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公府,書房。
趙文靖正臨窗練著大字,筆走龍蛇間,神卻有幾分不屬。
仆從丁二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垂手立在一旁。
趙文靖擱下筆,頭也未抬,似是隨口問道:“今日崔家那位,可有送什麼東西過來?”
丁二恭聲回道:“回小公爺,不曾。”
丁二心里納罕,小公爺昨日便問過一回了,今日怎麼又問?
他到底是盼著崔大姑娘送東西來呢,還是不盼著?
平日里,小公爺不是最煩這位崔大姑娘,嫌糾纏不休麼?
說起來,這位崔大姑娘也真是執著。
自打三年前小公爺順手救了一次,這三年來,真是風雨無阻,日日都遣人送東西過來,不是時興的筆墨紙硯,便是些致吃食,還有各種小玩意兒。
也就是崔大姑娘那位早逝的母親是商家出,嫁妝厚得嚇人,才經得起這般年復一年地送。
旁人家的姑娘,哪有這般手筆。
趙文靖把筆放筆洗,抬起眼眸,向窗外看去。
今日的天格外好,碧空如洗,云淡風輕。
可不知為何,他心中總有一莫名的煩悶。
“小公爺,要不,小的去打聽打聽?”丁二小心翼翼地問道。
趙文靖聞言,手指微微一頓,臉上卻不半分波瀾。
“的事,與我何干?”
“是是是,小的多了。”丁二連忙低頭認錯。
趙文靖確實一整天都有些心不在焉。
午飯送上來,也只是略了幾筷子便撤了下去。
他坐在書房里,手里的書沒翻兩頁,又走到窗邊,看著庭院里被風吹的樹影出神,連丁二幾次出都沒察覺。
到了傍晚,丁二照例進來布菜。
見小公爺依舊是那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丁二猶豫了一下,還是低聲稟報道:“小公爺,下午小的出去辦差,順道聽了一耳朵……說是崔家大姑娘,昨日在崔家祠堂跪了一宿,夜里了涼,今兒就病倒了,聽說還發著熱。”
正拿起筷子的趙文靖作一頓,皺了一天的眉頭總算松懈下去,接著又深深蹙起,他將筷子放下,沉片刻,吩咐道:“我們府里不是有些上好的傷寒藥麼?明早你挑些好的,給崔府送過去。”
話音剛落,他又立刻改口:“別等明早了,現在就派人送去,就說……就說是我母親聽聞,略表關懷。”
“是。”丁二應了一聲,不敢多問,連忙轉出去安排。
等丁二再回來伺候時,驚訝地發現,可能是中午沒吃,壞了,小公爺今晚的胃口竟出奇地好,不僅多添了一碗飯,桌上的幾樣菜也幾乎都吃了。
/
如善堂,檀香裊裊。
崔老夫人捻著佛珠,半闔著眼,呷了口茶,才緩緩開口問道:“寶珠那丫頭,這都幾日了,可好些了?”
