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得了徐四爺的指點,那必然是好的,就是不知徐四爺可耐煩這些。但兩家做了多年的鄰居,想來還是有些分在的。
等傅長宋和傅長憲出了壽寧堂,傅老夫人抬眼看向坐在屏風前面的長宜,論起樣貌來,還是屬三房的這兩個孫生的更好看些。見長宜穿了一件素白的褙子,越發襯的面容細猶如剛剝了殼的蛋。
怪不得古人云,‘要俏,三分孝’,果然是有幾分道理的。
朝長宜招了招手,笑道:“我來瞧瞧抹額繡多了?”
長宜只做了一半,緣邊用金繡了一圈,針線活做的細,本看不出來針腳,傅老夫人拿在手中仔細看了一番,就連坐在一旁的繡娘都忍不住夸道:“三姑娘的繡活真是靈巧。”
傅老夫人也覺得好,拉著長宜的手讓坐在邊,說道:“祖母的抹額倒不急著,你先做完徐太夫人的,趕明兒我帶你去徐府轉轉。”
傅老夫人越想越覺得和徐家搞好關系是一大要事,看著徐太夫人倒是很喜歡長宜,就想著帶過去討幾句巧,等以后出嫁了,能多認得幾位世家族的夫人們也是有利的。
第20章 “宜姐兒是個可人兒,要配個……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當日傅家請了高僧來府上做法事,一早傅家大爺就帶著宗族的子弟前往墓地祭掃,長宜和幾個妹妹在家糊了蓮花燈,晚飯過后傅老夫人吩咐丫頭婆子跟著,讓們去了河邊放燈。
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出來放燈,河邊上早已站滿了人,長宜蹲下小心的把蓮花燈放在河面上,看著蓮花燈越漂越遠,直到看不見為止,才站起了。不知是誰在酒樓點了上百只天燈,把漆黑的夜都照亮了。
長宜就想到了母親,母親每年都會在除夕的夜晚點天燈替祈愿,不知不覺的,母親已經快過世兩年了。回去的路上,長宜就有些悶悶不樂,到家后在燈下練了半個時辰的大字才躺下歇息了。
二日去壽寧堂給傅老夫人請安,把做好的抹額拿給傅老夫人看,傅老夫人正正反反看了許多遍,對長宜的繡活贊不絕口。
沒一會盛氏也過來了,拿了賬簿讓傅老夫人過目,這一個月又是過壽又是過節,雖說才過了半月,銀子已經花出去三四百兩了,席面一樣就支出了一百八十兩,傅家也不過比平常人家富庶一點,這樣的花法已經超出了府上兩個月的開支。
傅老夫人皺了皺眉,問盛氏:“通州那邊的鋪面可還好?”這是傅家幾輩人積攢出來的,除了族田,就屬通州的香鋪子盈利最好。
通州有碼頭,來京的員大都會途徑那里整頓歇息,不得買些貴重的件送人。現如今京城正時興香。傅家的香鋪子在通州也是小有名氣的,一年下來能有兩三百兩銀子的進項。
盛氏點頭回道:“倒也和往年相差無幾,不過的還得等年下方掌柜送了賬簿才知道。”末了又補了一句:“那邊倒賺了不,昨兒傍晚送來了一百兩銀子。”
這話說得沒頭沒尾的,傅老夫人卻嘆道:“還是小心些為妙,過了年就把銀子回來吧,咱們家還不缺這些。”
長宜跟著沈氏打理中饋多年,從們的話音中聽出了些蹊蹺,只是沒想到祖家也會在外面放印子錢,不過這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一個大家族想要支撐門面,而讀書人家又不太會做生意,不敷出是常有的事,放印子錢是來錢最快的。長宜知道的幾個大戶人家都有放印子錢的。
