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這一路沒有出現什麽意外吧?”
周佑在碼頭接到徐見懿, 關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見懿笑了下,擡手撣去擺上的浮塵:“還算平穩,只是河上多了巡船, 盤查得勤, 耽誤了一些時候。”
說罷, 示意他的書去前面雇輛騾車。
周佑一邊帶著他穿過人群往外走,一邊說:“有一幫從南邊逃竄過來的海賊, 在城裏犯了幾樁大案,府抓了兩個人,還有幾個在逃。”
徐見懿頷首:“我聽說過此事了。”
“徐兄這次回來還住在圓槐書院的齋舍裏?”周佑擔憂問他。
徐見懿回想起三年的大火,心中升起一抹驚懼,他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嗯。”
圓槐書院由鹽商鹽捐修, 背後資金雄厚, 三年前發生火災後, 又借著修繕的機會擴大了規模, 請來致仕還鄉的前閣大學士黃維擔任山長,聘有多位當代大儒講經, 每月還會有南直隸各州府的知府前來講學, 書院免束脩, 對學子不設門檻, 因此生源不僅沒有減, 反而更多了。
許是不想再提起這次意外, 他邊噙著笑, 玩笑道, “如今圓槐書院可不比你們府學差。”
周佑點點頭,他自是知道圓槐書院的厲害, 是每歲的膏火銀都比府學多三倍不止,他的幾位同窗今年也去了圓槐書院。
“我有幾位師友甚是仰慕周兄的才華,都想結識周兄,周兄何不與我一同去圓槐書院,你我兄弟二人既是同鄉又有數年同窗之誼,若在一起讀書,彼此間也好有個照應。”
“更何況明珠師妹如今是甄家的小姐,我們在書院也不會欺負。”
徐見懿狀似無意地提起甄明珠。
他從沒有想過明先生的兒竟然會是主理圓槐書院的甄家的親生兒。
南直隸鄉試每屆下場應考的則三千,多則五千,卻只取其中頭一百名,周佑雖為人低調但他自來到府學後,每月大考都排在一二名,在揚州各書院衆學子中漸漸有了名聲,不人很看好周佑明年秋闈中榜,圓槐書院也想將其招到院中。
徐見懿與他書信往來,提到過幾次。
周佑每每都會婉拒,以前老師雖然是在圓槐書院教書,但卻建議他去府學,既然如此,想必是有他的考量。
他謝過徐見懿的好意,還是同樣的說辭。
這會兒他只關心道:“莫不是徐兄從前在圓槐書院遇到了什麽事?”
圓槐書院有一半寒門子弟,還有一半是宦富商之族出,徐見懿家世不像周佑那般貧苦,父親是秀才,家中有厚的家産田地,但與那些大爺相比,又差了許多。
周佑會因沒有背景而被人瞧不起,推己及人,他想徐見懿會不會也遭了委屈。
徐見懿沒想到他只注意到這句話,心中覺得他木訥,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
他在圓槐書院倒不曾過委屈,他到府城念書後,沒過過久明遠就來了,師長同窗們知道他與明遠的關系,對他都是十分關照,他笑著否認:“既如此那我也不再多勸了,不過即便你我不在同一家書院,也要常聯系,可不能生分了。”
“這是自然,老師生前叮囑過,我們在外遠游時要相互幫助。”周佑連忙說。
聽周佑三句話不離明遠,徐見懿神複雜,見書雇了騾車回來,先請他上了車架,坐好了才慢慢說:“老師從前最看重周兄,事事都要關照你。”
周佑抿覺得不好意思:“老師待我們是一視同仁的,可能是覺得我愚鈍才與我多說了幾句。”
徐見懿搖了搖頭:“周兄是和我一起去拜訪甄家,還是?”
“我就不去了,徐兄若是見到明珠師妹,替我問聲好。”周佑說。
徐見懿微微點頭,又聽他突然說道:“徐兄知道老師的親生兒明黛師妹如今搬去雙柿巷了嗎?”
徐見懿這回是真有些意外。
他其實并不認識明黛,他幫著甄明珠理完明遠的喪事就回鄉守孝了,後來的事包括甄明珠的世都是從的書信中得知,他仔細想了想,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甄明珠給他的信裏已經很久沒有提到過甄家或者自己的事了,態度也好像冷淡了許多。
周佑沒有察覺到他的異樣,自顧自地說:“你放心,府學離雙柿巷不遠,我會常去看的,不用擔心明黛師妹。”
徐見懿隨口應了一聲。
忽然掌,像是忘了什麽重要的事,他愧疚地看著周佑:“我想起了一件急事,恐怕是不能送周兄回府學了。”
周佑不甚在意,擺擺手說:“不礙事,我只是來看你是否平安到達,見你一切安好,我就放心了,你有急事就趕去忙吧!”
