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迷路 “好,好。”……
夕漸濃,過葉打下道道柱,斑斑駁駁,掠過一前一後信馬由韁的年夫妻肩頭。
從後面看,蕭燃的背影十分矯健闊,墨的革帶束出勁瘦的腰,不時揮鞭斬斷攔路的灌木,開辟出一條暢通無阻的山路來。
石擋碎石,樹遮伐木,出一子連天地也要讓他三分的直爽霸道。
林中清幽,沒有人語聲,便更顯悄寂。
這種寂靜甚至有些瘆人,就當沈荔以為蕭燃永遠不會回頭講話時,他開口了。
“你馬騎得不錯。”
他勒韁等,如此說道。
沈荔有些詫異。
蕭燃并未質問生辰那日的失約,也未提及抹額相關之事,只說了這麽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神如常,看不出毫的郁責備,這與想象中的場景不太一樣。
“承蒙殿下教得好。”
“那是。”
年手握馬鞭拂開頭頂橫生的枝葉,直至的馬匹順利通過,方收回手跟上,“不過師父再好,也得徒弟聰敏。”
沈荔頓了頓。
他這話,是在誇嗎?
正遲疑間,枝葉排開,的水汽撲面而來,一線銀般的飛瀑自懸崖倒掛,落眼前的澄碧深潭中。
林木深,溪水源頭,竟然藏了這樣一清幽雅致的瀑布!
蕭燃翻下馬,手握馬鞭朝瀑布下的石臺走去。
沈荔亦放馬飲水,不自覺跟隨他的步伐,投進這一方心曠神怡的天地間。
飛瀑下氣流回旋,疾風卷起沁人的水霧將包裹其中,珍珠的袖紗與年的紅袍服糾纏在一起,如同流雲卷集著烈焰,撞出溫的聲響。
不得不擡手按住冪籬,以防它被疾風吹跑。
許是難得見忙,又許是被此刻眼裏的華取悅,蕭燃線微不可察地翹了翹。
“此既無外人,何必遮掩面?”
他負手而立,深吸了一口的空氣,“你們書裏管春獵什麽來著?發蘋藻……”
“發蘋藻以潛魚,圃草以毓。①”
沈荔自然地接過話茬,聲音在潺潺飛澗間顯得格外清澈人,“說的是狩獵殺生也要順應天時,以彰顯帝王仁德。”
聞言,蕭燃轉過眼來,隨即很輕地笑了聲。
“那你覺得,我殺柳氏滿門時,順應天時了嗎?”
“……”沈荔其實不想提及此事。
與蕭燃生來立場不同,柳氏學子之死僅是打破平衡的最後一枚棋子。無論將緒埋得多深,只要蕭燃一點,便遲早會燒燎原烈焰……
可蕭燃本就是一團焚天滅地的野火,熾烈,張揚,從不知收斂鋒芒為何。遇事不解,即便玉石俱焚也要問個明白。
見不語,便扭頭嘟囔道:“你果然在為此事生氣。”
“私刑連坐,罔顧禮法,非仁也。”
沈荔向來不擅說謊,所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并非生氣,只是不贊同罷了。”
蕭燃靜了片刻,反應過來是在回答方才那句“我殺柳氏滿門時,順應天時了嗎”。
蕭燃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有人咒他去死,有人奉他為神,人聲嘈雜皆如過耳之風,于心底掀不起半分波瀾。
但沈荔的聲音他聽進去了。
哪怕飛瀑下的喧囂震耳聾,也掩蓋不住否決之言砸在心底的悶響。
那片沒心沒肺的敞亮膛便激起微瀾,以至于他忘了帶沈荔來這片山澗盛景的初衷,只是想搏一搏的歡心以釋前嫌。
“仁?那只是你們世族的‘仁政’罷了。”
蕭燃冷冽的眸中映著朦朧水霧,已不見方才的輕松快意,“你心疼自己的學生,況且那學生還通歌賦,會幾句風雅,能理解。可你有無想過,這樣的錦心繡口、雍容華貴是靠什麽堆出來的?春蒐出城的這一路你也看見了,農者為奴,青黃不接,會稽死三萬人的時候,柳氏塢堡卻是吃得腸腦滿,用堆積山的酒糧食、金銀珠寶,養著一群居心叵測的私兵部曲。”
“那也該依律裁決,罪不及孥。”
沈荔的語氣始終輕沉靜,一字一句道,“縱其滿門有罪,亦當刑人于市。而非私刑殺之、欺師背友,將求學之地變作朝局的刑場。”
“富貴時有福同,獲罪了就罪不及孥,哪有這麽好的事?戰場上,敵軍可不會分辨這個兵是否無辜、那個兵可不可憐,只會一視同仁地砍殺。同理,那一大家子只要了掠來的富貴,不管其單純與否,便沒有獨善其的資格。”
蕭燃嗤笑一聲,“柳慕清了十八年的民脂民膏,那滿珠玉的樣子,無辜嗎?不見得吧。不僅他不無辜,那些著綾羅綢緞的男老,沾滿鮮的兇兵刁仆也無一無辜,只有一個尚在襁褓的稚,他年歲不大,尚未吸過人、掠過錢財,所以我放走了他,不然你以為就靠一個慌慌張張的母,有本事從我眼皮子底下潛逃?”