劉湘君坐在下首,聞言忙放下手中的茶盞,臉上出恰到好的憂:“回老夫人,還沒好利索呢,整日懨懨的,藥也喝不進去多。唉,說來也怪,這病氣竟還過了人,前天雪兒也有些著涼不適,把我擔心壞了。”
頓了頓,話鋒一轉,帶上幾分慶幸和激:“不過還好,國公夫人聽聞后,當天就遣人送來了上好的傷寒藥,雪兒吃了兩劑,昨日便大好了,估計過兩日又能來給老夫人你請安了。”
崔老夫人聽了這話,臉上明顯出滿意之:“哦?國公夫人命人送了藥來?”點了點頭,“看來,不僅小公爺看重咱們雪兒,連國公夫人也對雪兒十分滿意。這倒是樁好事。”
看向劉湘君,吩咐道:“既如此,你仔細挑些像樣的東西,備一份厚禮,送去國公府上,就說是我們崔家的一點心意,謝國公夫人的關懷。咱們禮數上可不能差了,免得讓人家說我們不懂規矩。”
“是,媳婦記下了。”劉湘君溫順應下,隨即又嘆了口氣,面帶愁容,“只是,寶珠院子里的幾個使丫鬟,這幾日也接二連三地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來。大夫來看過,也說是了風寒,但這病來勢洶洶,瞧著傳染還厲害的,媳婦這心里,實在是有些不安……”
崔老夫人聽得眉頭又皺了起來,臉上閃過一不耐和嫌惡:“既是如此厲害的病癥,又容易過了人,還留在府里做什麼?平白讓旁人也跟著擔驚怕。”
當機立斷道:“這樣吧,打發人把挪到城外莊子上去靜養,那里清凈,也免得再傳染了旁人。等病徹底好了,再接回來就是。”
劉湘君眼中飛快地掠過得意之,面上卻依舊是那副恭謹憂慮的模樣,低聲應道:“老夫人思慮周全,媳婦這就去安排。”
/
丁二捧著一個不算小的梨花木匣子進來,恭敬地放到趙文靖書案一角。
“小公爺,這是方才崔府派人送來的回禮,說是謝國公夫人前幾日送藥的關懷。”
趙文靖正對著一幅剛畫了一半的山水圖出神,聞言并未立刻回頭,只淡淡“嗯”了一聲。
丁二見狀,便自顧自打開匣子,將里頭的東西一一取出,里還輕聲念叨著:“這崔家出手倒還算大方,瞧瞧這端硯,極好,還有這玉蟬紙,手溫潤,是上等貨,配著這塊羊脂玉的紙鎮,倒也相得益彰……”
他一邊擺放著這些文房雅,一邊覷著自家主子的神,忍不住又加了一句:“小的就說嘛,崔大姑娘對小公爺慕得。前些日子沒靜,估著是病著難,這病一好,不就又地送東西來了?”
聽到這話,趙文靖終于轉過來,角噙著笑意地看著那些致的禮品。
他拿起那方羊脂玉紙鎮,手溫涼,面上卻出幾分嫌棄與不耐:“我還當真轉了子,知道什麼分寸了。沒想,還是那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
話是說得難聽,可他眉宇間這幾日揮之不去的霾,卻似乎被窗外進來的驅散了不,連帶著看那匣中之的眼神,也和了許多。
晉國公府,書房。
趙文靖正臨窗練著大字,筆走龍蛇間,神卻有幾分不屬。
仆從丁二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垂手立在一旁。
趙文靖擱下筆,頭也未抬,似是隨口問道:“今日崔家那位,可有送什麼東西過來?”
丁二恭聲回道:“回小公爺,不曾。”
丁二心里納罕,小公爺昨日便問過一回了,今日怎麼又問?
他到底是盼著崔大姑娘送東西來呢,還是不盼著?
平日里,小公爺不是最煩這位崔大姑娘,嫌糾纏不休麼?
說起來,這位崔大姑娘也真是執著。
自打三年前小公爺順手救了一次,這三年來,真是風雨無阻,日日都遣人送東西過來,不是時興的筆墨紙硯,便是些致吃食,還有各種小玩意兒。
也就是崔大姑娘那位早逝的母親是商家出,嫁妝厚得嚇人,才經得起這般年復一年地送。
旁人家的姑娘,哪有這般手筆。
趙文靖把筆放筆洗,抬起眼眸,向窗外看去。
今日的天格外好,碧空如洗,云淡風輕。
可不知為何,他心中總有一莫名的煩悶。
“小公爺,要不,小的去打聽打聽?”丁二小心翼翼地問道。
趙文靖聞言,手指微微一頓,臉上卻不半分波瀾。
“的事,與我何干?”
