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2292章 試探,怒懟皇帝

“您這話說的……”

老農搖了搖頭:“朝廷下達的旨意,各地州縣發放,錦衛和巡察史檢查,員們腦袋不要了嗎?

別說是克扣了,發放的時間晚了些員們都睡不著。”

“那您這是?”

“哎……”

老農嘆了口氣:“這大旱什麼時間結束不好說,朝廷有多存糧也不好說,那我們就得自己省著點,一個月省個五斤出來,就能多撐上一段時間。”

“那你們就不能聚眾請朝廷多發放一些嗎?”

“朝廷能救災、還這麼及時、力度這麼大,放在歷朝歷代都算是這個了!”

老農朝著崇禎豎起了大拇指,眼中滿是激之:“旱災什麼時間能結束我們不清楚,還不會再擴大范圍也不清楚,

現在的況是甭管朝廷發放多,每月再多個十斤、三十斤,都能吃完,那大災再持續怎麼辦?朝廷想救都救不了。

既然現在的力度是不死,那就很不錯了,還奢求那麼多做什麼。”

畢自嚴也是配合著道:“那若是明年就結束了,您這不是白了,朝廷社倉的糧食依舊在堆積著嗎?”

平平常常的一句話,讓原本平和的老農有些生氣了,指著畢自嚴:“您想必也是讀過書的,難道不知道防患于未然嗎?

如果明年大旱結束了,自然是最好的,社倉的糧食堆著就堆著唄,反正會換,也爛不了。

或者說朝廷看著社倉都是滿滿的,下令減賦,還不是有利于我們?

可若是明年沒結束,再持續兩三年,我們今年吃飽了,后面幾年怎麼辦?

如今這天下太平不再是兵荒馬朝不保夕,吏治澄清也不用擔心迫胥吏剝削,孩子有書讀前途明,過大旱,大明盛世即將到來,老漢還想多活幾年呢。

老漢今年六十有三了,吃飽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說吃不飽都不算事兒,能多活幾年才是最好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老人家,我可不可以理解為您對朝廷的賑災策略很滿意?”

“滿意,必須滿意!”

老農點了點頭,咧大笑,出了一口的黃牙:“朝廷考慮的不是一家一戶,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個大明的百姓,是大明的未來。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大明這麼大一個家,經自然是更難念的。”

聽著老農的這話,崇禎很是滿意,但依舊繼續‘找茬’:“老人家,您一個人滿意不代表所有人都滿意,人心嘛……總是貪心!”

“這話倒是沒錯兒,不敢說所有,但至七八、甚至更多是滿意的,自皇帝登基之后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皇上是將百姓放在心上的,

若是社倉足夠多的糧食,皇上絕對會多給我們一口吃的,既然沒有,那就說明朝廷也難,做人不能太貪心。

俺們老百姓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活了幾十年了,誰對咱們是真心的,咱們還是很清楚的。”

“可、可……”

崇禎心中很是開心,但還是想再試探一下,于是低了聲音:“老人家,我聽小道消息傳,說是如今的大旱是因為皇帝登基后做了太多的錯事,

;諸如不顧緣和太祖定下的祖制,大肆清理宗親,而后又整頓吏治、北進草原、鎮建奴和扶桑,殺了數百上千萬的人,上天憤怒才降下了如今的大災,是不是真的。”

此話一出,后的李若漣、畢自嚴等人臉猛地一變,渾都哆嗦了。

他們是怎麼都想不通皇帝怎麼會問出這個問題,這是普通百姓能回答的嗎?

再說了這事兒他們也沒有聽說過呀,皇帝哪里來的消息?

李若漣雙眼閃爍著寒,暗下決定,等回城之后一定下令錦衛嚴查,敢造這種謠的詔獄有一百種方法讓他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農聽了崇禎的這話后跟火星落了裝滿火藥的炸藥桶一樣,一下子就著了,指著崇禎就罵了起來:“誰他媽的在造謠?你他媽的從哪里聽到的?”

“老人家,您……”

“閉!”

