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父親走得那麼荒唐,新帝大概不會再重用他,驟然得知自己直接高升前軍統領了,李行遠在侯府接旨時便當著一家老小的面哽咽出聲,換上服進宮謝恩時更是把額頭都磕出印了,涕淚橫流地表著忠心。
慶看著李行遠與李裕有六相似的面容,問:“四大京營里在朕面前證明過其忠心的武大有人在,知道朕為何選你嗎?”
李行遠不知,早在小公主及笄之前,李行遠就遠在冀州邊軍歷練了,時的他無緣給小公主當玩伴,及冠后也有機會在小公主、皇太面前表現,長達八年的時間里,李行遠只在小公主帶兵征討東胡時在小公主帳前效力了兩三個月,且他只管聽候差遣,很能跟小公主搭上言。
慶笑道:“朕第一次記住你的名字,還是朕五歲那年,敬王邀了幾個勛貴子弟到宮里玩,其中有個李孚遠的小胖子,跟敬王抱怨他有個比他爹還要嚴格的大哥,連他早上起遲了都要管,還不許他隨意打罵下人。”
李行遠:“……”
五歲,皇上居然還記得五歲時的事!
那除了這些相當于夸了他的小事,三弟有沒有在貴人們面前說過他真正的壞話?
看著李行遠泛紅的耳垂,慶繼續道:“記住你的名字后,后來幾年父皇考校你們的武藝,朕都有注意你,知道你曾兩次與鄧坤打過平手,偶爾落敗也是無意與他爭鋒,待你外放,每次你在邊軍立功,朕也都記在心里。”
父皇一直都很注重對武將新秀的栽培,慶同樣關注此事,在勛貴子弟中,李行遠的武藝或許不是最出眾的,但他是數幾個能獨自帶兵出征的主將人選之一,像鄧坤鄧泰兄弟,再能打,慶都不會讓他們單獨統率一場戰役。
李行遠一邊念先帝的栽培與新帝的賞識,一邊自謙了幾句。
慶:“北伐東胡時,為了耶律崇中計,朕與雍王曾經故作爭執不和之態,當雍王對朕大放厥詞,十幾位指揮使中,你是最先拔劍呵斥雍王的,當時朕只是公主,你便敢為了朕與雍王作對,如今朕貴為天子,朕相信你對朕的忠心會更勝從前。”
李行遠抬頭,紅著眼眶地仰視帝王道:“承蒙皇上不棄,臣將誓死效忠皇上,此生絕無二心!”
慶笑笑,讓他退下了。
其實還有幾個適合前軍統領一職的武將人選,但論資歷名,李行遠是最適合的,也將最恩于。
北營與前軍武變的同時,慶下旨斬雍王一家以及鄧坤鄧泰的三族族人。
當年袁兆熊造反也是誅三族,慶不會因為謀反的是王叔便手下留,此案只給已經過世的開國功臣鄧沖留了一份恩典,沒有遷怒于他,譬如將鄧沖的陵墓從父皇的皇陵旁邊遷走。
此外,慶還下旨讓文武百與皇室宗親都去刑場觀刑了。
慶沒去看,但知道大姐夫妻、三對兒兄嫂以及孩子們都在秦梁、鄧坤等人刑的那一刻低了頭,像傅羲、盈兒等小輩只要避開了那腥一幕便不會多大影響,只有錚哥兒,據說當晚夢靨連連,九歲大的孩子還尿了一次床。
隨著主犯們的人頭落地,這樁謀反案徹底了結了,慶接著給立功的皇親與員們賜了賞。
慶知道大姐喜歡銀子,但秦梁拿出來的那五十萬兩銀票充了國庫,慶便改了當年父皇懲罰大姐的旨意,將大姐的爵祿恢復了一年五千兩白銀,同時賜了外甥傅羲郡主的爵位,等傅羲及笄后還會賞賜一座郡主府。
永康對此非常滿意,妹妹真直接賞五十萬兩,反倒弄得真的多貪財一樣!
.
一樁謀反大案塵埃落定,二月十三,又該開朝會了。
寅時天還黑著,習慣早起的慶自然而然地在張肅懷里醒來了,幾乎才,張肅跟著醒來,帝后一個仰首一個往下看,對視的瞬間,兩人都笑了。
張肅得去乾元殿外等著隨大臣們一起朝,為皇上穿好龍袍便提前走了,等他來到前殿外面,站在這里的只有寥寥十幾位員而已。
張肅的職不是武當中最高的,但他貴為皇后,與秦炳并肩排在了武之首,左側文之首依然是秦弘、秦仁,一邊兩個,剛好對應。
離卯時還有一刻鐘,文武百陸續到齊了,因為距離目睹秦梁等人刑才過去沒兩日,今日的大殿前格外安靜,靜到徐徐的風聲都清晰可聞。
卯時一到,守在大殿正門外的衛緩緩地推開了殿門。
張肅與三位王爺分別領著文武兩隊員腳步整齊地登上長長的石階,魚貫踏進鋪滿可鑒人的金磚的大殿。
解玉已經站在了龍椅一側,見百都站定了,隨著皇上的影出道,解玉揚聲道:“跪!”
百起擺,訓練有素般屈膝俯,跪迎他們的帝王。
待聽見新帝那聲明顯比先帝輕卻一樣平穩有力的“免禮”,百再同時起,本能地抬頭朝龍椅去。
年僅二十歲的天慶帝穿了一套墨金邊的龍袍,頭戴十二旒冠,面容如玉,灼灼令人不敢直視。
而慶高坐于龍椅之上,面帶微笑地俯視著滿朝文武。
登基已滿一年,慶早習慣了這一幕。
于天慶帝而言,這也只是長達五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中再尋常不過的一幕罷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本以為父親走得那麼荒唐,新帝大概不會再重用他,驟然得知自己直接高升前軍統領了,李行遠在侯府接旨時便當著一家老小的面哽咽出聲,換上服進宮謝恩時更是把額頭都磕出印了,涕淚橫流地表著忠心。
慶看著李行遠與李裕有六相似的面容,問:“四大京營里在朕面前證明過其忠心的武大有人在,知道朕為何選你嗎?”