接著就讓車夫停車,他下了車,又囑咐徐見懿多加小心,看著騾車駛離了,他才慢慢走回府學。
徐見懿心裏裝了事,讓車夫快些趕路,到甄府街前下車,遞上名帖,卻被告知府裏主子們外出了,讓他改日再來。
徐見懿神不變,往門房的管事的手裏塞了一只荷包:“打擾您了,那我下次再來。”
管事笑著點頭,等他走了,打開荷包瞧了一眼,滿意地收下,讓小廝看著門房,自己親自到後院回話。
“都按五小姐的吩咐做了。”管事朝著寒英拱拱手。
寒英點點頭,給他兩顆小碎銀作賞錢,回到屋裏找到甄明珠。
不懂,自然姐兒不想見徐見懿,為何指使的給他送信。
甄明珠只是不想打草驚蛇,若突然與徐見懿斷了聯系,他肯定會有所察覺,萬一了的好事,豈不是得不償失。
循序漸進,慢慢的冷落他才最穩妥。
重活一世,甄明珠不想再重蹈覆轍,不想再與徐見懿有任何牽連。
前世被蒙蔽了雙眼,在梅榆去世後,做出了讓後悔一生的決定,拒絕了甄家的收養,在徐見懿的蠱下,隨他回了高郵縣,三年後一出孝期便嫁給了他。
以為自己覓得良婿,不曾想徐見懿是個刻薄寡義的小人。
婚後不到三年,膝下無所出,徐見懿便擡了妾室。
第六年徐見懿考中進士朝為,之後數年他仕途不順,跟隨他遠赴西南上任,當時剛生下兒,虛弱,又要為他管理宅,又要與他同僚的夫人們際,沒過多久便病倒了。
這之後終日纏綿病榻,大夫都說時日無多。
而徐見懿知曉後,竟只盼著早逝,好再娶一位家小姐,借力扶搖直上。
不想順他的意,撐了兩年,可終究沒有熬過二十七歲。
死後化作一縷幽魂,像看一場戲劇一樣看了一遍生前種種,從出生到下葬所有的畫面,竟發現,這一生從最開始就是錯誤的!
眼睜睜地看著為接生的穩婆,手忙腳拿錯了襁褓,將抱錯了。
不是父母的孩子。
甄明珠立刻回想起年時偶然聽梅榆閑聊過生産時的場景,當時與長淮鹽號的應太太一起在救濟棚中生産,兩人都生下了一個兒。
更巧合的是,去世前不久才聽人說過長淮鹽號的五小姐。
病得起不來,只有丫鬟會偶爾給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那時候徐見懿借口要事纏不來看,便找丫鬟打聽。
丫鬟說朝中最年輕的閣老到了西南,替陛下巡視西南政務,因著丫鬟告訴,這位閣老是揚州人士,便多問了幾句。
丫鬟說這位閣老魏肅生,其夫人還是揚州長淮鹽號的五小姐,說魏大人居高位,卻潔自好,後院只有一位夫人,夫妻二人十分恩。
甄明珠聽後,自是心生羨慕。
可直到死後才讓知道!這令人豔羨的人生本該是的,原來才是真正的長淮鹽號的五小姐,是未來的閣老夫人!
甄明珠絕,想要是當初沒有拒絕甄家的好意,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但上天有眼,竟然真的給了一次重來的機會。
甄明珠想能重新回到年時,回到所有事發生前,一定是老天爺想補償,想讓拿回屬于的一切。
所以選擇了一條與上輩子完全不一樣的路,為了長淮鹽號甄家的五小姐。
未來好得像夢一樣,甄明珠甚至想,只要徐見懿不來招惹,都願意不去報複他,一心一意地按照明黛路走,回到甄家時,明黛正在與裴子京議親。
現在換了,等著與裴子京議親失敗,等著遇到魏肅生,等著嫁給他。
至于明黛……
上輩子已經夠幸福了,搶占了的位置,著的人生,這一世該還給了。
甄明珠從回憶中離,了一下眼淚:“讓人繼續盯著他。”
“是!”寒英不敢多問。
而另一邊明黛也正趴在床上黯然神傷。
“姐兒這是怎麽了?”百順把劈好的柴火堆好,察覺到家裏異常的安靜,忍不住小聲問百宜。
百順這段日子也留在城裏,晚上就睡在柴房,正好可以幫著看家,既能讓那些閑幫們有所顧忌不能上門擾,也能幫著做些力活。
“不該打聽的,別瞎打聽!”
百宜低聲呵斥,其實也不知道,明黛從隔壁回來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裏閉門不出,趴在門上聽了半響,裏頭沒有一點兒靜,嘆了一聲氣,正教人發愁。
第三十二章
“這一路沒有出現什麽意外吧?”
