐也要答應我,以后再也別干這種事了,次數多了,被父皇知道,你我都得挨罵。”
永康假意用帕子眼睛,聲道:“放心,姐姐心里有數,不會塞人給你的。”
.
慶隨母妃回了咸福宮。
麗妃親自幫兒臉手,看著兒漸漸要長的人臉蛋,憂心忡忡:“我們麟兒長大會得個什麼樣的駙馬啊。”
老三好說,娶哪家的貴堂堂王爺都不會被王妃欺負了,兒不一樣,份再尊貴,力氣不如駙馬啊,萬一遇到個敢跟公主手耍混的,就算事后有皇上為兒撐腰,兒不該吃的苦都吃了!
小公主心虛地避開了母妃的視線,越大就越懂事,慶擔心今日跟母妃說看上張肅了,明日母妃父皇就會因為懷疑張肅勾引而逐張肅出宮。
“母妃,王叔有妾室嗎?”慶轉移話題道。
麗妃:“……有啊,怎麼突然問這個?”
慶:“父皇有我們五個孩子,王叔只有一個,今天聚在一起差距特別明顯,我就想到了。”
麗妃神微變,含糊道:“都是些份低微的妾室,沒資格替你王叔生孩子吧。”
慶不懂:“大人睡在一起就有孩子了,需要什麼資格?”
麗妃:“……王叔不想讓們生,就能喂們喝不能生的藥。”
雍王妃可是定國公鄧沖的妹妹,憑著鄧沖與皇上一起玩到大的,連雍王都得讓三分!
第31章
端午假一過, 員們又開始當差了。
戶部掌管整個大齊朝的田地戶籍、賦稅俸祿、軍需糧餉等財政事,里面的大小職都是香餑餑, 多員破腦袋也要往里面,自打四月中旬有位正五品的戶部郎中病重辭后,京城乃至地方一些員便都起了心思與手段。
現任吏部尚書楊執敏也是一位開國功臣,當年六七歲的興武帝家貧不起束脩又天天翻墻溜進私塾學,因為憐惜他好學而免了他束脩的老先生便是楊執敏的祖父。
楊執敏自聰慧,乃是附近一帶有名的才子,十八歲中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一歲準備進京考春闈時恰逢朝廷生廢了當年的科舉,楊執敏只好留在家中繼續苦讀, 等了一年沒等到朝廷太平,反而等到了秦家兄弟、鄧沖、呂瓚帶著一幫武夫打進了縣衙衙門,楊執敏看著這一幫意氣風發的異姓兄弟們, 書卷一扔, 毅然加其中。
興武帝等人擅長打地盤, 但打完地盤還需要文治理百姓以及負責籌銀籌糧等軍需,楊執敏便把他讀書期間結識的一幫可用文人書生都拉了過來,后來興武帝每計劃攻占一地,也都是楊執敏負責打探敵方消息, 包括招攬嚴錫正、張玠等文臣名將, 都是楊執敏去游說的。
在治國大策上,楊執敏略遜嚴錫正、戴綸一籌,所以興武帝登基后他主勸說興武帝封嚴、戴二人為相,但興武帝也知道楊執敏舉薦人才的本事,遂授了楊執敏幾乎僅次于二相的吏部尚書一職。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慶:“……”
說完悄悄話,兄妹三個回了長輩們邊。
雍王坐在興武帝下首,兄弟倆聊著外面的事,一直沒眷與孩子們的調侃。
雍王妃瞅瞅紅齒白的秦仁,笑道:“太子與二皇子都訂了婚事,媳婦也是京城一等一的貴,不知咱們三皇子將來會娶哪家的貴呢。”
麗妃瞄興武帝,算是看出來了,皇上太霸道!純孝皇后不在了皇上獨攬了永康姐弟的婚事,貴妃活得好好的且端莊賢淑,皇上竟然也沒有提前跟貴妃商量,那麼將來老三、兒的婚事肯定也是不上一丁點的手。
興武帝掃眼老三,漫不經心地道:“他才多大,以后再說,倒是秦梁,今年也二十了,你們有人選了沒?”