李行遠不知,早在小公主及笄之前,李行遠就遠在冀州邊軍歷練了,時的他無緣給小公主當玩伴,及冠后也有機會在小公主、皇太面前表現,長達八年的時間里,李行遠只在小公主帶兵征討東胡時在小公主帳前效力了兩三個月,且他只管聽候差遣,很能跟小公主搭上言。
慶笑道:“朕第一次記住你的名字,還是朕五歲那年,敬王邀了幾個勛貴子弟到宮里玩,其中有個李孚遠的小胖子,跟敬王抱怨他有個比他爹還要嚴格的大哥,連他早上起遲了都要管,還不許他隨意打罵下人。”
李行遠:“……”
五歲,皇上居然還記得五歲時的事!
那除了這些相當于夸了他的小事,三弟有沒有在貴人們面前說過他真正的壞話?
看著李行遠泛紅的耳垂,慶繼續道:“記住你的名字后,后來幾年父皇考校你們的武藝,朕都有注意你,知道你曾兩次與鄧坤打過平手,偶爾落敗也是無意與他爭鋒,待你外放,每次你在邊軍立功,朕也都記在心里。”
父皇一直都很注重對武將新秀的栽培,慶同樣關注此事,在勛貴子弟中,李行遠的武藝或許不是最出眾的,但他是數幾個能獨自帶兵出征的主將人選之一,像鄧坤鄧泰兄弟,再能打,慶都不會讓他們單獨統率一場戰役。
李行遠一邊念先帝的栽培與新帝的賞識,一邊自謙了幾句。
慶:“北伐東胡時,為了耶律崇中計,朕與雍王曾經故作爭執不和之態,當雍王對朕大放厥詞,十幾位指揮使中,你是最先拔劍呵斥雍王的,當時朕只是公主,你便敢為了朕與雍王作對,如今朕貴為天子,朕相信你對朕的忠心會更勝從前。”
李行遠抬頭,紅著眼眶地仰視帝王道:“承蒙皇上不棄,臣將誓死效忠皇上,此生絕無二心!”
慶笑笑,讓他退下了。
其實還有幾個適合前軍統領一職的武將人選,但論資歷名,李行遠是最適合的,也將最恩于。
北營與前軍武變的同時,慶下旨斬雍王一家以及鄧坤鄧泰的三族族人。
當年袁兆熊造反也是誅三族,慶不會因為謀反的是王叔便手下留,此案只給已經過世的開國功臣鄧沖留了一份恩典,沒有遷怒于他,譬如將鄧沖的陵墓從父皇的皇陵旁邊遷走。
此外,慶還下旨讓文武百與皇室宗親都去刑場觀刑了。
慶沒去看,但知道大姐夫妻、三對兒兄嫂以及孩子們都在秦梁、鄧坤等人刑的那一刻低了頭,像傅羲、盈兒等小輩只要避開了那腥一幕便不會多大影響,只有錚哥兒,據說當晚夢靨連連,九歲大的孩子還尿了一次床。
隨著主犯們的人頭落地,這樁謀反案徹底了結了,慶接著給立功的皇親與員們賜了賞。
慶知道大姐喜歡銀子,但秦梁拿出來的那五十萬兩銀票充了國庫,慶便改了當年父皇懲罰大姐的旨意,將大姐的爵祿恢復了一年五千兩白銀,同時賜了外甥傅羲郡主的爵位,等傅羲及笄后還會賞賜一座郡主府。
永康對此非常滿意,妹妹真直接賞五十萬兩,反倒弄得真的多貪財一樣!
.
一樁謀反大案塵埃落定,二月十三,又該開朝會了。
寅時天還黑著,習慣早起的慶自然而然地在張肅懷里醒來了,幾乎才,張肅跟著醒來,帝后一個仰首一個往下看,對視的瞬間,兩人都笑了。
張肅得去乾元殿外等著隨大臣們一起朝,為皇上穿好龍袍便提前走了,等他來到前殿外面,站在這里的只有寥寥十幾位員而已。
張肅的職不是武當中最高的,但他貴為皇后,與秦炳并肩排在了武之首,左側文之首依然是秦弘、秦仁,一邊兩個,剛好對應。
離卯時還有一刻鐘,文武百陸續到齊了,因為距離目睹秦梁等人刑才過去沒兩日,今日的大殿前格外安靜,靜到徐徐的風聲都清晰可聞。
卯時一到,守在大殿正門外的衛緩緩地推開了殿門。
張肅與三位王爺分別領著文武兩隊員腳步整齊地登上長長的石階,魚貫踏進鋪滿可鑒人的金磚的大殿。
解玉已經站在了龍椅一側,見百都站定了,隨著皇上的影出道,解玉揚聲道:“跪!”
百起擺,訓練有素般屈膝俯,跪迎他們的帝王。
待聽見新帝那聲明顯比先帝輕卻一樣平穩有力的“免禮”,百再同時起,本能地抬頭朝龍椅去。
年僅二十歲的天慶帝穿了一套墨金邊的龍袍,頭戴十二旒冠,面容如玉,灼灼令人不敢直視。
而慶高坐于龍椅之上,面帶微笑地俯視著滿朝文武。
登基已滿一年,慶早習慣了這一幕。
于天慶帝而言,這也只是長達五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中再尋常不過的一幕罷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