等盛氏走后,傅老夫人看了一眼刻,笑了笑道:“今兒天氣好,咱們去徐府坐坐。”帶著長宜去了徐家。
徐太夫人住在清心堂,與安隅堂相隔不遠,園遍植槐柳,滿目郁郁蔥蔥,安隅堂前面有一片偌大的湖,湖心修了一座六角的涼亭。
長宜跟在傅老夫人的后,走到清心堂前面才看到掩映在綠竹叢中的一條蜿蜒曲折的青石板小徑,正是通往隨安堂的。
前日傅長宋說徐衍帶著徐珵去了京城,也不知這會子在不在家,長宜心想。
從穿堂進來,是五間三架的正房,廡廊下站了四五個穿紅戴綠的丫頭,看到傅老夫人過來,一位穿青綠比甲的丫頭連忙打著簾子進去回稟。
旋即出來,笑盈盈地道:“老夫人請進。”
長宜跟著傅老夫人進了清心堂。
堂屋當中立了一扇紫檀木浮雕六扇屏風,穿過屏風才看到屋子里的擺設,堂屋和次間用紫檀木雕花槅扇隔開,中間開了一扇月門。
徐太夫人剛禮完佛,穿了一件沉香壽字紋的妝花緞褙子,旁邊站著一位穿茜紅比甲的丫頭,看樣子不過十七八的年紀,眉目生的清秀。長宜認出來是徐太夫人邊的一等大丫頭碧玉。
傅老夫人和徐太夫人寒暄了幾句,長宜才上前行禮,碧玉搬了個繡墩讓長宜坐下。長宜笑著向道謝,碧玉就抿了抿道:“三姑娘,您客氣了。”
長宜坐下聽傅老夫人和徐太夫人說話,過了一會傅老夫人扭頭看向長宜,笑著道:“你給太夫人繡的抹額呢?”
徐太夫人一聽倒是有了興趣,笑道:“宜姐兒還給老做了抹額?”
碧玉就從長宜手中接過抹額,捧給徐太夫人看,徐太夫人拿在手里不釋手,驚嘆道:“真真是巧。”還讓碧玉替戴上,果然是合適的。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X5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若是能得了徐四爺的指點,那必然是好的,就是不知徐四爺可耐煩這些。但兩家做了多年的鄰居,想來還是有些分在的。
等傅長宋和傅長憲出了壽寧堂,傅老夫人抬眼看向坐在屏風前面的長宜,論起樣貌來,還是屬三房的這兩個孫生的更好看些。見長宜穿了一件素白的褙子,越發襯的面容細猶如剛剝了殼的蛋。
怪不得古人云,‘要俏,三分孝’,果然是有幾分道理的。
朝長宜招了招手,笑道:“我來瞧瞧抹額繡多了?”
長宜只做了一半,緣邊用金繡了一圈,針線活做的細,本看不出來針腳,傅老夫人拿在手中仔細看了一番,就連坐在一旁的繡娘都忍不住夸道:“三姑娘的繡活真是靈巧。”
傅老夫人也覺得好,拉著長宜的手讓坐在邊,說道:“祖母的抹額倒不急著,你先做完徐太夫人的,趕明兒我帶你去徐府轉轉。”
傅老夫人越想越覺得和徐家搞好關系是一大要事,看著徐太夫人倒是很喜歡長宜,就想著帶過去討幾句巧,等以后出嫁了,能多認得幾位世家族的夫人們也是有利的。
第20章 “宜姐兒是個可人兒,要配個……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當日傅家請了高僧來府上做法事,一早傅家大爺就帶著宗族的子弟前往墓地祭掃,長宜和幾個妹妹在家糊了蓮花燈,晚飯過后傅老夫人吩咐丫頭婆子跟著,讓們去了河邊放燈。
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出來放燈,河邊上早已站滿了人,長宜蹲下小心的把蓮花燈放在河面上,看著蓮花燈越漂越遠,直到看不見為止,才站起了。不知是誰在酒樓點了上百只天燈,把漆黑的夜都照亮了。
