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哄不好了 兩邊的差別也太大了
三十三章
二門外送走了姚家眷, 崔蘭愔猶豫了下,帶著不語往前頭書房去了。
衛王既然讓幫著接待姚家人,昨天那件事該是翻篇了。
到了書房門口, 沒用不語, 崔蘭愔自己說道:“表叔,我能進來麽。”
往常不言很快就會來開門,可這會兒崔蘭愔站了有幾息也沒靜。
又過了好一會兒,不言悄悄推開門,給擺手道:“王爺說不見。”
不見?崔蘭愔有些不敢相信。
從往衛王府走起,還沒有被拒之門外過。
就為著說他老大年紀了?二十六歲本來就是老大年紀,他又不娶又不生的,不說, 別人就不會說麽?人家說的只有比更多。
堂堂衛王, 不過些許小事就記了兩日,真的有夠小肚腸,虧還想著分兩只鸚哥鳥兒掛到他廊前呢。
崔蘭愔悻悻地轉, 不防長史擱後面正等著。
吃了閉門羹被看個正著, 唉!
崔蘭愔盡量做出若無其實的樣子,“長史找表叔有事要稟?”
“我在等二小姐。”長史仿佛什麽也沒見到, “才有客人就沒同二小姐說, 上午我使人往二小姐府上送了一車子食材,都是明日辦宴用的上的, 跟車的回來跟我學,說是送的將將及時,再晚一步,府上的人就要往外采買了,那樣王爺的一番心意就可惜了。”
“是表叔吩咐的?”
長史笑著點頭, “等明兒二小姐去了再有什麽缺的,盡管打發人回來拿。”說完,他不等崔蘭愔再問,說還有事,下了前廊走了。
崔蘭愔就知道他是怕自己難堪避開了。
崔蘭愔返又去了書房門前,這人,一邊小心眼一邊又關照,到底什麽意思嘛,“表叔,我真的是有口無心的,你原宥我這一回吧……”
“去說清楚。”一道不高不低的聲音傳出來,是衛王。
跟著不言又開了門,一板一眼地學道:“二小姐,王爺我告訴你詳細,早上王爺往兵部的時候,長史過來問,說二小姐家裏匆忙辦宴肯定很多食材都不湊手,不像王府裏有固定來送的,不如王府裏置辦了給送過去,王爺就同意了。”
說完這些,不言將聲音得極低,“二小姐,我才是學話,沒有不尊重你的意思。”
“咱們知知底的,我哪會不知道你。”
想了下,崔蘭愔還是又沖著門裏說道:“雖說是長史提議的,可沒有表叔同意,他也不敢自專,我還是記表叔的好……”
當地一聲,門自己合上了。
想到上回面壁時衛王打過來的棋子,這是衛王又甩了棋子給門關了。
擺明了不待見,讓不要在他門前聒噪呢
這得多會兒才能哄好啊?崔蘭愔愁眉苦臉地走了。
家裏宴客,崔蘭愔當然要早些回去幫忙。
早上臨出門前,崔蘭愔還是往書房門前說了聲:“表叔我回家了,等回來給您帶好吃的。”
門開,不言朝搖頭,崔蘭愔就知道還是不,到底要怎樣哄呢?
到家裏時,一家子人都在忙碌著,二房那邊仍是除了崔冕崔昶都來了,這會兒都在幫忙,很有些嚴陣以待的樣子。
看著姜氏一件葡萄紫的織錦大袖褙子,頭上了支赤金牡丹花的簪子,崔蘭亭是一海棠紅的杭緞衫,袖上擺都有寬襕邊兒,頭上戴了枚鑲紅寶蝶花分心。
是讓桑枝帶話家裏都好好打扮了,可這也過于隆重了。
再看二房那邊也是,常氏、丁氏、董氏、崔蘭亭都格外妝扮了,同那日往姚家赴宴時候差不多。
崔蘭愔低頭看自己一,月白地兒淡蓮紋的褙子,水藍縐綢,若不是頭上戴了那枚小巧的金累嵌紅珊瑚分心,站這些人中間就太不相宜了。
崔蘭愔有些疑,是有什麽不知道的麽?
不就是多了個譚家,若不是譚紹另說了親事,譚家對崔家大房來說是比崔家二房還要親近些的,說是宴客,實際就是自家人坐下來用頓飯。
姜氏過來給拉到一邊,“昨兒都傍晚了,姚家使人來說今兒都要過來,這樣男各得多加一桌,咱家又簡陋,怎也要收拾得能過眼些。”
崔蘭愔挑眉,昨兒接待姚家眷時,姚家眷們可沒一個提要來的,怎回去不一會兒就改主意了?