“以惡制惡,不過徒增世仇,殺戮一旦開始便永無止息。若徹底消弭仇恨,唯將所有同氣連枝的世家大族趕盡殺絕,可那又要殺多人呢?”
“那孩子要尋仇,也是二十年後的事。二十年足以讓大虞改天換地,那時我該做的都做完了,活也活夠了,他若有本事殺得了我,必也是個英雄,沒什麽好說的。”
“你……”
明知不該再徒勞地爭執下去,各有一套準則的人,誰也無法說服誰。
但沈荔還是深吸一口氣,凝著年漆冷的眸,不卑不道:“我不想與你爭執柳氏是否有罪,但《周禮》斷獄尚需‘三刺’②,無論皇權抑或世家,都不該淩駕于禮法之上。因為沒有人能永遠是對的,你亦如此。”
“禮法?柳氏包藏禍心時怎麽不講禮法?盤剝百姓時怎麽不講禮法?本王領兵前去問罪時,那些手持刀弓負隅頑抗、敢與朝廷抗衡的數百私兵怎麽不講禮法?”
蕭燃扯出一抹譏誚的笑來,幾乎步步,“你以為學幾句禮法,就能讓他們將吞并的錢糧吐出來?你以為講講道理就能讓北淵的鐵騎放下屠刀,念念經書就能填飽那些得像狗一樣滿地爬的百姓的肚子?醒醒吧,沈荔,你那套只能騙騙自己,救不了百廢待興的世。”
他道:“本王這樣的惡人,信奉的就只有以牙還牙、以殺止殺。即便將來犯事的是你沈氏,我也絕不容!”
背脊抵上的石壁,涼之氣順著背脊攀爬而上。
耳畔是水流跌碎的轟鳴,水霧一陣陣拍打雪白的臉頰,但依舊站得筆直,纖的姿宛若雪竹不肯折節。
“殺戮的確是重置棋局最便捷之法,戰平世,仁治盛世。”
沈荔無法告訴蕭燃讀書明禮有何用,無法說清自己為何要在這個信奉權勢與拳頭的世道堅守禮法,但……
“但筆墨之間,有屠刀殺不死的東西。”
山風似一只輕巧的雀自二人間穿過,起一縷的發粘在潤澤的上。
蕭燃著那雙清淩淩的眼,只覺昨夜夢中那只極破壞的又在蠢蠢,囂著要沖破什麽,撕毀什麽。
“好,好。”
他後退兩步,深深看了一眼,單手抓住鞍韉翻上馬,一揚馬鞭消失在花木深。
蕭燃直至沖出林,回到蜿蜒的山道上,方籲地一聲勒馬停。
疾風自耳畔呼嘯而過,吹散那不知是惱是躁的熱意,而後并不見沈荔的影。
我這是在幹什麽啊……
山道上,蕭燃了眉心:明明是帶散心講和的,好端端提什麽柳氏?瘋了吧?
我這是在幹什麽呢?
瀑布下,沈荔也在想:明明今日唯一的苦惱,只有袖中那條燙手的抹額而已啊,無端端的較什麽真呢?
蕭燃置氣走了,現在得趕在太落山前,一個人走出林。
不過問題不大,還有馬。
如此想著,沈荔朝那匹在山澗旁悠閑吃草的赤曄走去。誰知那馬見同伴不見了,急著歸廄,不待踩穩馬鐙便尥蹄狂奔,一溜煙兒躥林中不見了。
沈荔堪堪扶著石壁站穩,滿眼的不可置信。
擡眼一瞧,哪裏還有赤曄的影?