正在喝茶的雍王嗆了一下,放下茶碗,難以置信地看向兄長:“皇上竟然問我,虧我還等著皇上也幫梁哥兒賜門好婚,想當初我的婚事就是皇上幫我定的,這方面皇上看人肯定比我準啊。”
雍王妃輕輕地嗔了丈夫一眼。
興武帝笑道:“貴妃們住在深宮,對外面的貴們不夠了解,你們不一樣,朕還以為你們自己都定下來了。”
雍王妃恭聲道:“是有些人登門說親,只是我們也拿不定主意,催了王爺好幾次讓他請您幫忙選選,他總是給忘了。”
興武帝來了興趣:“都有哪家?”
雍王妃示意丈夫說,雍王語氣不耐:“我哪記得住這個,你說吧。”
雍王妃這才列舉了幾家,全是些中品階員家的姑娘。
興武帝皺眉:“梁哥兒文武雙全,又是朕的侄子,難道就沒有勛貴高看上他做婿?”
雍王尷尬道:“有倒是有,只是我跟王妃都是小戶出,沒學過什麼大戶人家的規矩,剛剛皇上還嫌我說話糙來著,真娶了名門淑過來,言行談吐樣樣勝過我們,我們豈不是還要被兒媳婦笑話?不如干脆娶個普通些的,我們還能擺擺公公婆婆的譜。”
興武帝:“……你們糙,梁哥兒這一皇族貴氣娶哪個都得住,可惜袁家的那丫頭跟左相家的真真都太小了,朕見過的小姑娘們里沒有完全合適的。那就定朱進思的兒吧,朱家是京城的書香世家,朱進思風度翩翩,他兒的模樣應該也差不了。”
朱進思現任正五品的禮部郎中,也是雍王妃剛剛提到的一個備選親家。
雍王妃飛快與丈夫對個眼,然后便上世子秦梁一同向興武帝謝恩。
家宴結束,永康隨太子弟弟去了重元宮,屏退左右單獨說話。
永康高興的:“這些年秦梁明著暗著一直跟你較勁兒,好像他比你多厲害似的,父皇上夸他,現在還不是隨便給他指了一門婚事,可見父皇還是更重你。”
秦弘并不在意秦梁娶誰,對姐姐的話題也不興趣。
永康:“你啊,就是對什麼都不上心,不過秦梁確實不值得咱們多在意,倒是二弟,父皇竟然讓他跟威遠侯結親!別看威遠侯只是侯爺,爵位、戰功都不如國公,可他正當壯年,國公卻老了,你岳父呂璋雖然也跟著父皇他們一路打天下,功勞卻不顯……”
秦弘終于掀起眼皮,低聲道:“大姐想哪里去了,父皇給二弟賜這門婚,是希威遠侯繼續對咱們家忠心耿耿,二弟還小,從來都沒有跟我爭的意思,你別老往歪了琢磨。”
永康:“以前他是小,所以沒惦記跟你爭,現在他都十七了,當個皇子一年才領三千兩爵祿,再看看你做太子大哥的能領一萬兩,單這實打實的銀子差距就能讓他生出不平來,更何況是繼承皇位的?”
“我跟你說,百姓家這種手足相爭的事多了去了,小時候只知道傻玩,幾兄弟親得能穿一條子,長大后娶了媳婦有了自己的小家心就散了,都只盯著爹娘分給自己的是多是,誰還在乎兄弟不兄弟的。”
“父皇跟王叔就是眼前的例子,一個高坐龍椅,一個天天下跪行禮,王叔敬重父皇是因為父皇本事比他大,二弟那樣的,小時候就不怕你,以后他能服你?都有個當左相的外祖父了,父皇還給他安排一個帶兵的岳父,真不知道在想什麼。”
一句反駁換來姐姐這麼一長串的秦弘:“……”
永康瞅瞅只管耷拉著腦袋不說話的弟弟,走過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親家不親家的,終究都是外力,還是要靠你自己多爭氣才行,你已經是太子了,只要你在父皇面前立起來,讓父皇多看看你的好,那位置肯定還是你的。”
秦弘看著姐姐繡著金邊的袖口,嗯了聲。
永康:“還有,既然參與朝政了,你也得慢慢扶植一批忠心你的臣子才行,遇到難題可以讓他們為你分憂,出了差錯也能讓他們替你分擔責任,戶部郎中不是出了個空缺嗎,前陣子有個姓方的戶部主事找我……”
秦弘震驚地抬起頭:“大姐收了對方的賄賂?”