在至親面前是個藏不住心思的,于外頭的人事上可不是憨的。
略想想就明白了,是為著衛王的態度,估計是見在衛王府裏住了這幾日也沒走,又能幫著衛王待客,覺著在衛王面前得臉,所以姚家是做給衛王看的。
對姚家和衛王的關系,崔蘭愔也品出來了,因著當年姚家離開時沒顧上姚妃和衛王,沒一年姚妃就去了,衛王心裏不可能沒疙瘩。
只看姚家三房人到應城後,衛王始終不鹹不淡的態度就可窺得一二。
世人都說姚家有風骨,崔蘭愔卻覺著他們也會審時度勢的。
比如現在,在衛王得罪了端王和李家的前提下,姚家人依舊如常往衛王府走,表明了無論何種境地都和衛王同進退的態度。
可是,這種對朝局一知半解的都分析得出,將來的事有很大的變數,端王未必就等穩當上位,姚家這樣傳承了上百年的大家族,家裏只進士出的就多位,只會看的比更多更遠。
因著姚家要來,常氏幾番猶豫要不要崔冕和崔昶過來。
還是崔昘說道:“姚家那樣的家族,遇上事至多避一避就過了,是崔家沒法比的。”常氏才歇了念頭。
才到巳初,譚家同姚家人一起到了。
崔蘭愔覺著自己要學的很多,如姚家這樣的人一旦想示好,就會方方面面都會做齊全了。
進門寒暄過後,對崔家大房居所的局促沒一異樣,坐後姚家三位夫人就拉著姜氏說話,察覺到姜氏是什麽樣子後,就同聊裳樣式,侍弄花草這些,沒多會兒姜氏就放松下來,偶爾還會主提起話頭。
不用去看,都能知道前頭姚家的老爺公子們必也同崔晟父子相談甚歡了。
說的融洽時,項氏拉著姚三夫人的手對姜氏笑道:“這陣子見你們忙著就沒告訴,前兒我們兩家說定了子循和瑛姐兒的親事,準備等過了秋闈就給他們兩個辦婚事,家裏就等著來喝喜酒吧。”
好在姜氏早已被崔蘭愔說的放下了,這會兒已能真心實意地道喜:“多好的事兒,到時我們一家子都去。”
常氏拉著姜氏湊趣道:“待會兒席上你得好好敬顯大嫂子一杯,謝帶親家來捧你的場。”
項氏被說的很用,“一家子親戚,這都是該當的。”
姚五夫人微擰了下眉,“是啊,姚家和昇弟妹這裏也是一樣的親戚,以前不在應城還罷了,這會兒都在應城,往後可不能生分了,要常來常往才好。”擺明了姚家是當崔家大房正經親戚走的。
項氏臉上紅了一瞬,還是常氏岔話說起別的,才恢複了。
姜氏陪著客人在正廳說話,小姐們則在東間的起居間說話,聽項氏說了後,崔家三姐妹都笑著稱呼起了“表弟妹”“表嫂”,那樣大方的姚七小姐都窘起來。
姚六小姐就給解圍:“天福寺的櫻花開了,約一日咱們去吧?”
這時外頭一陣喧嘩,沒多會兒耿順家的氣籲籲地過來,“二小姐,陳太後宮裏的錢來了。”
福寧宮裏都知道崔家大房今日擺席,有什麽事也會避開了這時候才是,
崔蘭愔出來說了一聲,帶著不言往外迎去。
姚三夫人就道:“們咱們也不用避著,去瞧瞧,有什麽事也好照應下。”
明知沒什麽好照應的,只姜氏是個拙的,只能應著同這些一起出了院子。
竹叢的夾道上,不言引著幾個福寧宮的侍往裏送著點心匣子,錢和笑著跟崔蘭愔道:“能這會兒來的都是難得的好親戚,這些點心都是才出爐的,待會兒客人走時都帶上兩盒,也是咱們家的一點心意。”
這樣有長輩出面給周全的形有多久沒見了?從譚氏走後都是自己打點家裏的一切,崔蘭愔淚睫于盈,“錢,太後……”
“喲,咱家二小姐還害了,等我回去告訴太後,一定會覺著稀奇。”
“錢,你還打趣人”
“我哪兒敢,那幾個知道得念叨死我。差點忘了,好二小姐知道,咱院裏有只鸚哥兒鳥已經會說‘二小姐發財’,另一只也開始學背詩了,太後你得空去看呢。”
“這麽快,等兩日我就過去,回頭我也要抓,不然我那幾只要被比下去了。”
那邊侍們已搬好了點心,錢和也不留,朝兩邊的崔晟和姜氏拱了拱手,“我就不打攪家裏宴客了,先回了。”
他攔住要送的崔蘭愔:“莫非離了福寧宮,二小姐就不當我是自家人了?”