周佑在碼頭接到徐見懿, 關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見懿笑了下,擡手撣去擺上的浮塵:“還算平穩,只是河上多了巡船, 盤查得勤, 耽誤了一些時候。”
說罷, 示意他的書去前面雇輛騾車。
周佑一邊帶著他穿過人群往外走,一邊說:“有一幫從南邊逃竄過來的海賊, 在城裏犯了幾樁大案,府抓了兩個人,還有幾個在逃。”
徐見懿頷首:“我聽說過此事了。”
“徐兄這次回來還住在圓槐書院的齋舍裏?”周佑擔憂問他。
徐見懿回想起三年的大火,心中升起一抹驚懼,他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嗯。”
圓槐書院由鹽商鹽捐修, 背後資金雄厚, 三年前發生火災後, 又借著修繕的機會擴大了規模, 請來致仕還鄉的前閣大學士黃維擔任山長,聘有多位當代大儒講經, 每月還會有南直隸各州府的知府前來講學, 書院免束脩, 對學子不設門檻, 因此生源不僅沒有減, 反而更多了。
許是不想再提起這次意外, 他邊噙著笑, 玩笑道, “如今圓槐書院可不比你們府學差。”
周佑點點頭,他自是知道圓槐書院的厲害, 是每歲的膏火銀都比府學多三倍不止,他的幾位同窗今年也去了圓槐書院。
“我有幾位師友甚是仰慕周兄的才華,都想結識周兄,周兄何不與我一同去圓槐書院,你我兄弟二人既是同鄉又有數年同窗之誼,若在一起讀書,彼此間也好有個照應。”
“更何況明珠師妹如今是甄家的小姐,我們在書院也不會欺負。”
徐見懿狀似無意地提起甄明珠。
他從沒有想過明先生的兒竟然會是主理圓槐書院的甄家的親生兒。
南直隸鄉試每屆下場應考的則三千,多則五千,卻只取其中頭一百名,周佑雖為人低調但他自來到府學後,每月大考都排在一二名,在揚州各書院衆學子中漸漸有了名聲,不人很看好周佑明年秋闈中榜,圓槐書院也想將其招到院中。
徐見懿與他書信往來,提到過幾次。
周佑每每都會婉拒,以前老師雖然是在圓槐書院教書,但卻建議他去府學,既然如此,想必是有他的考量。
他謝過徐見懿的好意,還是同樣的說辭。
這會兒他只關心道:“莫不是徐兄從前在圓槐書院遇到了什麽事?”
圓槐書院有一半寒門子弟,還有一半是宦富商之族出,徐見懿家世不像周佑那般貧苦,父親是秀才,家中有厚的家産田地,但與那些大爺相比,又差了許多。
周佑會因沒有背景而被人瞧不起,推己及人,他想徐見懿會不會也遭了委屈。
徐見懿沒想到他只注意到這句話,心中覺得他木訥,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
他在圓槐書院倒不曾過委屈,他到府城念書後,沒過過久明遠就來了,師長同窗們知道他與明遠的關系,對他都是十分關照,他笑著否認:“既如此那我也不再多勸了,不過即便你我不在同一家書院,也要常聯系,可不能生分了。”
“這是自然,老師生前叮囑過,我們在外遠游時要相互幫助。”周佑連忙說。
聽周佑三句話不離明遠,徐見懿神複雜,見書雇了騾車回來,先請他上了車架,坐好了才慢慢說:“老師從前最看重周兄,事事都要關照你。”
周佑抿覺得不好意思:“老師待我們是一視同仁的,可能是覺得我愚鈍才與我多說了幾句。”
徐見懿搖了搖頭:“周兄是和我一起去拜訪甄家,還是?”
“我就不去了,徐兄若是見到明珠師妹,替我問聲好。”周佑說。
徐見懿微微點頭,又聽他突然說道:“徐兄知道老師的親生兒明黛師妹如今搬去雙柿巷了嗎?”
徐見懿這回是真有些意外。
他其實并不認識明黛,他幫著甄明珠理完明遠的喪事就回鄉守孝了,後來的事包括甄明珠的世都是從的書信中得知,他仔細想了想,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甄明珠給他的信裏已經很久沒有提到過甄家或者自己的事了,態度也好像冷淡了許多。
周佑沒有察覺到他的異樣,自顧自地說:“你放心,府學離雙柿巷不遠,我會常去看的,不用擔心明黛師妹。”
徐見懿隨口應了一聲。
忽然掌,像是忘了什麽重要的事,他愧疚地看著周佑:“我想起了一件急事,恐怕是不能送周兄回府學了。”
周佑不甚在意,擺擺手說:“不礙事,我只是來看你是否平安到達,見你一切安好,我就放心了,你有急事就趕去忙吧!”