不過問題也不大,只要順著馬蹄踏過的痕跡原路折返,找到山道,便可順利返回營地。
沈荔定了定神,擡手小心地拂開枝葉,沿著那些被馬鞭揮斷的灌木叢踉踉蹌蹌朝回走,還要小心裳不要被沿途鋒利的斷口割破。
但很快,低矮的灌木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眼不到盡頭的參天林木,蕭燃留下的最後一點痕跡也隨之消散不見——
或許痕跡是有的,譬如藏在腐葉下的馬蹄印,可惜是個沒有半點野外閱歷的讀書人,自然也就發覺不了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更絕的是,有個十分不好的習慣:只要有人帶路,便永遠不記路。
因此除了不擅長認人外,還十分不擅長認路。
書上靠枝葉疏來分辨南北的方法,實際運用起來并不簡單,因為林中到都是麻麻湊的枝葉,而夕的餘暉正在逐漸收攏,林中天黑得格外快。
去水源邊,沿著溪流的方向朝下走,或可以回到營地。
然這個想法在于林中轉悠了兩圈後不得不放棄,因為……
徹底迷路了。
夕搖搖墜地掛在山脊上,仿佛一不留神便會滾落下去,收起全部餘暉。
蕭燃并未走出太遠,從瀑布下馭馬至路邊只需一盞茶的功夫,再走上一盞茶,便可見營地的草坡。
但等了半盞茶的時間,沈荔還未跟上來。
阿父生前曾告訴他:大丈夫當頂天立地,欺負人是最沒品的事——尤其是自家的人。人非聖賢,皆有脾,發洩完,講清楚,而後該翻篇就要翻篇,該低頭就得低頭。
于是年不假思索,調轉馬頭重新紮林之中。
可他沒想到才林子幾十丈,便見到了那匹赤曄優哉游哉地小跑了過來。
馬背上空空如也。
“沈荔?”
蕭燃揚聲,聲音在偌大而深暗的林中撞出空的回響。
……他忽而有了一不好的預。
千算萬算,沒算到坐騎會拋下新主人獨自回來!
他狠狠瞪了那匹不懂事的紅馬一眼,擡首吹了聲悠長的鷹哨,林外休憩的獵犬與鷹隼聞聲而,倏地自枝葉間躥出,吠唳著同他沖林深。
林中不見,瀑布下也不見人。
天就要黯淡下來,夜間的野即將出xue。
心口驟然發,面對萬軍境也不曾變的年戰神,第一次嘗到了不安的滋味。
第18章 第18章 迷路 “好,好。”……
夕漸濃,過葉打下道道柱,斑斑駁駁,掠過一前一後信馬由韁的年夫妻肩頭。
從後面看,蕭燃的背影十分矯健闊,墨的革帶束出勁瘦的腰,不時揮鞭斬斷攔路的灌木,開辟出一條暢通無阻的山路來。
石擋碎石,樹遮伐木,出一子連天地也要讓他三分的直爽霸道。
林中清幽,沒有人語聲,便更顯悄寂。
這種寂靜甚至有些瘆人,就當沈荔以為蕭燃永遠不會回頭講話時,他開口了。
“你馬騎得不錯。”
他勒韁等,如此說道。
沈荔有些詫異。
蕭燃并未質問生辰那日的失約,也未提及抹額相關之事,只說了這麽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神如常,看不出毫的郁責備,這與想象中的場景不太一樣。
“承蒙殿下教得好。”
“那是。”
年手握馬鞭拂開頭頂橫生的枝葉,直至的馬匹順利通過,方收回手跟上,“不過師父再好,也得徒弟聰敏。”
沈荔頓了頓。
他這話,是在誇嗎?
正遲疑間,枝葉排開,的水汽撲面而來,一線銀般的飛瀑自懸崖倒掛,落眼前的澄碧深潭中。
林木深,溪水源頭,竟然藏了這樣一清幽雅致的瀑布!
蕭燃翻下馬,手握馬鞭朝瀑布下的石臺走去。
沈荔亦放馬飲水,不自覺跟隨他的步伐,投進這一方心曠神怡的天地間。
飛瀑下氣流回旋,疾風卷起沁人的水霧將包裹其中,珍珠的袖紗與年的紅袍服糾纏在一起,如同流雲卷集著烈焰,撞出溫的聲響。
不得不擡手按住冪籬,以防它被疾風吹跑。
許是難得見忙,又許是被此刻眼裏的華取悅,蕭燃線微不可察地翹了翹。
“此既無外人,何必遮掩面?”
他負手而立,深吸了一口的空氣,“你們書裏管春獵什麽來著?發蘋藻……”
“發蘋藻以潛魚,圃草以毓。①”
沈荔自然地接過話茬,聲音在潺潺飛澗間顯得格外清澈人,“說的是狩獵殺生也要順應天時,以彰顯帝王仁德。”
聞言,蕭燃轉過眼來,隨即很輕地笑了聲。
“那你覺得,我殺柳氏滿門時,順應天時了嗎?”