崔蘭愔只好讓不語跟著送了出去。
這麽一會兒,席面已經擺好了,男各自在外院裏席。
見到席上尋常見不到的江鮮,還有供的好酒,問了一應的食材和酒水都是衛王府送過來的,才陳太後又是那樣的關崔蘭愔,譚士顯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他是真為表弟崔晟一家擔憂了,又因為項氏另給長子定了姚家的小姐,他心裏又多了愧疚,所以,崔晟宴客,他不顧項氏的反對堅持帶著一家來了。
他也是場浸潤多年的,早計較明白了,崔晟這裏最壞不過兩代不得出頭,到時他幫一把總能日子過得下去。
說到牽連,本朝還沒有皇帝為著娶不著人家閨,連帶著人家的親戚都要打的,不過是升遷上更艱難些,且就是不被打,他也沒什麽機會往上升了,所以對他來說是沒差的。
因著衛王替崔蘭愔出頭的事,項氏怕姚家被牽連,又想反悔同姚家的親事。
做人哪能這樣一而再的,他給項氏狠狠訓斥了,出面和姚家說定了親事。
之後他細細分說了,姚家在李家的打下都毫發無損,和這樣的人家結親于譚紹只有好沒有壞,給項氏說回轉了。
昨兒姚家又捎話來,說今日要一起來崔家大房赴宴,姚家都如此,項氏才沒了顧慮,一家子高高興興來了。
這會兒見姚家在崔晟面前一點沒擺姿態,譚士顯心裏就更有譜了。
卻不知姚家的三位老爺心裏其實都不大用,姚家擺宴衛王雖去了,卻是一個人在邀月樓一直呆著。
崔家擺宴,衛王是沒來,可他不但自己包了食材酒水,還發陳太後送點心當回禮,孰近孰遠一目了然。
聽那侍說話,陳太後是拿那崔蘭愔當衛王的至親小輩待的。
第33章 哄不好了 兩邊的差別也太大了
三十三章
二門外送走了姚家眷, 崔蘭愔猶豫了下,帶著不語往前頭書房去了。
衛王既然讓幫著接待姚家人,昨天那件事該是翻篇了。
到了書房門口, 沒用不語, 崔蘭愔自己說道:“表叔,我能進來麽。”
往常不言很快就會來開門,可這會兒崔蘭愔站了有幾息也沒靜。
又過了好一會兒,不言悄悄推開門,給擺手道:“王爺說不見。”
不見?崔蘭愔有些不敢相信。
從往衛王府走起,還沒有被拒之門外過。
就為著說他老大年紀了?二十六歲本來就是老大年紀,他又不娶又不生的,不說, 別人就不會說麽?人家說的只有比更多。
堂堂衛王, 不過些許小事就記了兩日,真的有夠小肚腸,虧還想著分兩只鸚哥鳥兒掛到他廊前呢。
崔蘭愔悻悻地轉, 不防長史擱後面正等著。
吃了閉門羹被看個正著, 唉!
崔蘭愔盡量做出若無其實的樣子,“長史找表叔有事要稟?”
“我在等二小姐。”長史仿佛什麽也沒見到, “才有客人就沒同二小姐說, 上午我使人往二小姐府上送了一車子食材,都是明日辦宴用的上的, 跟車的回來跟我學,說是送的將將及時,再晚一步,府上的人就要往外采買了,那樣王爺的一番心意就可惜了。”
“是表叔吩咐的?”