接著就讓車夫停車,他下了車,又囑咐徐見懿多加小心,看著騾車駛離了,他才慢慢走回府學。
徐見懿心裏裝了事,讓車夫快些趕路,到甄府街前下車,遞上名帖,卻被告知府裏主子們外出了,讓他改日再來。
徐見懿神不變,往門房的管事的手裏塞了一只荷包:“打擾您了,那我下次再來。”
管事笑著點頭,等他走了,打開荷包瞧了一眼,滿意地收下,讓小廝看著門房,自己親自到後院回話。
“都按五小姐的吩咐做了。”管事朝著寒英拱拱手。
寒英點點頭,給他兩顆小碎銀作賞錢,回到屋裏找到甄明珠。
不懂,自然姐兒不想見徐見懿,為何指使的給他送信。
甄明珠只是不想打草驚蛇,若突然與徐見懿斷了聯系,他肯定會有所察覺,萬一了的好事,豈不是得不償失。
循序漸進,慢慢的冷落他才最穩妥。
重活一世,甄明珠不想再重蹈覆轍,不想再與徐見懿有任何牽連。
前世被蒙蔽了雙眼,在梅榆去世後,做出了讓後悔一生的決定,拒絕了甄家的收養,在徐見懿的蠱下,隨他回了高郵縣,三年後一出孝期便嫁給了他。
以為自己覓得良婿,不曾想徐見懿是個刻薄寡義的小人。
婚後不到三年,膝下無所出,徐見懿便擡了妾室。
第六年徐見懿考中進士朝為,之後數年他仕途不順,跟隨他遠赴西南上任,當時剛生下兒,虛弱,又要為他管理宅,又要與他同僚的夫人們際,沒過多久便病倒了。
這之後終日纏綿病榻,大夫都說時日無多。
而徐見懿知曉後,竟只盼著早逝,好再娶一位家小姐,借力扶搖直上。
不想順他的意,撐了兩年,可終究沒有熬過二十七歲。
死後化作一縷幽魂,像看一場戲劇一樣看了一遍生前種種,從出生到下葬所有的畫面,竟發現,這一生從最開始就是錯誤的!
眼睜睜地看著為接生的穩婆,手忙腳拿錯了襁褓,將抱錯了。
不是父母的孩子。
甄明珠立刻回想起年時偶然聽梅榆閑聊過生産時的場景,當時與長淮鹽號的應太太一起在救濟棚中生産,兩人都生下了一個兒。
更巧合的是,去世前不久才聽人說過長淮鹽號的五小姐。
病得起不來,只有丫鬟會偶爾給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那時候徐見懿借口要事纏不來看,便找丫鬟打聽。
丫鬟說朝中最年輕的閣老到了西南,替陛下巡視西南政務,因著丫鬟告訴,這位閣老是揚州人士,便多問了幾句。
丫鬟說這位閣老魏肅生,其夫人還是揚州長淮鹽號的五小姐,說魏大人居高位,卻潔自好,後院只有一位夫人,夫妻二人十分恩。
甄明珠聽後,自是心生羨慕。
可直到死後才讓知道!這令人豔羨的人生本該是的,原來才是真正的長淮鹽號的五小姐,是未來的閣老夫人!
甄明珠絕,想要是當初沒有拒絕甄家的好意,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但上天有眼,竟然真的給了一次重來的機會。
甄明珠想能重新回到年時,回到所有事發生前,一定是老天爺想補償,想讓拿回屬于的一切。
所以選擇了一條與上輩子完全不一樣的路,為了長淮鹽號甄家的五小姐。
未來好得像夢一樣,甄明珠甚至想,只要徐見懿不來招惹,都願意不去報複他,一心一意地按照明黛路走,回到甄家時,明黛正在與裴子京議親。
現在換了,等著與裴子京議親失敗,等著遇到魏肅生,等著嫁給他。
至于明黛……
上輩子已經夠幸福了,搶占了的位置,著的人生,這一世該還給了。
甄明珠從回憶中離,了一下眼淚:“讓人繼續盯著他。”
“是!”寒英不敢多問。
而另一邊明黛也正趴在床上黯然神傷。
“姐兒這是怎麽了?”百順把劈好的柴火堆好,察覺到家裏異常的安靜,忍不住小聲問百宜。
百順這段日子也留在城裏,晚上就睡在柴房,正好可以幫著看家,既能讓那些閑幫們有所顧忌不能上門擾,也能幫著做些力活。
“不該打聽的,別瞎打聽!”
百宜低聲呵斥,其實也不知道,明黛從隔壁回來後,就把自己關在房裏閉門不出,趴在門上聽了半響,裏頭沒有一點兒靜,嘆了一聲氣,正教人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