“……”沈荔其實不想提及此事。
與蕭燃生來立場不同,柳氏學子之死僅是打破平衡的最後一枚棋子。無論將緒埋得多深,只要蕭燃一點,便遲早會燒燎原烈焰……
可蕭燃本就是一團焚天滅地的野火,熾烈,張揚,從不知收斂鋒芒為何。遇事不解,即便玉石俱焚也要問個明白。
見不語,便扭頭嘟囔道:“你果然在為此事生氣。”
“私刑連坐,罔顧禮法,非仁也。”
沈荔向來不擅說謊,所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并非生氣,只是不贊同罷了。”
蕭燃靜了片刻,反應過來是在回答方才那句“我殺柳氏滿門時,順應天時了嗎”。
蕭燃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有人咒他去死,有人奉他為神,人聲嘈雜皆如過耳之風,于心底掀不起半分波瀾。
但沈荔的聲音他聽進去了。
哪怕飛瀑下的喧囂震耳聾,也掩蓋不住否決之言砸在心底的悶響。
那片沒心沒肺的敞亮膛便激起微瀾,以至于他忘了帶沈荔來這片山澗盛景的初衷,只是想搏一搏的歡心以釋前嫌。
“仁?那只是你們世族的‘仁政’罷了。”
蕭燃冷冽的眸中映著朦朧水霧,已不見方才的輕松快意,“你心疼自己的學生,況且那學生還通歌賦,會幾句風雅,能理解。可你有無想過,這樣的錦心繡口、雍容華貴是靠什麽堆出來的?春蒐出城的這一路你也看見了,農者為奴,青黃不接,會稽死三萬人的時候,柳氏塢堡卻是吃得腸腦滿,用堆積山的酒糧食、金銀珠寶,養著一群居心叵測的私兵部曲。”
“那也該依律裁決,罪不及孥。”
沈荔的語氣始終輕沉靜,一字一句道,“縱其滿門有罪,亦當刑人于市。而非私刑殺之、欺師背友,將求學之地變作朝局的刑場。”
“富貴時有福同,獲罪了就罪不及孥,哪有這麽好的事?戰場上,敵軍可不會分辨這個兵是否無辜、那個兵可不可憐,只會一視同仁地砍殺。同理,那一大家子只要了掠來的富貴,不管其單純與否,便沒有獨善其的資格。”
蕭燃嗤笑一聲,“柳慕清了十八年的民脂民膏,那滿珠玉的樣子,無辜嗎?不見得吧。不僅他不無辜,那些著綾羅綢緞的男老,沾滿鮮的兇兵刁仆也無一無辜,只有一個尚在襁褓的稚,他年歲不大,尚未吸過人、掠過錢財,所以我放走了他,不然你以為就靠一個慌慌張張的母,有本事從我眼皮子底下潛逃?”
“以惡制惡,不過徒增世仇,殺戮一旦開始便永無止息。若徹底消弭仇恨,唯將所有同氣連枝的世家大族趕盡殺絕,可那又要殺多人呢?”
“那孩子要尋仇,也是二十年後的事。二十年足以讓大虞改天換地,那時我該做的都做完了,活也活夠了,他若有本事殺得了我,必也是個英雄,沒什麽好說的。”
“你……”
明知不該再徒勞地爭執下去,各有一套準則的人,誰也無法說服誰。
但沈荔還是深吸一口氣,凝著年漆冷的眸,不卑不道:“我不想與你爭執柳氏是否有罪,但《周禮》斷獄尚需‘三刺’②,無論皇權抑或世家,都不該淩駕于禮法之上。因為沒有人能永遠是對的,你亦如此。”
“禮法?柳氏包藏禍心時怎麽不講禮法?盤剝百姓時怎麽不講禮法?本王領兵前去問罪時,那些手持刀弓負隅頑抗、敢與朝廷抗衡的數百私兵怎麽不講禮法?”
蕭燃扯出一抹譏誚的笑來,幾乎步步,“你以為學幾句禮法,就能讓他們將吞并的錢糧吐出來?你以為講講道理就能讓北淵的鐵騎放下屠刀,念念經書就能填飽那些得像狗一樣滿地爬的百姓的肚子?醒醒吧,沈荔,你那套只能騙騙自己,救不了百廢待興的世。”
他道:“本王這樣的惡人,信奉的就只有以牙還牙、以殺止殺。即便將來犯事的是你沈氏,我也絕不容!”
