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沈若錦離三四步遠,見了一禮,“夫人安好。”
“該我給夫人問安。”
李安氏懷著孕,整個人都十分浮腫,行也不便,連走路都是左右婢扶著的。
都這樣了,李安氏還要走上臺階,強撐著賠笑道:“說起來你我都是各自府里的二夫人,也算有緣。我家郎君前兩日惹惱了秦小王爺,在人前過手那是他們爺們的事,跟咱們人家總是不相干的,你說是不說?”
“既不相干,你今日又是為何而來?”
沈若錦其實不喜歡京城,更厭惡京城里這些貴婦人生來就被馴化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樣子。
李安氏盡懷胎之苦,李二卻在外面花惹草,在外面挨了打、惹了事還要懷著孕的妻子替他登門周旋。
秦瑯說的沒錯,李二果真該打。
李安氏許是很久沒聽到這樣直白的話,竟被問得愣住了。而后,竟忽然哭了起來。
一哭,就了胎氣。
“夫人、夫人您撐著些……奴婢這就給您請大夫去!”
隨行的婢手忙腳的,一個說先把李安氏扶回馬車上,一個忙著要去請大夫,吵吵囔囔地喊“救命”。
侍劍有些傻眼,“該不會是故意來訛咱們的吧?”
沈若錦沉了片刻,立刻吩咐道:“先把李家夫人扶進府里去。”
又轉頭道:“侍劍,你腳程快,即刻去最近的回春堂的請大夫來。”
其實也不準李安氏是真的了胎氣,還是故意上門訛人。
但李安氏是在王府門前發作的,作為王府新婦既看見了,就不能真的完全不管。
更何況,四舅母就是懷胎八月,驟然聽聞沈家十三口男丁全都戰死沙場才了胎氣難產而死。
沈若錦再也不想看見一尸兩命的慘劇。
“是。”侍劍應聲而去。
李安氏這胎氣一,疼得站不住也邁不開,被兩個婢扶著也上不去馬車,王府侍衛得了吩咐上前幫忙,卻被婢用男授不親為由喝退。
李家婢說:“多謝好意,但您有所不知,我家夫人向來弱,嫁進相府三年才懷上這一胎,多月來一直都是府里的張大夫幫著調理的,旁的大夫醫再高明,我們丞相夫人也是不放心的。”
“既然如此,那你們就回去讓那位張大夫診治吧。”
沈若錦也不多留李安氏。
只是看上不去馬車,就搭了把手,將人半扶半抱地送上車廂。
沈若錦轉要走出車廂的時候,李安氏忽然拉住了的袖,“我實在痛得厲害,怕是快不了……隨行的婢子又實在愚笨,能否請您好人做到底,送我回府去?”
沈若錦剛要拒絕,李安氏又痛呼了一聲。
這年輕婦人的腹部高高隆起,哀哀哭著,沈若錦忍不住想四舅母難產時是不是這樣彷徨無助?
有些不忍,低低應了一聲“好。”
幾個李家的婢跟著上了馬車,圍在李安氏邊又是給喂保命丹,又是給汗的,還催著車夫“快、快些回去。”
沈若錦掀開車簾,同王府門前的守衛說:“我送李家夫人回去,你們幫我去跟王爺王妃稟一聲。”
“是,二夫人。”
王府守衛剛應聲,還沒來得及喊幾個人跟著一起去,李府的車夫就揚鞭策馬,架著馬車穿街而去。
半個時辰后,李園。
沈若錦扶著李安氏下了馬車,抬頭一看牌匾上寫著“李園”二字,不問道:“夫人不住丞相府?”