李若漣想勸一下,但還沒說完,就被老農怒喝一聲給打斷了,雙眼圓睜的看著李若漣。

“你是不是想勸老漢聲音小點,怕被人聽去了?老漢都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生死早就看淡了。

就算是府聽去了又能怎麼著,這話又不是老漢說的,老漢相信如今的員是能分辨是非的。”

說完這話后,又看向崇禎:“上不上天的老漢不知道,咱也沒見過,但你要說大旱是上天對皇帝因為殺戮過多的懲罰,那老漢就要連老天一起罵了。

太祖皇帝在世中崛起,復漢人江山,這功績放在什麼時候都是頂尖的,后世子孫蒙蔭福這也是有可原的,咱們老百姓也沒話,沒有太祖定乾坤,就沒有現在的咱們。

福歸福,吃香的喝辣的,奢侈一些只要你遵紀守法,沒有橫征暴斂、強搶等等,咱們依舊無話可說。

可您看看哪些宗族干的事兒……這些罪朝廷也公布了,搖國本,換做普通百姓看八百回都不夠,皇帝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算什麼殺戮?

蒙古草原諸部自大明建立開始就賊心不死,屢屢襲擾,邊境多百姓死亡?

建奴那就更不用說了吧,就要滅掉我們大明了,我干掉他們怎麼了?

還有倭寇,在東南沿海犯下了多滔天罪行,朝廷詔書和茶樓說書先生不是都說的很清楚了嗎?

中南半島也是,人家都聯合起來要瓜分我們大明了,我們還不能還手嗎?

大道理老漢不懂,但老漢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家都打將手到咱們臉上了,還不許咱們反抗?

是,這個過程的確死了很多人,但那又怎樣?

不弄死他們,我們就得死,這選擇很難嗎?

再說了,這大旱是皇帝登基后才有的嗎?那不是在皇帝登基前就已經在陜西那邊開始了嗎?

造這些謠的人都是一些缺心眼的王八蛋,不是商就是那些被皇帝砍了的貪污吏的后代,還有那些被廢了特權的讀書人。

話又說回來了,若是這大旱是因為殺戮過多上天降下的懲罰,那這懲罰我們也認了。”

說到這里,老農沉頓了幾息,臉一陣的變幻和糾結。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連載中 • 共2292章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292章 試探,怒懟皇帝

“您這話說的……”

老農搖了搖頭:“朝廷下達的旨意,各地州縣發放,錦衛和巡察史檢查,員們腦袋不要了嗎?

別說是克扣了,發放的時間晚了些員們都睡不著。”

“那您這是?”

“哎……”

老農嘆了口氣:“這大旱什麼時間結束不好說,朝廷有多存糧也不好說,那我們就得自己省著點,一個月省個五斤出來,就能多撐上一段時間。”

“那你們就不能聚眾請朝廷多發放一些嗎?”

“朝廷能救災、還這麼及時、力度這麼大,放在歷朝歷代都算是這個了!”

老農朝著崇禎豎起了大拇指,眼中滿是激之:“旱災什麼時間能結束我們不清楚,還不會再擴大范圍也不清楚,

現在的況是甭管朝廷發放多,每月再多個十斤、三十斤,都能吃完,那大災再持續怎麼辦?朝廷想救都救不了。

既然現在的力度是不死,那就很不錯了,還奢求那麼多做什麼。”

畢自嚴也是配合著道:“那若是明年就結束了,您這不是白了,朝廷社倉的糧食依舊在堆積著嗎?”

平平常常的一句話,讓原本平和的老農有些生氣了,指著畢自嚴:“您想必也是讀過書的,難道不知道防患于未然嗎?

如果明年大旱結束了,自然是最好的,社倉的糧食堆著就堆著唄,反正會換,也爛不了。

或者說朝廷看著社倉都是滿滿的,下令減賦,還不是有利于我們?

可若是明年沒結束,再持續兩三年,我們今年吃飽了,后面幾年怎麼辦?

如今這天下太平不再是兵荒馬朝不保夕,吏治澄清也不用擔心迫胥吏剝削,孩子有書讀前途明,過大旱,大明盛世即將到來,老漢還想多活幾年呢。

老漢今年六十有三了,吃飽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說吃不飽都不算事兒,能多活幾年才是最好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老人家,我可不可以理解為您對朝廷的賑災策略很滿意?”