背脊抵上的石壁,涼之氣順著背脊攀爬而上。
耳畔是水流跌碎的轟鳴,水霧一陣陣拍打雪白的臉頰,但依舊站得筆直,纖的姿宛若雪竹不肯折節。
“殺戮的確是重置棋局最便捷之法,戰平世,仁治盛世。”
沈荔無法告訴蕭燃讀書明禮有何用,無法說清自己為何要在這個信奉權勢與拳頭的世道堅守禮法,但……
“但筆墨之間,有屠刀殺不死的東西。”
山風似一只輕巧的雀自二人間穿過,起一縷的發粘在潤澤的上。
蕭燃著那雙清淩淩的眼,只覺昨夜夢中那只極破壞的又在蠢蠢,囂著要沖破什麽,撕毀什麽。
“好,好。”
他後退兩步,深深看了一眼,單手抓住鞍韉翻上馬,一揚馬鞭消失在花木深。
蕭燃直至沖出林,回到蜿蜒的山道上,方籲地一聲勒馬停。
疾風自耳畔呼嘯而過,吹散那不知是惱是躁的熱意,而後并不見沈荔的影。
我這是在幹什麽啊……
山道上,蕭燃了眉心:明明是帶散心講和的,好端端提什麽柳氏?瘋了吧?
我這是在幹什麽呢?
瀑布下,沈荔也在想:明明今日唯一的苦惱,只有袖中那條燙手的抹額而已啊,無端端的較什麽真呢?
蕭燃置氣走了,現在得趕在太落山前,一個人走出林。
不過問題不大,還有馬。
如此想著,沈荔朝那匹在山澗旁悠閑吃草的赤曄走去。誰知那馬見同伴不見了,急著歸廄,不待踩穩馬鐙便尥蹄狂奔,一溜煙兒躥林中不見了。
沈荔堪堪扶著石壁站穩,滿眼的不可置信。
擡眼一瞧,哪裏還有赤曄的影?
不過問題也不大,只要順著馬蹄踏過的痕跡原路折返,找到山道,便可順利返回營地。
沈荔定了定神,擡手小心地拂開枝葉,沿著那些被馬鞭揮斷的灌木叢踉踉蹌蹌朝回走,還要小心裳不要被沿途鋒利的斷口割破。
但很快,低矮的灌木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眼不到盡頭的參天林木,蕭燃留下的最後一點痕跡也隨之消散不見——
或許痕跡是有的,譬如藏在腐葉下的馬蹄印,可惜是個沒有半點野外閱歷的讀書人,自然也就發覺不了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更絕的是,有個十分不好的習慣:只要有人帶路,便永遠不記路。
因此除了不擅長認人外,還十分不擅長認路。
書上靠枝葉疏來分辨南北的方法,實際運用起來并不簡單,因為林中到都是麻麻湊的枝葉,而夕的餘暉正在逐漸收攏,林中天黑得格外快。
去水源邊,沿著溪流的方向朝下走,或可以回到營地。
然這個想法在于林中轉悠了兩圈後不得不放棄,因為……
徹底迷路了。
夕搖搖墜地掛在山脊上,仿佛一不留神便會滾落下去,收起全部餘暉。
蕭燃并未走出太遠,從瀑布下馭馬至路邊只需一盞茶的功夫,再走上一盞茶,便可見營地的草坡。
但等了半盞茶的時間,沈荔還未跟上來。
阿父生前曾告訴他:大丈夫當頂天立地,欺負人是最沒品的事——尤其是自家的人。人非聖賢,皆有脾,發洩完,講清楚,而後該翻篇就要翻篇,該低頭就得低頭。
于是年不假思索,調轉馬頭重新紮林之中。
可他沒想到才林子幾十丈,便見到了那匹赤曄優哉游哉地小跑了過來。
馬背上空空如也。
“沈荔?”
蕭燃揚聲,聲音在偌大而深暗的林中撞出空的回響。
……他忽而有了一不好的預。
千算萬算,沒算到坐騎會拋下新主人獨自回來!
他狠狠瞪了那匹不懂事的紅馬一眼,擡首吹了聲悠長的鷹哨,林外休憩的獵犬與鷹隼聞聲而,倏地自枝葉間躥出,吠唳著同他沖林深。
林中不見,瀑布下也不見人。
天就要黯淡下來,夜間的野即將出xue。
心口驟然發,面對萬軍境也不曾變的年戰神,第一次嘗到了不安的滋味。