李安氏還在哀哀喚著,強撐著回答道:“先前是住丞相府的,只是前幾日……”
李家婢幫著解釋道:“前幾日二公子挨了秦小王爺的打,被相爺趕出來了。二公子在此養傷,夫人懷著胎不便兩頭跑,就跟著住在此。”
婢說著,跑進門去喊“夫人了胎氣,快找張大夫來。”
沈若錦只打算把人送到了就走,也無心管李二夫婦住哪。
人送到家門了,正要告辭。
哪知道李安氏下馬車時忽然腳一崴,往上倒,又哭道:“我、我這子實在是不中用了,連這幾步路都走不。”
沈若錦向來見不得子哭哭啼啼,將人扶著送進了李園。
之后,就有婢接手將李安氏扶進屋里去,那位張大夫挎著藥箱匆匆趕到,里里外外一眾人各自忙活開來。
沈若錦在門外站了一會兒,聽李安氏哭得沒那麼厲害了,就跟李園管事的說了一聲,“人已送到,我先告辭了。”
“今日真是多虧小王妃了,大恩大德,無以為報,奴婢給您磕一個。”
李家的管事嬤嬤帶著婢們跪下磕頭。
接著又說:“您好心送夫人回來,哪能一口茶水都不喝就回去?若別人知道,豈不是要說我們招待不周,還請您在花廳稍坐,等我們夫人緩過來,親自同您道過謝,您再走。”
這話說的看似客氣。
到底是等李安氏緩過來跟道謝,還是訛人還得兩說。
沈若錦不怕事,但不喜歡無緣無故被人潑臟水,等李安氏緩過來說清楚再走也好。
免得丞相府的人再借題發揮,再生是非。
花廳就在不遠,窗邊花影翩翩,風景甚佳。
沈若錦臨窗而坐,看日頭西移,云層里。
李家的管事嬤嬤立刻就讓人奉茶,是糕點就擺了十二盤。
京城權貴之家的日子過得奢靡浪費,說起揮金如土,丞相之子比起秦小王爺來也不遑多讓。
沈若錦只看了看,無心品嘗。
李園的管事嬤嬤姓呂,在旁伺候著賠笑道:“小王妃嘗嘗這六安茶,今年宮中也只得了八罐,皇上賞了淑妃娘娘大半,娘娘又賞了我們二公子。”
當今后宮最寵的淑妃出自丞相府,李二正是一母同胞的弟。
沈若錦雖然在邊關長大,在京城待的時日不長,這點牽連關系還是知道的。
但他們喜歡是他們的事,和有什麼關系?
沈若錦笑意淡淡道:“我不品茶。”
呂嬤嬤臉上的笑意一僵,“那給您換果飲子,酸梅、吊梨,還是……”
沈若錦微笑道:“不必勞煩了,嬤嬤自忙你的去,不必在這陪我耗著。”
說著話,思緒早就飄遠了。
想著侍劍去回春堂請大夫,白跑了一趟,小丫頭肯定郁悶極了。
想著秦瑯被六皇子邀去品酒聽琵琶,這個時辰了還沒回轉,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自己是去賣賭坊換銀子的?
呂嬤嬤見油鹽不進,實在沒法子,只能帶著婢先行退下。
沈若錦坐在窗邊賞景,接了一片落花,夾在指尖把玩著。
“砰——”的一聲傳來。
忽然有人進了花廳,還把門關上了。
來人腳步虛浮、呼吸渾濁,沈若錦回頭一看,還是個鼻青臉腫,腫如豬頭的丑貨。
依舊閑散地坐著,素白的指尖夾著花瓣,“李二?”
“正是。”沈若錦離三四步遠,見了一禮,“夫人安好。”
“該我給夫人問安。”
李安氏懷著孕,整個人都十分浮腫,行也不便,連走路都是左右婢扶著的。
都這樣了,李安氏還要走上臺階,強撐著賠笑道:“說起來你我都是各自府里的二夫人,也算有緣。我家郎君前兩日惹惱了秦小王爺,在人前過手那是他們爺們的事,跟咱們人家總是不相干的,你說是不說?”
“既不相干,你今日又是為何而來?”
沈若錦其實不喜歡京城,更厭惡京城里這些貴婦人生來就被馴化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樣子。
李安氏盡懷胎之苦,李二卻在外面花惹草,在外面挨了打、惹了事還要懷著孕的妻子替他登門周旋。
秦瑯說的沒錯,李二果真該打。
李安氏許是很久沒聽到這樣直白的話,竟被問得愣住了。而后,竟忽然哭了起來。
一哭,就了胎氣。
“夫人、夫人您撐著些……奴婢這就給您請大夫去!”
隨行的婢手忙腳的,一個說先把李安氏扶回馬車上,一個忙著要去請大夫,吵吵囔囔地喊“救命”。
侍劍有些傻眼,“該不會是故意來訛咱們的吧?”
沈若錦沉了片刻,立刻吩咐道:“先把李家夫人扶進府里去。”
又轉頭道:“侍劍,你腳程快,即刻去最近的回春堂的請大夫來。”
其實也不準李安氏是真的了胎氣,還是故意上門訛人。
但李安氏是在王府門前發作的,作為王府新婦既看見了,就不能真的完全不管。
更何況,四舅母就是懷胎八月,驟然聽聞沈家十三口男丁全都戰死沙場才了胎氣難產而死。
沈若錦再也不想看見一尸兩命的慘劇。
“是。”侍劍應聲而去。
李安氏這胎氣一,疼得站不住也邁不開,被兩個婢扶著也上不去馬車,王府侍衛得了吩咐上前幫忙,卻被婢用男授不親為由喝退。
李家婢說:“多謝好意,但您有所不知,我家夫人向來弱,嫁進相府三年才懷上這一胎,多月來一直都是府里的張大夫幫著調理的,旁的大夫醫再高明,我們丞相夫人也是不放心的。”
“既然如此,那你們就回去讓那位張大夫診治吧。”
沈若錦也不多留李安氏。
只是看上不去馬車,就搭了把手,將人半扶半抱地送上車廂。
沈若錦轉要走出車廂的時候,李安氏忽然拉住了的袖,“我實在痛得厲害,怕是快不了……隨行的婢子又實在愚笨,能否請您好人做到底,送我回府去?”