“是是是,小的多了。”丁二連忙低頭認錯。
趙文靖確實一整天都有些心不在焉。
午飯送上來,也只是略了幾筷子便撤了下去。
他坐在書房里,手里的書沒翻兩頁,又走到窗邊,看著庭院里被風吹的樹影出神,連丁二幾次出都沒察覺。
到了傍晚,丁二照例進來布菜。
見小公爺依舊是那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丁二猶豫了一下,還是低聲稟報道:“小公爺,下午小的出去辦差,順道聽了一耳朵……說是崔家大姑娘,昨日在崔家祠堂跪了一宿,夜里了涼,今兒就病倒了,聽說還發著熱。”
正拿起筷子的趙文靖作一頓,皺了一天的眉頭總算松懈下去,接著又深深蹙起,他將筷子放下,沉片刻,吩咐道:“我們府里不是有些上好的傷寒藥麼?明早你挑些好的,給崔府送過去。”
話音剛落,他又立刻改口:“別等明早了,現在就派人送去,就說……就說是我母親聽聞,略表關懷。”
“是。”丁二應了一聲,不敢多問,連忙轉出去安排。
等丁二再回來伺候時,驚訝地發現,可能是中午沒吃,壞了,小公爺今晚的胃口竟出奇地好,不僅多添了一碗飯,桌上的幾樣菜也幾乎都吃了。
/
如善堂,檀香裊裊。
崔老夫人捻著佛珠,半闔著眼,呷了口茶,才緩緩開口問道:“寶珠那丫頭,這都幾日了,可好些了?”
劉湘君坐在下首,聞言忙放下手中的茶盞,臉上出恰到好的憂:“回老夫人,還沒好利索呢,整日懨懨的,藥也喝不進去多。唉,說來也怪,這病氣竟還過了人,前天雪兒也有些著涼不適,把我擔心壞了。”
頓了頓,話鋒一轉,帶上幾分慶幸和激:“不過還好,國公夫人聽聞后,當天就遣人送來了上好的傷寒藥,雪兒吃了兩劑,昨日便大好了,估計過兩日又能來給老夫人你請安了。”
崔老夫人聽了這話,臉上明顯出滿意之:“哦?國公夫人命人送了藥來?”點了點頭,“看來,不僅小公爺看重咱們雪兒,連國公夫人也對雪兒十分滿意。這倒是樁好事。”
看向劉湘君,吩咐道:“既如此,你仔細挑些像樣的東西,備一份厚禮,送去國公府上,就說是我們崔家的一點心意,謝國公夫人的關懷。咱們禮數上可不能差了,免得讓人家說我們不懂規矩。”
“是,媳婦記下了。”劉湘君溫順應下,隨即又嘆了口氣,面帶愁容,“只是,寶珠院子里的幾個使丫鬟,這幾日也接二連三地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來。大夫來看過,也說是了風寒,但這病來勢洶洶,瞧著傳染還厲害的,媳婦這心里,實在是有些不安……”
崔老夫人聽得眉頭又皺了起來,臉上閃過一不耐和嫌惡:“既是如此厲害的病癥,又容易過了人,還留在府里做什麼?平白讓旁人也跟著擔驚怕。”
當機立斷道:“這樣吧,打發人把挪到城外莊子上去靜養,那里清凈,也免得再傳染了旁人。等病徹底好了,再接回來就是。”
劉湘君眼中飛快地掠過得意之,面上卻依舊是那副恭謹憂慮的模樣,低聲應道:“老夫人思慮周全,媳婦這就去安排。”
/
丁二捧著一個不算小的梨花木匣子進來,恭敬地放到趙文靖書案一角。
“小公爺,這是方才崔府派人送來的回禮,說是謝國公夫人前幾日送藥的關懷。”
趙文靖正對著一幅剛畫了一半的山水圖出神,聞言并未立刻回頭,只淡淡“嗯”了一聲。
丁二見狀,便自顧自打開匣子,將里頭的東西一一取出,里還輕聲念叨著:“這崔家出手倒還算大方,瞧瞧這端硯,極好,還有這玉蟬紙,手溫潤,是上等貨,配著這塊羊脂玉的紙鎮,倒也相得益彰……”
他一邊擺放著這些文房雅,一邊覷著自家主子的神,忍不住又加了一句:“小的就說嘛,崔大姑娘對小公爺慕得。前些日子沒靜,估著是病著難,這病一好,不就又地送東西來了?”
聽到這話,趙文靖終于轉過來,角噙著笑意地看著那些致的禮品。
他拿起那方羊脂玉紙鎮,手溫涼,面上卻出幾分嫌棄與不耐:“我還當真轉了子,知道什麼分寸了。沒想,還是那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
話是說得難聽,可他眉宇間這幾日揮之不去的霾,卻似乎被窗外進來的驅散了不,連帶著看那匣中之的眼神,也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