長史笑著點頭, “等明兒二小姐去了再有什麽缺的,盡管打發人回來拿。”說完,他不等崔蘭愔再問,說還有事,下了前廊走了。
崔蘭愔就知道他是怕自己難堪避開了。
崔蘭愔返又去了書房門前,這人,一邊小心眼一邊又關照,到底什麽意思嘛,“表叔,我真的是有口無心的,你原宥我這一回吧……”
“去說清楚。”一道不高不低的聲音傳出來,是衛王。
跟著不言又開了門,一板一眼地學道:“二小姐,王爺我告訴你詳細,早上王爺往兵部的時候,長史過來問,說二小姐家裏匆忙辦宴肯定很多食材都不湊手,不像王府裏有固定來送的,不如王府裏置辦了給送過去,王爺就同意了。”
說完這些,不言將聲音得極低,“二小姐,我才是學話,沒有不尊重你的意思。”
“咱們知知底的,我哪會不知道你。”
想了下,崔蘭愔還是又沖著門裏說道:“雖說是長史提議的,可沒有表叔同意,他也不敢自專,我還是記表叔的好……”
當地一聲,門自己合上了。
想到上回面壁時衛王打過來的棋子,這是衛王又甩了棋子給門關了。
擺明了不待見,讓不要在他門前聒噪呢
這得多會兒才能哄好啊?崔蘭愔愁眉苦臉地走了。
家裏宴客,崔蘭愔當然要早些回去幫忙。
早上臨出門前,崔蘭愔還是往書房門前說了聲:“表叔我回家了,等回來給您帶好吃的。”
門開,不言朝搖頭,崔蘭愔就知道還是不,到底要怎樣哄呢?
到家裏時,一家子人都在忙碌著,二房那邊仍是除了崔冕崔昶都來了,這會兒都在幫忙,很有些嚴陣以待的樣子。
看著姜氏一件葡萄紫的織錦大袖褙子,頭上了支赤金牡丹花的簪子,崔蘭亭是一海棠紅的杭緞衫,袖上擺都有寬襕邊兒,頭上戴了枚鑲紅寶蝶花分心。
是讓桑枝帶話家裏都好好打扮了,可這也過于隆重了。
再看二房那邊也是,常氏、丁氏、董氏、崔蘭亭都格外妝扮了,同那日往姚家赴宴時候差不多。
崔蘭愔低頭看自己一,月白地兒淡蓮紋的褙子,水藍縐綢,若不是頭上戴了那枚小巧的金累嵌紅珊瑚分心,站這些人中間就太不相宜了。
崔蘭愔有些疑,是有什麽不知道的麽?
不就是多了個譚家,若不是譚紹另說了親事,譚家對崔家大房來說是比崔家二房還要親近些的,說是宴客,實際就是自家人坐下來用頓飯。
姜氏過來給拉到一邊,“昨兒都傍晚了,姚家使人來說今兒都要過來,這樣男各得多加一桌,咱家又簡陋,怎也要收拾得能過眼些。”
崔蘭愔挑眉,昨兒接待姚家眷時,姚家眷們可沒一個提要來的,怎回去不一會兒就改主意了?
在至親面前是個藏不住心思的,于外頭的人事上可不是憨的。
略想想就明白了,是為著衛王的態度,估計是見在衛王府裏住了這幾日也沒走,又能幫著衛王待客,覺著在衛王面前得臉,所以姚家是做給衛王看的。
對姚家和衛王的關系,崔蘭愔也品出來了,因著當年姚家離開時沒顧上姚妃和衛王,沒一年姚妃就去了,衛王心裏不可能沒疙瘩。
只看姚家三房人到應城後,衛王始終不鹹不淡的態度就可窺得一二。
世人都說姚家有風骨,崔蘭愔卻覺著他們也會審時度勢的。
比如現在,在衛王得罪了端王和李家的前提下,姚家人依舊如常往衛王府走,表明了無論何種境地都和衛王同進退的態度。
可是,這種對朝局一知半解的都分析得出,將來的事有很大的變數,端王未必就等穩當上位,姚家這樣傳承了上百年的大家族,家裏只進士出的就多位,只會看的比更多更遠。
因著姚家要來,常氏幾番猶豫要不要崔冕和崔昶過來。
還是崔昘說道:“姚家那樣的家族,遇上事至多避一避就過了,是崔家沒法比的。”常氏才歇了念頭。
才到巳初,譚家同姚家人一起到了。
崔蘭愔覺著自己要學的很多,如姚家這樣的人一旦想示好,就會方方面面都會做齊全了。
進門寒暄過後,對崔家大房居所的局促沒一異樣,坐後姚家三位夫人就拉著姜氏說話,察覺到姜氏是什麽樣子後,就同聊裳樣式,侍弄花草這些,沒多會兒姜氏就放松下來,偶爾還會主提起話頭。
不用去看,都能知道前頭姚家的老爺公子們必也同崔晟父子相談甚歡了。
說的融洽時,項氏拉著姚三夫人的手對姜氏笑道:“這陣子見你們忙著就沒告訴,前兒我們兩家說定了子循和瑛姐兒的親事,準備等過了秋闈就給他們兩個辦婚事,家裏就等著來喝喜酒吧。”
好在姜氏早已被崔蘭愔說的放下了,這會兒已能真心實意地道喜:“多好的事兒,到時我們一家子都去。”
常氏拉著姜氏湊趣道:“待會兒席上你得好好敬顯大嫂子一杯,謝帶親家來捧你的場。”
項氏被說的很用,“一家子親戚,這都是該當的。”
姚五夫人微擰了下眉,“是啊,姚家和昇弟妹這裏也是一樣的親戚,以前不在應城還罷了,這會兒都在應城,往後可不能生分了,要常來常往才好。”擺明了姚家是當崔家大房正經親戚走的。
項氏臉上紅了一瞬,還是常氏岔話說起別的,才恢複了。
姜氏陪著客人在正廳說話,小姐們則在東間的起居間說話,聽項氏說了後,崔家三姐妹都笑著稱呼起了“表弟妹”“表嫂”,那樣大方的姚七小姐都窘起來。
姚六小姐就給解圍:“天福寺的櫻花開了,約一日咱們去吧?”