“滿意,必須滿意!”

老農點了點頭,咧大笑,出了一口的黃牙:“朝廷考慮的不是一家一戶,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個大明的百姓,是大明的未來。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大明這麼大一個家,經自然是更難念的。”

聽著老農的這話,崇禎很是滿意,但依舊繼續‘找茬’:“老人家,您一個人滿意不代表所有人都滿意,人心嘛……總是貪心!”

“這話倒是沒錯兒,不敢說所有,但至七八、甚至更多是滿意的,自皇帝登基之后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皇上是將百姓放在心上的,

若是社倉足夠多的糧食,皇上絕對會多給我們一口吃的,既然沒有,那就說明朝廷也難,做人不能太貪心。

俺們老百姓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活了幾十年了,誰對咱們是真心的,咱們還是很清楚的。”

“可、可……”

崇禎心中很是開心,但還是想再試探一下,于是低了聲音:“老人家,我聽小道消息傳,說是如今的大旱是因為皇帝登基后做了太多的錯事,

;諸如不顧緣和太祖定下的祖制,大肆清理宗親,而后又整頓吏治、北進草原、鎮建奴和扶桑,殺了數百上千萬的人,上天憤怒才降下了如今的大災,是不是真的。”

此話一出,后的李若漣、畢自嚴等人臉猛地一變,渾都哆嗦了。

他們是怎麼都想不通皇帝怎麼會問出這個問題,這是普通百姓能回答的嗎?

再說了這事兒他們也沒有聽說過呀,皇帝哪里來的消息?

李若漣雙眼閃爍著寒,暗下決定,等回城之后一定下令錦衛嚴查,敢造這種謠的詔獄有一百種方法讓他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農聽了崇禎的這話后跟火星落了裝滿火藥的炸藥桶一樣,一下子就著了,指著崇禎就罵了起來:“誰他媽的在造謠?你他媽的從哪里聽到的?”

“老人家,您……”

“閉!”

李若漣想勸一下,但還沒說完,就被老農怒喝一聲給打斷了,雙眼圓睜的看著李若漣。

“你是不是想勸老漢聲音小點,怕被人聽去了?老漢都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生死早就看淡了。

就算是府聽去了又能怎麼著,這話又不是老漢說的,老漢相信如今的員是能分辨是非的。”

說完這話后,又看向崇禎:“上不上天的老漢不知道,咱也沒見過,但你要說大旱是上天對皇帝因為殺戮過多的懲罰,那老漢就要連老天一起罵了。

太祖皇帝在世中崛起,復漢人江山,這功績放在什麼時候都是頂尖的,后世子孫蒙蔭福這也是有可原的,咱們老百姓也沒話,沒有太祖定乾坤,就沒有現在的咱們。

福歸福,吃香的喝辣的,奢侈一些只要你遵紀守法,沒有橫征暴斂、強搶等等,咱們依舊無話可說。

可您看看哪些宗族干的事兒……這些罪朝廷也公布了,搖國本,換做普通百姓看八百回都不夠,皇帝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算什麼殺戮?

蒙古草原諸部自大明建立開始就賊心不死,屢屢襲擾,邊境多百姓死亡?

建奴那就更不用說了吧,就要滅掉我們大明了,我干掉他們怎麼了?

還有倭寇,在東南沿海犯下了多滔天罪行,朝廷詔書和茶樓說書先生不是都說的很清楚了嗎?

中南半島也是,人家都聯合起來要瓜分我們大明了,我們還不能還手嗎?

大道理老漢不懂,但老漢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家都打將手到咱們臉上了,還不許咱們反抗?

是,這個過程的確死了很多人,但那又怎樣?

不弄死他們,我們就得死,這選擇很難嗎?

再說了,這大旱是皇帝登基后才有的嗎?那不是在皇帝登基前就已經在陜西那邊開始了嗎?

造這些謠的人都是一些缺心眼的王八蛋,不是商就是那些被皇帝砍了的貪污吏的后代,還有那些被廢了特權的讀書人。

話又說回來了,若是這大旱是因為殺戮過多上天降下的懲罰,那這懲罰我們也認了。”

說到這里,老農沉頓了幾息,臉一陣的變幻和糾結。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