長宜就想到了母親,母親每年都會在除夕的夜晚點天燈替祈愿,不知不覺的,母親已經快過世兩年了。回去的路上,長宜就有些悶悶不樂,到家后在燈下練了半個時辰的大字才躺下歇息了。
二日去壽寧堂給傅老夫人請安,把做好的抹額拿給傅老夫人看,傅老夫人正正反反看了許多遍,對長宜的繡活贊不絕口。
沒一會盛氏也過來了,拿了賬簿讓傅老夫人過目,這一個月又是過壽又是過節,雖說才過了半月,銀子已經花出去三四百兩了,席面一樣就支出了一百八十兩,傅家也不過比平常人家富庶一點,這樣的花法已經超出了府上兩個月的開支。
傅老夫人皺了皺眉,問盛氏:“通州那邊的鋪面可還好?”這是傅家幾輩人積攢出來的,除了族田,就屬通州的香鋪子盈利最好。
通州有碼頭,來京的員大都會途徑那里整頓歇息,不得買些貴重的件送人。現如今京城正時興香。傅家的香鋪子在通州也是小有名氣的,一年下來能有兩三百兩銀子的進項。
盛氏點頭回道:“倒也和往年相差無幾,不過的還得等年下方掌柜送了賬簿才知道。”末了又補了一句:“那邊倒賺了不,昨兒傍晚送來了一百兩銀子。”
這話說得沒頭沒尾的,傅老夫人卻嘆道:“還是小心些為妙,過了年就把銀子回來吧,咱們家還不缺這些。”
長宜跟著沈氏打理中饋多年,從們的話音中聽出了些蹊蹺,只是沒想到祖家也會在外面放印子錢,不過這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一個大家族想要支撐門面,而讀書人家又不太會做生意,不敷出是常有的事,放印子錢是來錢最快的。長宜知道的幾個大戶人家都有放印子錢的。
等盛氏走后,傅老夫人看了一眼刻,笑了笑道:“今兒天氣好,咱們去徐府坐坐。”帶著長宜去了徐家。
徐太夫人住在清心堂,與安隅堂相隔不遠,園遍植槐柳,滿目郁郁蔥蔥,安隅堂前面有一片偌大的湖,湖心修了一座六角的涼亭。
長宜跟在傅老夫人的后,走到清心堂前面才看到掩映在綠竹叢中的一條蜿蜒曲折的青石板小徑,正是通往隨安堂的。
前日傅長宋說徐衍帶著徐珵去了京城,也不知這會子在不在家,長宜心想。
從穿堂進來,是五間三架的正房,廡廊下站了四五個穿紅戴綠的丫頭,看到傅老夫人過來,一位穿青綠比甲的丫頭連忙打著簾子進去回稟。
旋即出來,笑盈盈地道:“老夫人請進。”
長宜跟著傅老夫人進了清心堂。
堂屋當中立了一扇紫檀木浮雕六扇屏風,穿過屏風才看到屋子里的擺設,堂屋和次間用紫檀木雕花槅扇隔開,中間開了一扇月門。
徐太夫人剛禮完佛,穿了一件沉香壽字紋的妝花緞褙子,旁邊站著一位穿茜紅比甲的丫頭,看樣子不過十七八的年紀,眉目生的清秀。長宜認出來是徐太夫人邊的一等大丫頭碧玉。
傅老夫人和徐太夫人寒暄了幾句,長宜才上前行禮,碧玉搬了個繡墩讓長宜坐下。長宜笑著向道謝,碧玉就抿了抿道:“三姑娘,您客氣了。”
長宜坐下聽傅老夫人和徐太夫人說話,過了一會傅老夫人扭頭看向長宜,笑著道:“你給太夫人繡的抹額呢?”
徐太夫人一聽倒是有了興趣,笑道:“宜姐兒還給老做了抹額?”
碧玉就從長宜手中接過抹額,捧給徐太夫人看,徐太夫人拿在手里不釋手,驚嘆道:“真真是巧。”還讓碧玉替戴上,果然是合適的。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KX5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