永康一掌輕拍在弟弟的腦頂:“什麼賄賂,難聽死了,方大人是有真才實學的,看其他主事都在四打點,他怕因為不爭錯失機會,才找上我,讓我幫忙跟你舉薦他。”
秦弘離開姐姐幾步,愁眉鎖:“跟我舉薦有什麼用,員調歸吏部管,我只是在吏部行走,并沒有實權。”
永康:“你沒實權,吏部尚書有實權啊,你堂堂太子跟他打聲招呼,他會不給你面子?”
秦弘還要反對,永康板起臉道:“反正我已經收了他的孝敬,你不幫我,就是讓我失信于人,讓我丟臉,我這都是為了誰啊,還不是因為你畏畏總惹父皇生氣,你若有二弟一半的膽量讓父皇高看你,我何苦這份心替你找幫手,勞神費力的,在你這兒還落不到好!”
說完,永康趴在桌子上嗚嗚哭了起來。
秦弘想去安姐姐,又過不了心里這一關,猶猶豫豫好一陣,最終還是走了過去,艱難道:“好,這次我答應姐姐,但姐姐也要答應我,以后再也別干這種事了,次數多了,被父皇知道,你我都得挨罵。”
永康假意用帕子眼睛,聲道:“放心,姐姐心里有數,不會塞人給你的。”
.
慶隨母妃回了咸福宮。
麗妃親自幫兒臉手,看著兒漸漸要長的人臉蛋,憂心忡忡:“我們麟兒長大會得個什麼樣的駙馬啊。”
老三好說,娶哪家的貴堂堂王爺都不會被王妃欺負了,兒不一樣,份再尊貴,力氣不如駙馬啊,萬一遇到個敢跟公主手耍混的,就算事后有皇上為兒撐腰,兒不該吃的苦都吃了!
小公主心虛地避開了母妃的視線,越大就越懂事,慶擔心今日跟母妃說看上張肅了,明日母妃父皇就會因為懷疑張肅勾引而逐張肅出宮。
“母妃,王叔有妾室嗎?”慶轉移話題道。
麗妃:“……有啊,怎麼突然問這個?”
慶:“父皇有我們五個孩子,王叔只有一個,今天聚在一起差距特別明顯,我就想到了。”
麗妃神微變,含糊道:“都是些份低微的妾室,沒資格替你王叔生孩子吧。”
慶不懂:“大人睡在一起就有孩子了,需要什麼資格?”
麗妃:“……王叔不想讓們生,就能喂們喝不能生的藥。”
雍王妃可是定國公鄧沖的妹妹,憑著鄧沖與皇上一起玩到大的,連雍王都得讓三分!
第31章
端午假一過, 員們又開始當差了。
戶部掌管整個大齊朝的田地戶籍、賦稅俸祿、軍需糧餉等財政事,里面的大小職都是香餑餑, 多員破腦袋也要往里面,自打四月中旬有位正五品的戶部郎中病重辭后,京城乃至地方一些員便都起了心思與手段。
現任吏部尚書楊執敏也是一位開國功臣,當年六七歲的興武帝家貧不起束脩又天天翻墻溜進私塾學,因為憐惜他好學而免了他束脩的老先生便是楊執敏的祖父。
楊執敏自聰慧,乃是附近一帶有名的才子,十八歲中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一歲準備進京考春闈時恰逢朝廷生廢了當年的科舉,楊執敏只好留在家中繼續苦讀, 等了一年沒等到朝廷太平,反而等到了秦家兄弟、鄧沖、呂瓚帶著一幫武夫打進了縣衙衙門,楊執敏看著這一幫意氣風發的異姓兄弟們, 書卷一扔, 毅然加其中。
興武帝等人擅長打地盤, 但打完地盤還需要文治理百姓以及負責籌銀籌糧等軍需,楊執敏便把他讀書期間結識的一幫可用文人書生都拉了過來,后來興武帝每計劃攻占一地,也都是楊執敏負責打探敵方消息, 包括招攬嚴錫正、張玠等文臣名將, 都是楊執敏去游說的。
在治國大策上,楊執敏略遜嚴錫正、戴綸一籌,所以興武帝登基后他主勸說興武帝封嚴、戴二人為相,但興武帝也知道楊執敏舉薦人才的本事,遂授了楊執敏幾乎僅次于二相的吏部尚書一職。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