這時外頭一陣喧嘩,沒多會兒耿順家的氣籲籲地過來,“二小姐,陳太後宮裏的錢來了。”
福寧宮裏都知道崔家大房今日擺席,有什麽事也會避開了這時候才是,
崔蘭愔出來說了一聲,帶著不言往外迎去。
姚三夫人就道:“們咱們也不用避著,去瞧瞧,有什麽事也好照應下。”
明知沒什麽好照應的,只姜氏是個拙的,只能應著同這些一起出了院子。
竹叢的夾道上,不言引著幾個福寧宮的侍往裏送著點心匣子,錢和笑著跟崔蘭愔道:“能這會兒來的都是難得的好親戚,這些點心都是才出爐的,待會兒客人走時都帶上兩盒,也是咱們家的一點心意。”
這樣有長輩出面給周全的形有多久沒見了?從譚氏走後都是自己打點家裏的一切,崔蘭愔淚睫于盈,“錢,太後……”
“喲,咱家二小姐還害了,等我回去告訴太後,一定會覺著稀奇。”
“錢,你還打趣人”
“我哪兒敢,那幾個知道得念叨死我。差點忘了,好二小姐知道,咱院裏有只鸚哥兒鳥已經會說‘二小姐發財’,另一只也開始學背詩了,太後你得空去看呢。”
“這麽快,等兩日我就過去,回頭我也要抓,不然我那幾只要被比下去了。”
那邊侍們已搬好了點心,錢和也不留,朝兩邊的崔晟和姜氏拱了拱手,“我就不打攪家裏宴客了,先回了。”
他攔住要送的崔蘭愔:“莫非離了福寧宮,二小姐就不當我是自家人了?”
崔蘭愔只好讓不語跟著送了出去。
這麽一會兒,席面已經擺好了,男各自在外院裏席。
見到席上尋常見不到的江鮮,還有供的好酒,問了一應的食材和酒水都是衛王府送過來的,才陳太後又是那樣的關崔蘭愔,譚士顯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他是真為表弟崔晟一家擔憂了,又因為項氏另給長子定了姚家的小姐,他心裏又多了愧疚,所以,崔晟宴客,他不顧項氏的反對堅持帶著一家來了。
他也是場浸潤多年的,早計較明白了,崔晟這裏最壞不過兩代不得出頭,到時他幫一把總能日子過得下去。
說到牽連,本朝還沒有皇帝為著娶不著人家閨,連帶著人家的親戚都要打的,不過是升遷上更艱難些,且就是不被打,他也沒什麽機會往上升了,所以對他來說是沒差的。
因著衛王替崔蘭愔出頭的事,項氏怕姚家被牽連,又想反悔同姚家的親事。
做人哪能這樣一而再的,他給項氏狠狠訓斥了,出面和姚家說定了親事。
之後他細細分說了,姚家在李家的打下都毫發無損,和這樣的人家結親于譚紹只有好沒有壞,給項氏說回轉了。
昨兒姚家又捎話來,說今日要一起來崔家大房赴宴,姚家都如此,項氏才沒了顧慮,一家子高高興興來了。
這會兒見姚家在崔晟面前一點沒擺姿態,譚士顯心裏就更有譜了。
卻不知姚家的三位老爺心裏其實都不大用,姚家擺宴衛王雖去了,卻是一個人在邀月樓一直呆著。
崔家擺宴,衛王是沒來,可他不但自己包了食材酒水,還發陳太後送點心當回禮,孰近孰遠一目了然。
聽那侍說話,陳太後是拿那崔蘭愔當衛王的至親小輩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