沈若錦剛要拒絕,李安氏又痛呼了一聲。
這年輕婦人的腹部高高隆起,哀哀哭著,沈若錦忍不住想四舅母難產時是不是這樣彷徨無助?
有些不忍,低低應了一聲“好。”
幾個李家的婢跟著上了馬車,圍在李安氏邊又是給喂保命丹,又是給汗的,還催著車夫“快、快些回去。”
沈若錦掀開車簾,同王府門前的守衛說:“我送李家夫人回去,你們幫我去跟王爺王妃稟一聲。”
“是,二夫人。”
王府守衛剛應聲,還沒來得及喊幾個人跟著一起去,李府的車夫就揚鞭策馬,架著馬車穿街而去。
半個時辰后,李園。
沈若錦扶著李安氏下了馬車,抬頭一看牌匾上寫著“李園”二字,不問道:“夫人不住丞相府?”
李安氏還在哀哀喚著,強撐著回答道:“先前是住丞相府的,只是前幾日……”
李家婢幫著解釋道:“前幾日二公子挨了秦小王爺的打,被相爺趕出來了。二公子在此養傷,夫人懷著胎不便兩頭跑,就跟著住在此。”
婢說著,跑進門去喊“夫人了胎氣,快找張大夫來。”
沈若錦只打算把人送到了就走,也無心管李二夫婦住哪。
人送到家門了,正要告辭。
哪知道李安氏下馬車時忽然腳一崴,往上倒,又哭道:“我、我這子實在是不中用了,連這幾步路都走不。”
沈若錦向來見不得子哭哭啼啼,將人扶著送進了李園。
之后,就有婢接手將李安氏扶進屋里去,那位張大夫挎著藥箱匆匆趕到,里里外外一眾人各自忙活開來。
沈若錦在門外站了一會兒,聽李安氏哭得沒那麼厲害了,就跟李園管事的說了一聲,“人已送到,我先告辭了。”
“今日真是多虧小王妃了,大恩大德,無以為報,奴婢給您磕一個。”
李家的管事嬤嬤帶著婢們跪下磕頭。
接著又說:“您好心送夫人回來,哪能一口茶水都不喝就回去?若別人知道,豈不是要說我們招待不周,還請您在花廳稍坐,等我們夫人緩過來,親自同您道過謝,您再走。”
這話說的看似客氣。
到底是等李安氏緩過來跟道謝,還是訛人還得兩說。
沈若錦不怕事,但不喜歡無緣無故被人潑臟水,等李安氏緩過來說清楚再走也好。
免得丞相府的人再借題發揮,再生是非。
花廳就在不遠,窗邊花影翩翩,風景甚佳。
沈若錦臨窗而坐,看日頭西移,云層里。
李家的管事嬤嬤立刻就讓人奉茶,是糕點就擺了十二盤。
京城權貴之家的日子過得奢靡浪費,說起揮金如土,丞相之子比起秦小王爺來也不遑多讓。
沈若錦只看了看,無心品嘗。
李園的管事嬤嬤姓呂,在旁伺候著賠笑道:“小王妃嘗嘗這六安茶,今年宮中也只得了八罐,皇上賞了淑妃娘娘大半,娘娘又賞了我們二公子。”
當今后宮最寵的淑妃出自丞相府,李二正是一母同胞的弟。
沈若錦雖然在邊關長大,在京城待的時日不長,這點牽連關系還是知道的。
但他們喜歡是他們的事,和有什麼關系?
沈若錦笑意淡淡道:“我不品茶。”
呂嬤嬤臉上的笑意一僵,“那給您換果飲子,酸梅、吊梨,還是……”
沈若錦微笑道:“不必勞煩了,嬤嬤自忙你的去,不必在這陪我耗著。”
說著話,思緒早就飄遠了。
想著侍劍去回春堂請大夫,白跑了一趟,小丫頭肯定郁悶極了。
想著秦瑯被六皇子邀去品酒聽琵琶,這個時辰了還沒回轉,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自己是去賣賭坊換銀子的?
呂嬤嬤見油鹽不進,實在沒法子,只能帶著婢先行退下。
沈若錦坐在窗邊賞景,接了一片落花,夾在指尖把玩著。
“砰——”的一聲傳來。
忽然有人進了花廳,還把門關上了。
來人腳步虛浮、呼吸渾濁,沈若錦回頭一看,還是個鼻青臉腫,腫如豬頭的丑貨。
依舊閑散地坐著,素白的指尖夾著花瓣,“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